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最近,“中国式过马路”一词在网上流行。这种“凑一撮人就走”的现象引起网友吐槽中国人素质不高。有人说,该现象非中国独有,美国纽约和英国伦敦等大城市,集体闯红灯的现象也非常普遍。即使是在很守规则的日本,一些人受从众心理的影响,也时有闯红灯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2.
2012年10月14日CCTV播出了某十字路口1小时600人闽红灯的节目,“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被广大网友冠以“中国式过马路”并在网上迅速走红。一个过马路还搞出个“中国式”,这不是小题大做吗?其实质是借“中国式”的标签引人注意,以调侃国人集体闯红灯的陋习。  相似文献   

3.
李煜兴 《群众》2013,(12):I0020-I0021
“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部分国人集体闯红灯的现象被网友称之为“中国式过马路”,话语之间透出无奈的调侃和反讽。中国式过马路危害公共交通秩序,蕴藏着巨大的危险,既是一种社会陋习,更是一种违法行为,已然演化成为我国城市治理与交通管理的沉疴痼疾。  相似文献   

4.
最近,网络热议"中国式"过马路问题,对行人不按信号灯过马路提出批评。行人不遵守交通信号,随意过马路的行为确实是我国各个城市普遍存在的一种不文明行为,它不仅影响车辆正常通行,造成一定程度的拥堵,还给行人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但是,解决问题不能仅看表面现象,应抓住矛盾的本质,探究引起问题的真正原因,方可找出有效解决措施。除了行人的安全意识不够等主观原因外,造成行人不遵守交通信号随意过马路还有以下几个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5.
<正>缘起对"中国式过马路"的讨论,最早始于2012年的10月,一位网民在微博上将长期以来"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的现象,总结为"中国式过马路"。微博同时还配发了一张行人过马路的照片:过马路的行人并没有走在斑马线上,而是走在旁边的机动车变道路标上,其中有推着婴儿车的老人,也有电动车,还有卖水果的三轮车等。  相似文献   

6.
《民主与法制》2013年第13期刊登了《“中国式过马路”的罚与教》,对治理“中国式过马路”进行了探讨。针对一些地方对“中国式过马路”开罚的现实,文章认为,破解“中国式过马路”,不能单纯依靠自觉和说教,也不能依赖于严刑峻法,如何在尊重个人自由和确保公共空间禁忌之间找到一个合理的度,适当使用公权力和行政、法律手段,是当代社会管理的一门精妙学问。  相似文献   

7.
交通违章是道路安全的一大隐患。在醉酒驾车方面,我们可以拿血泪来控诉之前的醉驾惩罚之轻;在交通肇事方面,我们可以要求以新规来结束对“马路杀手”的间接纵容。但说起行人违章,总是令人难以下狠心惩戒。“中国式过马路”的热议,再次把行人违章惩戒的问题推到法律面前。  相似文献   

8.
近期,包括深圳、沈阳、石家庄等不少城市纷纷出台政策向陋习宣战,其中尤以石家庄的举措最引人注目:从10月23日起,石家庄市开展为期两个月的“不闯红灯、做文明有礼石家庄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中,在大路口,对群体性闯红灯的,要处罚前三名;在小路口,对于闯红灯的行人,将全部处以50元以下罚款。这项新政一出,立时引发了舆论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9.
“中国式过马路”成为当今网络上最热门的话题,为此,对各种各样的“中国式”折射出国人对于规则的漠视和不愿意“墨守陈规”的心态.青少年自我意识尚未成熟,可塑性大,可接受性强,而物质丰富精神矮化的缺憾对于青少年成长环境的塑造极为不利,“中国式过马路”被关注,既是在期待公民素质的自省与自觉,也是在呼唤城市重视城市精神与公民素质培育,也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作引导.文明习惯养成首先要明确教育途径,多方位构建一个行之有效的行为习惯养成模式;其次要加强青少年公民意识的教育;再次要完善相应的法规政策.  相似文献   

10.
乐华 《公安学刊》2013,(5):91-94
“中国式过马路”,是国民素质与公共管理均滞后于社会发展的产物。根据“中国式过马路”问题的实质和成因,杭州市着力构建以“宣、改、管、治”四头并进为主体的治理模式,实施严管重罚、规范设施、宣传教育的治理策略。应在个人诚信体系建设、完善过街设施、深化宣传教育等方面,探索长效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1.
截至2012年底,中国汽车驾驶人首次突破2亿人。机动车保有量达2.4亿辆,18个大中城市汽车保有量超过百万,中国加速治理机动车、行人、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2.
《人民公安》2013,(22):14-17
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一个切身的感受,就是每一个人都不可能离开证件顺利走完一生,离开了证件不但寸步难行,甚至连基本的生存也难保证。  相似文献   

13.
侯晓娜  温玉斌 《传承》2013,(2):66-69
“中国式过马路”是中国人过街难的乱象,实质则指向了当下道路交通管理措施中的软肋。它不但反映国人交通文明素质的欠缺,也凸显了民众法制意识的淡漠,规则意识的缺失,对安全的忽视,当然也有的是现实中被逼的无奈。  相似文献   

14.
地大物博、幅员辽阔、灾害频发、人口众多……种种“中国特色”的现实,决定了中国人在应对重大灾害时所呈现出的特有反应。在大规模的生命救援和物质援助的同时,“看不见的伤口”可能更难愈合。调查显示,相比医学救援,灾区民众对心理援助的需求更高一些。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在对中国国情和世界局势的深刻理解和把握上,为我国的现代化道路制定了全面而系统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本文力图通过研究邓小平现代化思想的特色与创新之处,增强我们理论创新的自觉性,并不断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现代化思想以指导新的实践,对于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目标和中华民族在二十一世纪的伟大复兴,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成功”、“中国式治堵”等一连串以“中国式”开头的短语,在成为热词后被反复解读。这些“中国式××”的短语通常带有批评和自贬意味,指出了中国发展、社会治理或者国人素质等问题。“中国式××”到底是事实,还是国人某些心理状况的投射?  相似文献   

17.
至2020年,我国65岁以上老龄口将达1.67亿,约占全球老龄人口24%,全世界每4个老年人中就有个是中国人。随着我国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21(4个老人,一对夫妇,一个孩子)的成员结构凸显传统养老模式的困;而我国面临的"未富先老"现状%,  相似文献   

18.
中国式开放     
20年前,在中国南方的一个城市,一个春天的故事,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间,在创业者中间传播开来。1984年,邓小平第一次南方谈话,用题词结束了关于特区的的争论,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商品经济第一次写进了中央文件。1992年,邓小平第二次南方谈话,这一次,他把中国带入了一个新的方向,启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式过马路问题是中国目前一大社会顽疾,问题的实质在于路权之争,但并不是原因,真正的原因在于路权冲突的双方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即行人与机动车驾驶人互动过程中因为存在着对交通规则、平等、人权、执法者与司法者的倾向性等问题认识的某种信息不对称——认识偏差,才会出现社会交通领域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解决问题的途径在于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促使正确信息对行人的影响,即纠正行人的意识,才是根除“中国式过马路”问题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20.
抢红灯、抢座位、抢车道、抢房号、抢票等现象屡见不鲜,抢,为何会演变成了中国人的一种生存之道? 中国社会长期以来呈现的是有等级、有礼仪,但是不遵守规则。即使规则制定者本人,也不想把规则运用在自己身上。“刑不上大夫”就是典型的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