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弱者安全权的平衡与供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弱者安全权是弱者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当弱者由于自身的脆弱性与不利性不能实现充分的安全自力救济时,必须建立平衡的供给结构。弱者的能力贫困是弱者安全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对能力贫困实行补助,是基于权利位阶理论推导出的安全权优先原则以及基于社会契约理论推导出的倾斜性保护原则。弱者的安全权行使是一个悖论,弱者往往会成为事实与想象中的安全事件制造者,实施硬暴力以积极掠夺或利用弱者身份消极抵抗。弱者的安全困境在于弱者安全感的缺失与常规安全供给不足,弱者很难实现身份转化与充分信息下的策略选择。应兼采安全规范的立法差别化与司法和执法均等化,推动以公民身份和社区参与为内容的安全权力重组。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法学会法理学与宪法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弱者权益的法律保护"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12月17日至18日在苏州大学召开。与会学者围绕"弱者权益的法律保护"这一主题,就"弱者的概念及法律上弱者的形态"、"弱者保护的法理基础"、"弱者保护的制度建构"、"法律保护的法律途径"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蔡晓红 《理论月刊》2006,(1):105-108
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国家加强了依法治国的力度,人们越来越重视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弱者的保护也显得特别重要。因此,正确理解法律与保护弱者的关系,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加强和完善保护弱者和法律援助制度是非常必要性的。  相似文献   

4.
针对"弱者维权"事件,政府和主流媒体应对公众的社会认知进行正确引导,避免公众被"弱者"标签干扰了是非判断,从而"雾里看花"般地片面或盲目同情"弱者",促使"弱者"变相维权而引发一系列社会负效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观点网络     
《创造》2005,(4)
以教育公正推进社会公正是政府体现其公共性的最佳切入点笑蜀在2005年2月24日出版的《南方周末》撰文认为,教育的第—效益是公正。由于贫富分化,无力负担教育成本的家庭增多,这就需要教育上的公共救济。教育是弱者改变自身命运的根本路径,最为弱者所急需。以公共财政支付弱者自身难以支付的教育成本,以公立教育保障弱者的学习权,是对弱者最重要的救济。从这个角度推行的社会公正,是最有效的社会公正。这就注定了公立教育的基础原则,应该是对弱者的救济原则;也就是说,是雪中送炭,而非锦上添花。通过教育公正推进社会公正,则是政府体现其公共性的最佳切入点。如何把公共教育资源送到最需要的人群中,尤其在教育投入不足、公共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以较小的投入创造最大限度的公正,这应该是亟待教育部门反思的首要命题。(付摘)  相似文献   

6.
陶波  张凝 《人权》2008,(6):40-43
弱者与强者的对抗是贯穿整个生存竞争的永恒主题。但在人类的精神家园,除竞争外,还弥漫着浓重的"人"的情怀,对弱者的关怀和保护是人类特有的道德法则。正如《世界人权宣言》第一条所明确  相似文献   

7.
论世态     
《民主与科学》2011,(5):65-66
权力是人品的试金石,权力的使用最能检验出掌权者的人品。恶人几乎本能地运用权力折磨和伤害弱者,善人几乎本能地运用权力造福和帮助弱者,他们都从中获得了快乐,但这是多么不同的快乐,体现了多么不同的人品啊!  相似文献   

8.
行走在公力救济边缘的私力救济,是人类社会最初的权利救济方式。在现代社会,私力救济依然保持了它自己的领地。因为法律在很多情况下,往往是强者的武器,所以弱者在寻求权利救济的时候,常常不得已采用私力救济的手段。既然“存在就是合理”,私力救济必然有其运行的逻辑,我们应该允许弱者进行一定的制度创新来实现他们自己的权利保护,这或许是一种代表权利主体自主性的私力救济和国家权力互动的新形式。它既有利于弱者的权利保护,也有利于国家实现社会整合。  相似文献   

9.
万科集团的王石曾经说过一句话: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强者,一种是弱者。强者给自己找不适,弱者给自己找舒适。要想成为强者,就必须学会强者的必备技能,让不适变为舒适。这话乍一听有点刺耳,但细细琢磨其实就是那么回事,不适其实就是对自身能力的一种挑  相似文献   

10.
胡秀娟 《理论月刊》2006,(11):111-113
国际私法对弱者权益进行保护,使意思自治原则或受到限制或发生变异。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社会经济条件变化导致公权渗透到私法领域的结果,也与国际私法追求的价值取向的变化紧密联系在一起。我国的国际私法立法也应该重视对弱者权益的保护,对意思自治原则进行一定的修正。  相似文献   

11.
公正执法,是建立在医疗和患者双方利益基础上的,偏向任何一方,都是执法的不公平医闹,简言之就是一部分人利用医疗纠纷来从中牟利。从一个侧面也说明,我国医疗纠纷中的患者权益保障机制出了问题。但在处理医疗纠纷案件中,本着公平主义原则,往往能听到同情“弱者”的观点,而这个“弱者”往往又被认定为患者一方。同情了“弱者”,法律天平就此平衡了吗,医生和医院的权利就必须让步吗?随着新闻媒体的不断介入,社会舆论功能的日益增强,笔者认为,天平的倾斜度也随之加大。  相似文献   

12.
<正>民粹主义作为弱者和弱者的情绪反应,对守望相助的充满田园气息的生活方式的诗意想象,对民间圣人"高大全"式的道德勾画,是其自我神话的主要表现。作为敌对的另一极,精英社会和造就精英社会的现存制度,则往往被想象为贪婪、肮脏、充满尔虞我诈的世界  相似文献   

13.
名人上博客或微博的关键,是其在评价公共事件时是否能够做到公正,能否关注公众尤其是弱者的合理诉求,能否不畏权贵敢于直言。  相似文献   

14.
在人们的思维定势中,业主们似乎都是处于弱者地位,而物业公司是处于强势地位,处理业主和物业公司间纠纷的通常定位是业主的维权。  相似文献   

15.
经理经纬     
关怀弱者是社会正义的内涵兰秀良的文章指出关怀弱者是社会正义的深层内涵。当代对社会正义研究颇有建树的思想家罗尔斯对正义给出的最一般的定义是:所有的社会基本价值———自由和机会,收入和财富等等都要平等地分配,除非对其中一种或所有价值的不平等分配合乎每个人的利益。罗尔斯认为,分配上的不平等是否合理,只能以最少受惠者能否从中获取最大利益而定。文章说,新中国成立以后的较长一段时期内,社会正义的天平明显地向弱者倾斜;相应地却忽视乃至剥夺了强者的利益。这样一来,势必对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因为强者乃是社…  相似文献   

16.
官场之中,行事过于方刚者,表面上似乎是强者,实际上却是弱者。这片土地上真正的强者,是表面上看起来柔弱退让、含浑包融之人。  相似文献   

17.
《金锁记》"是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1],也是从古以来最深刻的一出悲剧。悲剧是人的悲剧,尤其是女人的悲剧。悲剧的延续性贯穿小说的全篇,并且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暗示。其中的女主人公曹七巧,几乎变态的弱者,是和命运及自己心里的阴暗战败了的悲剧性的弱者。最初她用自己的青春换来了黄金,结果却用那黄金把自己锁住了,锁在了一个畸形的圈子里。对爱情、对金钱的欲望折磨了她一生和她一家。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世界在某些方面变得更有利于女性才能秉赋的发挥。天赋人权,女性不再只是弱者的代名词,相反,女性也可以是卓越的领导者与勇敢的担当者。  相似文献   

19.
走在路边的行人和坐在驾驶室内的驾驶人都是平等的权利主体,那么,司机利用车辆弄脏行人的衣服、惊吓行人的行为,其实是凭自己的强势地位欺负交通弱者。  相似文献   

20.
日前,在北京市政协第十次常委会上,审议了关于缓解北京市交通拥堵问题建议案.建议案中有自行车和行人在马路上是弱者的提法.对此,笔者略有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