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纪敏  王辉  韩剑锐 《中国律师》2009,(10):48-50
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是《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发达国家通过与发展中国家进行项目合作以完成其量化的温室气体减排义务的灵活履约机制。CDM允许发达国家与不负有量化减排义务的发展中国家进行项目级的合作.以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方式。在发展中国家实施具有减少温室气体减排效果的项目,从而获得由该项目活动所产生的“核证的温室气体减排量”(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s—CERs).这  相似文献   

2.
[文(令)号]第10号令[公布日期]2 0 0 4 5 31[类  别]经济法·能源[施行日期]2 0 0 4 6 30一、总  则第一条 根据我国批准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和核准的《京都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的规定以及缔约方会议的有关决定,为加强中国政府对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活动的有效管理,维护中国的权益,保证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有序进行,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根据《议定书》的规定,清洁发展机制是发达国家缔约方为实现其部分温室气体减排义务与发展中国家缔约方进行项目合作的机制,其目的是协助发展中国家缔约方实现…  相似文献   

3.
《京都议定书》生效周年述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洪钧 《法学》2006,(3):123-130
一年前的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该议定书设立了三个具有灵活性的机制,即排放额度贸易机制、共同履约机制以及清洁发展机制。然而,由于居世界温室气体排放量首位的美国拒不加入该议定书,其实施效力和发展前景遭到了质疑。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议定书生效后的第一阶段并未承担明确的控排义务,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可以完全置身事外,该议定书对于中国意味着巨大的挑战,同时也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即可以通过其中的“清洁发展机制”促进中国国内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和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赵学清  陈冠伶 《河北法学》2011,29(10):41-45
CDM,即清洁发展机制作为《京都议定书》建立的三个主要灵活机制之一,旨在推动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的投资和技术转移,是一种共赢机制。随着CDM交易日渐发展,法律问题凸显,对CDM交易主体的研究密切关系中国利益,具有很强的法律实践的指导性。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惠诚律师事务所代理绿木源(北京)林木有限责任公司开展清洁发展机制项目(CDM)中的碳汇业务。在此过程中,我们深感近年来环境气候变化问题,已经日益渗透到法律领域中,环保涉及到的法律问题不但逐渐受到国内外法律人士的关注,在联合国主导下的全球性新的环保机制和项目也层出不穷。环境法律问题越来越成为法律业务领域中具有广阔前景的前瞻性问题,而CDM业务仅是国际环保机制中的一隅,在此仅以本文抛砖引玉,望对业界同仁有所启示。一、清洁发展机制(CDM)清洁发展机制,简称CDM,是《京都议定书》中引入的灵活履约机制之一,且是议定书…  相似文献   

6.
旨在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京都议定书》(以下简称《京都议定书》)已正式生效。作为《京都议定书》的缔约国之一,《京都议定书》的生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或将会影响我国环境立法尤其是气候立法。本文从《京都议定书》的主要内容出发,提出用立法来应对气候变化以及议定书生效对我国带来的挑战和压力。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现有的气候立法变化的体系进行了简要概述,并对完善我国现有气候变化法律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排污权交易与清洁发展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排污权交易产生是人类为解决环境问题提出的一个创造性的构想。《京都议定书》确立的清洁发展机制,使排污权交易成为了全球范围的一个环保准则。因此,我国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步伐,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排污权交易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8.
王志华 《政法论丛》2012,(4):95-100
《京都议定书》所列出的三种灵活机制,使温室气体减排量成为可以交易的无形商品,为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由于国际法上的不确定性因素以及各国利益诉求的差异,统一的国际碳交易市场尚未形成。中国因“清洁发展机制”项目(CDM)的开发,不可避免地卷入国际碳交易市场中。从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出发,为增强中国在国际碳交易中的竞争能力,笔者建议要适应中国承担的国际义务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立场与承诺构建以自愿性减排为主的中国碳交易市场,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碳交易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9.
杨兴 《时代法学》2005,3(3):103-109
《京都议定书》是国际社会在防止全球气候变暖的国际合作方面取得的一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际法文件。《京都议定书》对国际政治将产生如下影响: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大国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减排压力;推动欧盟一体化的进程,并进一步提升欧盟的国际政治地位;发展中国家阵营内部呈现出进一步分化的趋势。《京都议定书》对国际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各国总体的经济福利产生影响;《京都议定书》产生的“碳泄漏”问题可能使得缔约国在竞争力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发生一系列变化;对国际资本流动产生影响;《京都议定书》将推动能源技术的进步,尤其是推动低碳技术和高能效技术的创新与扩散。  相似文献   

10.
宁益 《法人》2005,(2):106-109
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这项旨在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协议将给中国企业带来新的融资手段"《京都议定书》的生效对于不少企业来说的确是个利好的消息."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中国CDM能力建设项目协调员宋彦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三个月前,俄罗斯总统普京终于在《京都议定书》上签了字,此举也使这项历经波折的国际协议具备了生效的条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进行结构和核心内容的分析,并结合其下的《京都议定书》对排放限制的相关机制进行了阐述,随着排放贸易的开展,认真理解该《协定》的相关运作机制,对确保未来我国的经济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是全球高科技、信息化的竞争时代。在竞争中,许多国家以GDP发展数字为衡量标准。笔者认为应该更确切的是以绿色GDP的增长数字为衡量标准。要实现《京都议定书》的承诺,必须是绿色GDP的发展。文章分析了制约GDP发展呈绿色的主要瓶颈、实现绿色GDP和《京都议定书》的主要政策和法律框架。  相似文献   

13.
夏冰 《法制与社会》2011,(3):165-166
全球变暖这种气候变化的影响是全方面、多层次的,急需我们的特别关注。《京都议定书》是第一个国际性限制排放温室气体的法规,它标志着国际社会在应对日益严重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迈出了自救的第一步。纵使《京都议定书》的意义非凡,但是气候变化问题所牵涉领域的广泛性、利益的复杂性以及议定书自身的局限性为"后京都时代"的发展带来了重重困境,只有国际社会共同参与,承担起共同但有区别责任,才能为地球筑起生命的防线。  相似文献   

14.
一、启动实施欧洲气候变化计划欧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倡导者与先行者。欧盟自1993年成立起就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给予了特别关注,在各成员国纷纷提出本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时,欧盟层面也开始协调成员国政策,统一行动。从20世纪末开始,欧盟气候变化政策围绕《京都议定书》的不同发展阶段不断向前推进。1997年12月,联合国在日本京都召开第三次缔约方会议,达成了《京都议定书》。欧盟在议定书上所承担的减排目标是2012年相对1990年基准减排8%。欧盟于1998  相似文献   

15.
《商务与法律》2004,(4):40-40
俄罗斯于2004年9月30日通过了有关批准《京都议定书》的法律草案,并提交俄议会通过。俄国家杜马(议会下院)和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于同年10月分别予以批准,俄总统普京也于11月5日在有关文件上签字。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杰尼索夫11月18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向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正式递交了俄加入《京都议定书》的文件。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进行结构和核心内容的分析,并结合其下的《京都议定书》对排放限制的相关机制进行了阐述,随着排放贸易的开展,认真理解该《协定》的相关运作机制,对确保未来我国的经济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浅论《京都议定书》下的碳排放权交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京都议定书》提出的碳排放权交易是实现减缓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重要机制。本文在阐述碳排放权交易的性质以及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实践的基础上,对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完善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18.
一、自下而上:地方气候创新行动 长期以来,作为世界上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国家,美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一直消极对待国际气候变化谈判、设法逃避自己的历史责任。从1997年《京都议定书》达成到200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4次缔约国大会,美国政府始终拒绝承担任何强制性温室气体减排义务,导致美国成为迄今唯一没有签署《京都议定书》的发达国家。相对于联邦政府的消极作为,  相似文献   

19.
《京都议定书》提出的碳排放权交易是实现减缓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重要机制。本文在阐述碳排放权交易的性质以及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实践的基础上,对在现阶段推进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各种举措之中,森林碳汇被认为是成本最低的减排措施之一。从《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到《京都议定书》,从《波恩政治协议》到《马拉喀什协定》,从《巴厘岛行动计划》到《哥本哈根协议》和《坎昆协议》,森林碳汇都是其中的主要议题之一。气候变化国际法发展过程中对于森林碳汇议题表现出了从谨慎向开放的转变,森林碳汇的活动范围也从最初的单一化走向了多元化,后京都时代以通过减少毁林和森林退化、森林保护和森林可持续管理增加碳储量为主要内容的REDD+森林碳汇机制将发挥更为主要的作用。对于应对气候变化森林碳汇国际法律机制的梳理将有助于厘清其发展的脉络,预测其发展趋势,为今后森林碳汇的国内法律保障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