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建立行政法院是行政审判体制改革的关键点和突破口,也是实现依法行政、全面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保障。目前,由于行政审判庭在机构组织上缺乏独立性、专业性,受案范围狭窄,缺乏行政审判的制度保障、财政保障等,严重阻碍了我国行政审判体制改革的进程。为此,我国应建立行政法院,制定《行政法院法》,扩大行政法院受案范围,建立和完善行政法院法官的遴选和培养制度,以尽快实现行政审判体制改革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行政公共性与行政模式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认为行政公共性要求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必须以公共利益代表者身份实施管理,并且要努力实现公共利益目标。然而在实际行政中,尤其是在转向市场经济条件下却出现了严重的角色利益冲突,即以损害公共利益的手段维护或谋取私人利益。具体表现就是将掌握的权力或职务上的方便转化为利益资源,从而出现了严重的权力腐败。为此,提出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主要任务就是建立服务行政模式。这既是反对腐败和廉政建设的需要,也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行政体制改革所要达到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政府公信力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与支柱,是地方政府政治合法性的基础,也是实现社会良性运行与社会和谐的重保障。而实践中依然存在地方政府以民为本行政理念缺乏、行政行为不规范、价值取向有时背离公共利益等现象,究其原因主是受历史文化因素及政府自身因素的影响。公共治理视域下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必须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优化公共政策制定程序,提高政策可信度;规范地方政府治理行为,推进依法行政;引导社会组织合理发展,促进多元主体合作共治。  相似文献   

4.
实现社会公正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大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处理好效率、公平和正义的关系.作者认为,我国目前大量社会问题的根源在于社会正义的欠缺,政府向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严重不足.围绕社会正义实现而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应成为新一轮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公共服务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晓莉 《新视野》2007,3(1):51-53
公共服务就是通过提供和创造物化形态的或者非物化形态的公共产品和公共环境满足公共需要的过程,它起源于人的公共需要。公共服务主要可以分为政权性公共服务、社会性公共服务和经营性公共服务三种基本类型。公共服务的公共性质是相对的,其消费具有层次性,公共服务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公共服务的提供要遵循伦理要求。公共服务是实现公共利益的重要途经,有助于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政府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能。在目前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要加大政府的公共服务的职能。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掠夺国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等侵害社会公共利益的事件时有发生,一些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不作为更进一步加大了公共利益的损失,授予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职权不仅能促进依法行政,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而且有利于改变我国司法权相对弱化的权力格局,更好地实现公民民主权利。  相似文献   

7.
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新公共管理进行反思和批判,它体现了公共行政的宪政主义传统,把公民、公民权和公共利益等一些公共性价值的东西置于民主治理的首要位置。透视新公共服务理论,我们可以发现诸如公共利益至上、服务行政意识强化、行政伦理社会环境培育、行政伦理责任制度的建设等非常丰富系统的行政伦理价值理念,这对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行政伦理规范、行政价值理念的培养、行政价值判断的形成、行政伦理环境的营造等方面具有重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王云 《求实》2006,(Z3):36-38
我国的公民参与,不仅指公民的政治参与,还包括所有关于公共利益、公共事务管理等方面的参与。而这些方面的参与基本上可以集中到公共行政决策中的制定和规划中来。其中,“公民”指的是普通公民,不包括政治家和政府官员。“公共行政决策”指的是行政机关围绕公共利益,履行行政职能,对需要解决的公共问题做出决定。随着我国社会转型期的到来,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公民在公共行政决策中的参与条件逐步具备。  相似文献   

9.
公共行政人员行为选择的伦理困境及其化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负责任行政行为的关键在于制度伦理建设、公共精神的彰显以及行政人格的塑造。通过外在约束和自我规制,从而构建以公共利益为导向的行政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政府改革既连接着社会,又连接着政治体制改革,处于中心环节。“十一五”规划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置于各项改革之首,表明我们对政府改革的决心、力度。政府改革需要实现民主行政典范、公共权力、内部组织、法治等多方面的建构。  相似文献   

11.
陈文权  许可 《探索》2015,(1):99-103
公共性是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本质属性,主要表现在公共人力资源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规定中。但近十多年来公共性却有所缺失,如滥用公共权力突击提拔干部、带病提拔干部、买官卖官、权色交易等现象严重。实现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公共性的路径有塑造公务员的公共精神,制定符合公共利益的人才战略,选拔一心为公的优秀人才,培养公务员的公共治理能力,激励实现公共利益的积极性,预防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维护公务员的合法权益等。  相似文献   

12.
一、关于公共行政领导价值取向的概述从上个世纪70年代肇始于西方国家而后波及全球的行政改革,有力地推动了各国公共行政的发展,服务型政府理念的提出则是其积极成果之一。把为公众、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实现公共利益作为政府活动中最重要、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提出明确的要求,着力强调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作为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先手棋’‘当门炮’,作为新一届政府开门办的第一件大事"[1]。行政审批是政府对稀缺社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行政行为,也是国家行政机关实行公共管理与社会服务的重要途径[2]。行政审批改革是我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从伦理学的视角分  相似文献   

14.
公共行政人员作为公共行政活动最重要的主体,其职权行为对社会具有普遍影响力。然而,公共行政人员作为独立的个体,其职权行为受多重因素的影响,进而产生不同的效果,并可能产生行政行为的伦理困境。实现负责任行政行为的关键在于制度伦理建设、公共行政人员的行政人格的培养、公共精神的彰显以及责任意识的树立,从而构建以公共利益取向的行政行为。  相似文献   

15.
行政模式的范式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锋  郭哲 《求实》2015,(3):65-73
性质与职能是考察行政管理发展变化的两个重要维度。根据性质与职能的不同组合,人类社会生活中的行政形态呈现出不同的主题,行政模式发生了从统治行政到管理行政再到服务行政的范式变迁。统治行政以统治为本位,行政活动是围绕统治阶级的利益进行的,表现为对统治秩序的极力维护;管理行政以管理为本位,行政活动围绕公共利益进行,不过,行政活动更多反映的是一种形式公共性,表现为对社会公共事务事无巨细的管理,以追求当下的确定性;服务行政以服务为本位,行政活动真正反映了社会的公共利益,表现为对公共意志的强调和对公民需求和利益的切实满足。  相似文献   

16.
公共管理市场化改革意义在于:树立有效政府的新理念,用企业精神改革政府公共管理部门,下放公共服务部门的权力。但对一些无利可图难以市场化的公共产品,企业化政府并不能有效提供生产,公民社会的积极参与显得越来越重要。当前行政体制改革应在以下几方面有所突破:通过多种形式鼓励公民社会参与公共管理;积极放权授权,让公民社会与政府互动;建立政府、企业、公民社会信息沟通平台,以实现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中“协同治理”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公共管理学对国外公共管理领域的新思潮、新流派、新理论和新方法的借鉴和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和进展。作为公共管理理论的前沿,协同治理是一个新的政府治理理论.它要求在公共生活过程中,各个子系统构成开放的整体系统,从而实现多元主体的共同治理。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严重短缺,极大地阻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应积极探求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短缺形成的原因,从而有的放矢地寻求解决对策,实现农村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19.
与正不断进行着的社会变迁与行政体制改革进程相关联,2006年我国公共管理研究延续了快速增长和提升的态势.通过统计2006年<公共行政>、<公共管理学报>和<中国行政管理>等期刊所载文献的关键词,并利用这些关键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进行检索,获取文献数量,本报告概括出2006年中国公共管理研究的主要特点,并将其中最具有普遍性、理论性与争论性的四个方面进行报道:公共管理学的范式之争与理论体系的整合、治理理论的引入及其本土化、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以及政府间关系.而在这四个前沿主题的报道过程中,"公共利益"、"公共性"、"公共产品供给"、"服务型政府"、"公民参与"与"绩效评估"等论题也在相关的位置得到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指政府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对宗教方面涉及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关系和行为,以及社会公共活动涉及宗教界权益的关系和行为的行政管理。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全面、正确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要求和体现,是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