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定历史的传统、民族文化通常会对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产生深刻的影响,左右其价值选择。资本主义社会的以人为本、个人权利至上的法律文化观念推动了以体现程序正义和人权保障为价值取向的沉默权制度的确立。而近年来,英美国家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沉默权加以重大限制,则是立法者对其价值取向加以调整的结果。在受传统法律文化影响根深蒂固的中国,沉默权制度被列入立法议程尚需假以时日。  相似文献   

2.
海蛟 《理论与改革》2005,(4):130-132
随着法制的推进和司法改革,刑事沉默权制度在我国司法和学术界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文着重就我国刑事沉默制度的设立从五个方面进行了质疑:一、对刑事沉默权存在的合理性的理由的质疑。二、英国实施刑事沉默权制度的现状充分说明设立刑事沉默权制度弊多利少。三、我国现行刑事法律已给被告人一定程度的刑事沉默权,无须将其作为专门制度加以设立。四、片面强调对被告人的沉默权不符合法律的价值追求。五、刑事沉默权制度的设立不能不考虑我国打击刑事犯罪的现状。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中国法律历史和文化的沉淀,反映了中国法律的特性和基本精神.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虽有着诸多的时代局限之处,但其中仍不乏一些可供我们借鉴的用于当今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优秀成分,这些积极成分必然会对当前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侯斯强 《学理论》2009,(15):119-120
沉默权制度源自英国,后为各个法律发达国家所继承,其反映了一个国家刑事诉讼法律对于人权人性的尊重;我国现行的口供制度中,强调嫌疑人的“如实供述”义务,忽略其沉默权,使得公民的多项权利难以得到有力的保障。本文从沉默权的历史依据和理论依据出发,分析我国现行口供制度的缺憾,阐明引入沉默权制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沉默权制度在我国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沉默权制度的起源与发展,分析了其存在价值以及我国的立法、司法背景,认为在我国应及早确立沉默权及相关制度,但考虑到我国当前的执法大环境,可以设立沉默权的限制或例外条款,并从立法和司法两大方面提出诸多设想.  相似文献   

6.
关于沉默权基本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晋芳 《学理论》2009,(21):45-46
沉默权现已成为国际人权法确认的一项基本人权,在已经或即将对我国生效的一些国际公约或其他规范性文件中有明确的规定,是否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沉默权成为我国法律界、司法界一个竞相争论的问题。本文仅从沉默权的产生和发展、内涵及其法律移植等基本法律问题加以探讨,主张对沉默权采取客观辩证的态度,既不可拒之门外,也不可立时全盘接受。  相似文献   

7.
网络文化作为信息化社会的主流文化,因为其自身的先进性与优越性,冲击着传统优秀文化的发展.传统文化必须扬长避短,搭乘网络文化的便车,才能有长远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沉默权与我国传统诉讼价值观念的冲突 ,实质上是权利本位与义务本位的冲突。沉默权制度在我国刑事制度中的最终设立 ,必将给侦查取证活动带来最直接的冲击。如果不完善相应立法和执法环节 ,不仅使沉默权的设立目的难以实现 ,也会使侦查取证工作加大执业风险。因此 ,从立法上要尽快明确无罪推定原则 ,取消立案程序 ,重新设置强制措施的体例 ,明确技术侦查手段的法律性质等 ;要改变侦、控分离 ,缺乏司法审查制约的体制 ,加强取证人员的科学物证意识 ,加大侦查工作的技术含量 ,以应对沉默权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浅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当今法制建设的阻碍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征及其对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阻碍作用。作者指出 ,只有在正确地认识到传统法律文化对法制现代化建设阻碍作用的基础上 ,才能肃清其消极影响 ,顺利地实现社会主义法制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赵丽敏 《学理论》2010,(15):90-92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因此,农民权益保护问题历来是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是新农村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尽管当前我国在农民权益保护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在当前农村的消极影响依然是农民权益受损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我们要重视传统法律文化对农民权益保护产生的影响,同时通过在广大农村建设现代化法律文化,加强农村法治建设,以达到真正的保护农民权益。  相似文献   

11.
学习型社会挑战我国传统学习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建学习型社会在我国的许多城市已经成为热潮.但是,这项工作会遇到我国传统学习文化的一系列挑战.如果我们不能克服文化方面的障碍,学习型社会就可能会走样,甚至成为"政绩工程"或"形象工程".本文从传统学习文化的功利主义、被动学习、个体学习几方面分析了传统学习文化对学习型社会所造成的障碍,并指出只有克服这些障碍,学习型社会才可能在我国扎根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华夏文明精华,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举措,也是实现民族复兴,实现中国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土壤。正如习总书记所说:"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因此,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拓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基础,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自为,既有必要性,也有必须性,是科学性和合理性的辩证统一、合目的性与合工具性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廉政文化要求为官者以道德操守为重。为官者应具备的道德操守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以清正廉洁为要、以忠君爱国为首、以爱民利民为本、以戒奢从俭为先。中国传统社会中一批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以及清廉勤勉的清官廉吏代表,他们所倡导与表现出的清正廉洁、为国爱民、戒奢从俭的道德操守,值得当下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思考与学习。  相似文献   

14.
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中,监督处于关键性的地位。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监督体制,必须十分重视借鉴中国传统的监察制度。在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中,以下方面仍然值得今天借鉴:监察系统实行垂直领导制;充实完善监察立法;对御史及其监察活动进行监督;特别选用监察御史;树立御史权威;实施秩卑、权重、赏厚的巧妙设计。借鉴中国传统监察制度决不是生搬硬套的“拿来主义”,而应该结合现实情况,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扬弃。  相似文献   

15.
包彦征 《学理论》2011,(25):12-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土壤中,产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改革、建设和发展的实践中,由中国人民大众创造的文化,其发展经历了一个探索、提出、形成、发展和完善的历史过程,并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对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方向不动摇、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企业、团体、个人都可能获取他人信息,而当代互联网的特性——海量的数据信息、快捷的计算速度以及巨大的储存空间使大数据时代的个人信息保护问题尤为重要。国内外关于删除权的相关法律文本和司法实践已经有较多讨论展开,而从大国博弈、消费者选择和厂商行为三个视角对2019年电子商务法中有关删除权的合理性和前沿性做进一步探讨后,可开启另一认知路径。以法经济学理论和经济学原理进行论证分析后发现,我国需要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以确立删除权,而鉴于立法成本和紧迫性,可暂通过完善司法的方式,实现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齐雪心 《学理论》2012,(19):132-133
科学的体系构造是一部科学的法律的重要保障。就我国物权法体系设计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体制,对物权法所应包含的内容依我国的国情加以取舍,必须依靠法治而促进社会发展、使之成为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法律,共同推动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18.
从新制度经济学对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区分来看,培育廉政文化是中国廉政制度建构及其运行的灵魂。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伴生的"官本位"盛行,"以善抑恶"的崇善制度伦理,对贪腐的"恨妒"心态,"潜规则"陋习泛滥,形成了廉政文化培育的阻碍。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理念,创新性地推进廉政文化培育。要积极稳妥地推进以干部选拔制度为突破的政治体制改革,以破除官本位的阻碍作用;要大力培育以科学理性为主导的融人文精神于一体的当代科学精神,推动人伦型文化向科学理性文化的转型;要重塑国家廉洁价值观,奠定服务型政党和服务型政府发展的文化基础;要将高质量的制度建构及其良性运行作为重点,提高廉政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9.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传统伦理道德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发掘和研究,对比了旧道德与共产主义新道德,批判了旧道德中的反动成分,继承和发扬了传统伦理道德的优秀成分。党对传统道德资源的批判继承与发展创新对加强延安时期党的思想道德建设,重铸民族精神、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及揭穿国民党利用腐朽文化加强思想统治的本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