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沉默权制度自古罗马时期开始酝酿,并在英国的"夸尔斯案"中得以初步确立,随后为世界多过所采纳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但随着社会实际的变化沉默权制度也饱受争议。随着法治的发展,我国也有必要对沉默权制度作出积极的回应。  相似文献   

2.
沉默权的确立是符合国际条约和顺应世界诉讼民主化潮流的。此次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修改,规定了不得强迫任何人自证其罪,还增加了非法证据排除的规定。但是"不强迫自证其罪"并不等于"沉默权",在我国土壤中将"沉默权"确立为一项法律权利,仍然任重而道远。文章阐述了对"沉默权"的起源及内涵,论证其在刑事诉讼活动中的重要意义,并对我国构建沉默权制度进行再思考。  相似文献   

3.
4.
近年来,随着中国法治建设的快速发展和不断进步,沉默权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本文主要对沉默权制度的概念、沉默权的理论基础、我国学者对沉默权的不同观点以及在我国建立沉默权制度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戚威 《法制与社会》2011,(25):49+51-49,51
沉默权目前已成为国际人权法中所确认的一项基本人权,同时它也是现代的法治国家建立现代刑事司法制度中的一项特别重要的内容,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能否在刑事诉讼中真正享有辩护权的基础。本文首先分析了刑事诉讼中建立沉默权制度的必要性,其次从对沉默权制度的限制,让沉默权制度为公民保驾护航,设置沉默制度的保障机制等方面就刑事诉讼中沉默权制度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论沉默权制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沉默权与不被强迫自证其罪制度的沿革人类社会的司法证明方法 ,经历了神证、人证、物证这三个发展阶段。在以神证为司法证明主要方法的人类社会早期 ,被告人只有按照“神”的旨意进行宣誓和协助“神”调查、证明的义务 ,而不可能有沉默的权利。以人证为主的证明方法取代以神证为主的证明方法后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 ,世界上许多国家如中世纪的欧州大陆国家和封建社会的中国 ,由于视口供为“证据之王” ,“断狱必取输服供词” ,因而被告人也不可能有沉默的权利 ,因为被告人如果想沉默 ,司法官员就会用刑讯的手段逼取口供。正是这种口供主…  相似文献   

7.
沉默权是赋予被追诉者的一项重要权利。我国新刑诉法不仅将保障人权的原则纳入立法,还在第50条规定了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这是对沉默权的一种肯定。本文结合沉默权有关的概念、起源、发展,就中国现阶段是否有沉默权展开探讨,并且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借鉴外国的相关经验,对我国的沉默权制度发展作出构想,提出了制度实施过程中相应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8.
沉默权制度是一项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最基本权利的制度,受到各国青睐.同时它作为一种制衡司法机关的手段,同司法侦查对立.因此,只有立足于我国的法治实况,客观准确地剖析沉默权制度,理性全面地审视我国的“本土资源”,才能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型沉默权制度,从而追求更高的效率正义与实质正义之间最佳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刑法日益重视对个人权益的保护,加之中国于1998年签署了《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关于在中国刑事诉讼中是否应当引进沉默权制度的问题成为一个热点。我个人认为中国确立沉默权制度应该一个渐进的过程,目前应该缓行,将来确立的沉默权制度也应该是有限制的。本文中个人从沉默权制度的含义历史发展,中国司法界对沉默权制度的争议以及我国确立沉默权制度的立法环境进行分析,最后对我国现阶段应为将来设立沉默权制度建立和完善相应的配套规则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式沉默权制度之我见——以“美国式”为参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家弘 《政法论坛》2013,(1):107-114
美国人的沉默权不是米兰达规则赋予的,而是宪法第五修正案赋予的,米兰达规则的基本功能是要保障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沉默权,并把过去那种默示的沉默权制度转化为明示的沉默权制度。中国新近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第50条中增加的"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的规定,表明中国已经建立了默示的沉默权制度,而当下的任务就是要使这项制度名副其实。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检察》2002,(1):25-26
沉默权是当代国际刑事诉讼中的一项最为重要的权利法则,是许多国家刑事司法中体现人权保障的重要内容之一。1998年末,中国政府签署了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以下简称“《权利公约》”)。因此,近年来法律界与舆论界对我国法律即将引入“沉默权”问题,也就空前关注。  相似文献   

12.
在刑事诉讼中,沉默权是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我国确立沉默权制度,是诉讼文明进步的必然趋势。本文就国外沉默权制度的发展演变,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沉默权制度的构建之路。  相似文献   

13.
14.
“零口供”与沉默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要有效地遏制刑讯逼供,司法人员就要努力克服"口供情结"。但被告人的供述毕竟是我国法律规定的一种证据,完全无视其存在,彻底否定其价值,既有悖于法律规定的精神,也有悖于司法证明的规律。在司法制度改革过程中应当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  相似文献   

15.
正美国联邦最高法院1966年审理的米兰达诉亚利桑那州(Miranda v.Arizona)案件,形成了著名的"米兰达规则",推动了沉默权制度进一步发展。一、"米兰达案"(Miranda v.Arizona)基本案情[1]1963年3月2日,墨西哥裔美籍亚利桑那州青年米兰达(Ernesto Miranda)强行将一名下班回家的18岁女孩劫持上车,并带到郊区强奸。警察依据报案线索找到车主霍夫曼,了解到与霍夫曼同住的米兰达曾有强  相似文献   

16.
沉默权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接受讯问或出庭受审时,有保持沉默而拒不回答的权利。该制度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已经确立了,而我国的一些学者也就此进行了长期的争论。  相似文献   

17.
赵世禹 《中国司法》2002,(12):32-34
前言关于沉默权制度及其在中国的设立与否,已经有相当时间的争论了。虽然目前众家言辞尚无定论,但这种探讨对中国司法制度的完善是有益的。笔者希望通过对相关案例的分析、学习,并结合中国的司法实践,以一种符合中国司法实际情况又有利于完善现存司法制度的角度来借鉴沉默权制度。笔者称此种制度为“有限沉默权制度”。一米兰达规则的制定“你有权保持沉默,但你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可能成为呈堂证供,你可以打电话给你的律师或者亲友。”这是许多欧美影视作品中警察拘捕犯罪嫌疑人后所说的第一句话。这些话已经广为熟知,但这些言词的出现…  相似文献   

18.
我国确立沉默权的必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福侠 《河北法学》2001,19(3):144-146
沉默权是西方各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在我国却是一个空白。从原因和条件两个方面对沉默权在我国的确立作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9.
刑事沉默权(the Right To Silence),是指刑事诉讼中,嫌疑人和被告人所享有的,可以对司法人员(包括警察、检察官和法官)的讯问保持沉默,而不自证其罪的权利(the Privilege against Self-incrimination)。①此权利自“米兰达规则”建立之始,时至今日已被世界各国公认乃诉讼程序特别是侦查程序中人权保障之标志。然而沉默权在我国却是命运多舛,在全面保障被追诉人诉讼权利与保证刑事追诉质量的激烈争论中,至今仍未得以确立。笔者以中国现实司法状况为基础,以沉默权自身价值为前提,拟提出有限沉默权制度,以期在各执一端中寻求中点。  相似文献   

20.
沉默权是现代法治国家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现代刑事司法正当程序的保障,但对于沉默权含义及其评价,国内外学者众说纷纭,一般认为沉默权包含以下几层含义:第一,被告人有权拒绝回答侦查追诉人员的讯问,有权在询问时保持沉默,法官不得因被告人的沉默而使其处于不利境地或做出对其不利的判决。第二,被告人没有义务为追诉方提供可使自己陷入不利境地的陈述和其他证据,追诉方不得采取任何非人道或有损被告人健康人格尊严的方法强迫其就指控的事实做出供述和提供证据。第三,被告人有权就案件事实做出有利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