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人民政坛》2013,(2):44-45
姜明安在2013年1月3日《检察日报》撰文《劳教制度应朝司法或准司法方向改革》认为,对劳教制度进行改革、重构,应从劳教的目的与功能、劳教对象、劳教决定程序、劳教方式和劳教救济途径等方面着手。第一,应进一步明确劳教的基本目的与功能是“矫治”,可以考虑将“劳教”制度改名为“违法行为矫治”制度。第二,对劳教对象的范围应加以限制和缩减,劳教对象应主要限于违反治安管理,屡教不改,但又不能予以刑罚处罚的人。  相似文献   

2.
《人民政坛》2013,(5):46-46
鲁宁在2013年第3期《社会观察》撰文《“违法矫治”取代劳教步入窗口期》认为,鉴于当年急匆匆终结收容遣送制度带来的社会管理真空及迄今仍长期存在的一系列后遗症,劳教很难简单地一废了之。在矫治取代劳教前,打击社会违法犯罪行为在中国有三个层面的法制措施共同构成:最底层治安处罚,中间层劳教处罚,最高层刑事处罚。  相似文献   

3.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2013年12月28日通过废止劳教制度的决定。根据决定,劳教制度废止前,依法作出的劳教决定有效;在劳教制度废止后,对正在被依法执行劳教的人员,解除劳动教养,剩余期限不再执行。"1957年8月1日,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十八次会议批准了《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依法确立了劳动教养制度。"受国务院委托,公安部副部长杨焕宁12月23日就国务院关于  相似文献   

4.
在后劳教时代,亟需填补劳教制度废止后留下的制裁空白,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二元"模式是取代刑法+劳教制度+治安管理处罚法"三元"模式的理想选择。但如何完善刑事立法,存在制定《轻犯罪法》、《违法行为矫治法》抑或融入现行刑法等不同的观点。而且,只有实体法上的作为远远不够,还需要程序法上的准备,程序分流、刑事速裁以及前科封存制度是后劳教时代刑事立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昊夫 《人大建设》2005,(4):17-19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八条规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只能由法律规定。现行的行政强制措施劳动教养可以剥夺公民人身自由长达3年之久,且劳教决定不经复议不能起诉至法院。河南省漯河市小学教师陈全发的遭遇,揭示了劳教制度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司法     
《人民政坛》2012,(11):5-5
劳教制度改革正在研究方案据新华每日电讯10月10日报道,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姜伟9日表示,改革劳动教养制度已经形成社会共识,相关部门作了大量的调研论证工作,广泛听取了专家学者和人大代表的意见和建议,正在研究具体的改革方案。姜伟是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中国的司法改革》白皮书发布会时作出上述表示的。他说,劳教制度是由中国立法机关批准的法律制度,有法律依据。劳教制度为维护我国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7.
记者:2009年,您公开出版了《中国劳动教养制度批评——基于100例上访劳教案的分析》一书,请您详细介绍一下出版此书的动机与初衷。  相似文献   

8.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劳教检察工作,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的《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的补充规定》的规定,结合劳教检察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9.
劳动教养就是劳动、教育和培养,简称劳教。劳动教养制度是一项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制度。从法律上讲,劳动教养并非《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刑罚,而是法律及行政法规规定的一种行政处罚。自2012年10月,中央释放劳教制度改革的信号以来,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并由此引发了有关劳教制度的新一轮讨论。新年伊始,本刊特别针对这场讨论中的相关问题组织文章,澄清讨论中相对混乱和模糊的概念,希望对推进我国相关的司法体制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孙志刚”事件催生了早在1997年、1998年就开始启动了的《收容遣送办法》的修改。2003年6月22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正式向社会公布。施行了21年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寿终正寝。与《收容遣送办法》一样存在诸多问题的劳教制度的改革也势在必行。劳动教养制度在我国已经存在40多年。随着社会法治观念的增强,劳教制度的运作由于立法方面的粗疏,尤其是程序规范的缺损,使劳动教养制度在实施中存在诸多问题,其合法性、合理性和正当性普遍受到了社会质疑,在1997年刑事诉讼法取消“收审”后,劳动教养则取“收审”而代之,站到了国际人权斗争的  相似文献   

11.
《人民论坛》2013,(1):29
1、唐慧被劳教案:应彻底废弃劳教制度@于建嵘:为什么要彻底改变甚至废弃劳教制度?一,劳教制度违反宪法和立法法,以行政法规为依据,剥夺公民的人身自由;二,劳教制度赋予行政部门单方面可以长时间剥夺人身自由的处罚权,缺乏制衡;三,劳教制度成为了地方党政随意滥用、打击迫害上访民众、制造冤假错案的工具;四,劳教制度导致国家合法性快速流失。2、王立军事件:权力必须关进笼子@贺卫方:王立军在党委会上说,"我告诉你们,我能在一天之内就把党委领导给撤了,甚至拿下。"在民警大会  相似文献   

1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军事检察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检察院: 《人民检察院监狱检察办法》、《人民检察院看守所检察办法》、《人民检察院劳教检察办法》和《人民检察院监外执行检察办法》,已经2008年2月2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届检察委员会第九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1987年7月23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的《人民检察院劳改检察工作细则(试行)》、《人民检察院看守所检察工作细则(试行)》和《人民检察院劳教检察工作办法(试行)》同时废止。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监所检察厅。  相似文献   

13.
看了《民主与法制》2010年第17期的《从监狱走出的企业家》一文后,我这名从事20多年劳教工作的民警非常感动。  相似文献   

14.
非法劳教案绝不是孤零零的偶发个案,相反它们的存在却折射出我国劳动教养制度存在的程序价值缺位问题。劳教制度不仅局部违背了权力分工与制约的设计理念,也违背了程序协商和程序参与的基本要求。此外,劳教对象的范围具有相对不确定性,并且劳教决定时间的秋后算账色彩强烈。最后,还存在"重复劳教"以及"非法劳教"的认定难和救济难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法政录     
《民主与法制》2013,(3):3-3
1月7日召开的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传出消息,劳教制度改革、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等“四项改革”将成为今年政法工作的重点。上述改革均是中国改革攻坚过程中的“硬骨头”,其中,劳教制度的存废之争已有多年,其改革走向尤其令人注目。分析认为,停滞多时的“违法行为矫治法”立法工作很可能重新启动,用以取代现行的劳教制度。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行的劳动教养(又称劳教)制度建立于1957年《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的决定》。决定规定:为了把游手好闲、违反法纪、不务正业的有劳动力的人,改造成自食其力  相似文献   

17.
<正>2013年12月28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关于废止有关劳动教养法律规定的决定。根据决定,劳教制度废止前,依法作出的劳教决定有效;在劳教制度废止后,对正在被依法执行劳教的人员,解除劳动教养,剩余期限不再执行。决定自28日公布之日起施行。延续半个多世纪的劳动教养制度正式废止。  相似文献   

18.
董纯朴 《公安研究》2014,(11):13-21
2013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通过废止劳教制度的决定,标志着延续半个多世纪的劳教制度正式退出中国的历史舞台。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的任务艰巨。目前,取消劳教制度给社会治安管理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具体表现为基层公安机关对于许多轻罪案件处于“刑事法律难管,治安处罚又过轻”的两难境地。取消劳教制度后如何完善各种相关法律和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更加有效的惩治,已成为迫在眉睫的社会治安管理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应当坚持"劳动教养"的名称,重新认识劳教教育改造的属性,强调在劳教制度中注入现代人权观念,完善其理念和程序劳动教养制度的变革势在必行。最近,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宣布,已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今年将停止使用劳教制度。但是,对于在中国已存续半个多世纪的劳教制度来说,不应当也不能够用静止的、单一的视角和标准来进行评判,而应当用动态的、历史的、发展的  相似文献   

20.
微观点     
《人民公安》2012,(16):41-41
靠法治才能保护更多“唐慧” 人民网:从唐慧案反思劳教制度:1、刑事案件受害人救助问题亟待解决;2、湖南对撤销劳教的纠结心态;3、劳教制度与多项现行法律相悖;4、劳动教养制度已经时过境迁:5、靠法治才能保护更多“唐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