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访救助基金的创设是我国信访工作和社会救助的一项创新之举,在妥善解决社会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缺乏制度保障和体系支撑,加之维稳政治诉求的影响,使得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信访救助基金制度变得刻不容缓。为此,需明确建立信访救助基金制度的重要意义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可从救助对象、救助标准和基金管理三方面予以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在法律的语境中,现代社会的不断医学化使法律授权医学接管人们日常生活的许多方面,医学权力据此悄然扩张但法律的制衡却稍显落后;法律规定医患双方法律关系的性质的不同以及医患双方身份和权利义务关系的转化都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现代医疗纠纷的频发。作为纠纷的一种,医疗纠纷的解决也是一种过程而不是单纯的一种事件,纠纷当事人在纠纷解决中处于互动的过程,当事人之间社会关系的维度影响着当事人纠纷策略的选择和纠纷的解决。  相似文献   

3.
短讯     
《中国民政》2012,(9):61-63
救助和救灾★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三举措助推社会救助工作上水平。一是低保管理工作引入诚信机制;二是倾力打造社会救助文化宣传活动;三是建立日常性的工作受理机制。(伍家岗区民政局)★为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方便群众在第一时间得到救助,吉林省抚松县民政局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医患纠纷数量日益增多,有的甚至引发暴力犯罪,严重地影响了就医环境和社会安定。当前的医患纠纷有纠纷数量增加、规模增大,诱发原因复杂、纠纷处置反复持续,容易引发网络舆情、社会影响深广等特征。公安机关在处置医患纠纷时要树立法治思维,规范公正执法;依托法治手段,严打暴力犯罪;强化风险预警、建设"平安医院";深化协同机制、创新处置模式。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的扶弱济贫优良传统的国家,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社会救助制度在发展中形成了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核心和基础,以灾害、教育、医疗、住房、计划生育特别扶助等专项救助制度为补充和保证的社会救助体系。老年社会救助体系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未来所面临的挑战可能会更多,老年贫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黄山市积极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不断健全完善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特困群众救助、城乡大病医疗救助等重点救助制度,启动住房、教育、法律、就业等专项救助和慈善等社会帮扶救助,仅2005年就有10万多困难群众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救助,为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分化速度的加快,城乡贫困群体的问题逐步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注和重视,并取得一定成效,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框架初步形成。但从总体上看,目前城乡社会救助工作问题仍比较多。一、在指导思想上,重发展、轻救助,对贫困群众救助工作缺乏正确的理解。二、在救助对象上,重城市、轻农村,救助工作本身存在较大差异,社会保障实际是城市人的保障,城乡贫困群众不能享受同等的保障待遇。具体体现在:(一)救助观念的差异。对城市贫困群体强调政府救助,对农村贫困群体强调自我救助、生产自救;对城市贫困群体救助理念强调保稳定,对农村…  相似文献   

8.
医患纠纷在我国的许多城市主要是大中城市不断发生且逐年增多并处于高发状态。有效遏制或减少医患纠纷,必须完善医患纠纷的立法调解和鉴定制度,从提高群众的医疗常识入手,不断提高医疗救治和医疗管理水平,形成医患纠纷化解长效机制。现行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必须修改,重新规范医疗事故鉴定制度,从而为人民调解和行政调解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9.
基地专页     
《中国民政》2006,(6):58-58
大同市加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山西省《大同市政府关于建立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意见》出台,突出强调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全市需要建立和完善的12项社会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城市居民低保制度;积极开展农村特困群众生活救助工作,探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扎实做好自然灾害救助工作;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进一步完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社会互助制度;加快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加快实施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积极实施城乡教育救助;积极实施再就业援助;积极实施法律援助;积极实施廉租住房等方面的救助。市政府还成立了救助体系工作领导组,统一组织、协调城乡社会救助工作。(大同市民政局孙亚格)  相似文献   

10.
李群  洪逸磊 《中国减灾》2023,(13):31-33
<正>做好受灾群众灾后救助、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工作和务实举措。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应急管理事业迈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提出面向新时代的救灾工作方针。本文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救灾救助工作指导方针,提出了新时代救灾救助体系总体发展思路及救灾救助体系建设创新举措,以期为读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杨潘 《中国减灾》2023,(9):42-45
<正>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近年来,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给部分群众生产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为切实保障受灾群众温暖过冬、祥和过年,做好受灾群众冬春救助工作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梳理冬春救助工作的历史,分析当前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不足,提出在督促地方落实主体责任、提高冬春救助补助标准、建立健全冬春救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鼓励社会组织有序参与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全力做好新时代冬春救助工作。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江苏省盐城市认真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国务院关于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意见》,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坚持适度普惠与兜底救助相结合、精准救助与差异救助相结合、制度救助与社会帮扶相结合,创新建立了具有盐城特色的综合救助体系。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要求我们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不断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加强对困难群众的救助,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对此,笔者结合达州社会救助工作实际,就如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谈点看法。一、达州社会救助工作基本情况达州地处川、渝、鄂、陕结合部,灾害频繁,地方财政困难,贫困面较大。全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政》2022,(11):38-40
<正>浙江省宁波市在推动共同富裕先行市建设过程中,不断深化新时代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创新智慧大救助模式,健全以专项救助为重点、多元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新时代社会大救助体系,助力共同富裕。社会救助在共同富裕进程中的功能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作为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兜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社会救助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理应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 ,医患纠纷越来越多 ,医疗投诉也呈增多趋势。如何处理医患纠纷(本文所指的医患纠纷不包括责任事故所引起的医患纠纷) ,医方如何对患者进行经济赔偿 ,目前还没有一部能被社会各方所接受的法律。有些人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给予赔偿。他们认为 ,患者接受医疗属于一种消费 ,出了问题应该依据《消法》处理。而医疗界人士多持反对态度。其理由是 ,医院为患者提供服务 ,双方之间的关系并不是《消法》所界定的服务和消费的关系。根据目前我国国情 ,用《…  相似文献   

16.
梁万富 《中国民政》2005,(10):20-21
目前,国家和省市正在积极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沈阳市已基本形成社会救助体系的基本框架,使30多万贫困群众受益.在推进的过程中,通过总结回顾,我们既要看到以往工作的巨大成就,也要深思工作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民政要着力三大体系建设,切实 解决好民生,落实好民权,维护好民利。 一要着力构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解决 好民生。构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要着力构建 以城乡低保救助、灾害应急救助、住房救助、 医疗救助、助学救助为主体,以就业援助、科 技援助、司法援助和临时救助为补充,与各类 优惠政策相衔接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形成 “政府领导,民政牵头、部门实施、基层落实” 的保障城乡特困群众基本生活的长效管理机 制。一是要推行自然灾害救助工程,妥善安置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民政要着力三大体系建设,切实解决好民生,落实好民权,维护好民利. 一要着力构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解决好民生.构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要着力构建以城乡低保救助、灾害应急救助、住房救助、医疗救助、助学救助为主体,以就业援助、科技援助、司法援助和临时救助为补充,与各类优惠政策相衔接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形成"政府领导、民政牵头、部门实施、基层落实"的保障城乡特困群众基本生活的长效管理机制.一是要推行自然灾害救助工程,妥善安置好灾民;二是要实施城乡低保工程,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三是要落实五保供养工程,实现应保尽保;四是要实行临时救助工程;五是要推行医疗救助工程;六是要实施教育助学工程;七是要实施住房救助工程;八是要实施司法援助工程;九是要实施就业援助工程;十是要实施科技扶贫工程.  相似文献   

19.
江西省南康市积极创新社会救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大力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以“立足基层、服务特困群众”为工作目标,进一步提升社会救助能力和社会救助服务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主要做法: 一、健全组织机构,加强分工协作  相似文献   

20.
社会救助制度的合理定位 北京市民政发展研究中心杨宝山认为,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由于对社会救助的定位把握不准,由此产生了一些误解:人们过高地估价社会救助制度的作用,过分地依赖通过以社会救助的方式来解决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甚至有通过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来替代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倾向。其结果是社会救助的范围越来越宽,社会救助的内容越来越多,社会救助的对象也越来越模糊,社会救助应当承担的责任以及需要达到的目标也很难说得清,使许多本来应当由其他社会保障制度承担的责任,直接依靠社会救助制度负责承担了,从而使作为最后一道防线的社会救助制度的压力很大。社会救助是一个纯粹的政府行为,保障资金完全依靠政府来提供,长此以往,重压下的社会救助将难以持久。为此,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