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蝴蝶     
宇文正 《台声》2014,(5):49-50
<正>一位监狱写作班的学生坤给我写信问起一事,张爱玲《流言》中的《炎樱语录》里,"我的朋友炎樱说:‘每一个蝴蝶都是花的鬼魂,回来寻找它自己。'"而他读到另一个说法,泰戈尔的《飞鸟集》里也有"蝴蝶是花的鬼魂,回来寻找她自己"之语。他说泰戈尔在张爱玲出生(1920年)之前已获诺贝尔文学奖(1913年),"张爱玲怎会不知此句话的出处?"  相似文献   

2.
她从海上来     
<正> 1995年9月8日,在美国洛城的一个普通公寓里,张爱玲沉睡在地毯上,宛如梦游一般,只是这次她忘了回来。在异国他乡张爱玲的墓碑上,写着:“全然不是这样的”,这为她传奇般的一生画下了一个诡异的句号。如果不是电视连续剧《她从海上来》的追忆,也许人们对张爱玲的了解还是在那片迷雾中。将于10月播出的这部剧集,使张爱玲这位被议论了半个多世纪的女人,再次成为街头巷尾热门的话题。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起落的人生与用文本筑成的迷梦,也许这就是张爱玲的  相似文献   

3.
<正>站在熙熙攘攮、人头攒动的人才市场,他四顾茫茫,不知如何是好。从家乡那所大专院校毕业后,他就孤身来到了这座繁华大都市。在人才市场里挤拼了一个月,此刻,他的口袋里,唯一剩下的是几枚一元的硬币。人才市场的门票是五元一张,显然,他买不起这张可贵的门票了。下午两点,有一家公司让他去面试,可他明白,自己被录用的机会几乎为零。在浩浩荡荡的求职大军里,他像空气中的尘埃,显得那么不起眼。  相似文献   

4.
柳瑛 《小康》2013,(9):115
绝不是胡适,更不是鲁迅,既不是周汝昌,也不是张爱玲。读书明世如他们者甚少,但既是读者,又是作者的人,总能找出自己的乐子来。《花非花梦非梦》这本书里有好多乐子,是本刊专栏作者陈艳涛自己找出来的。陈艳涛不考据,尽管她极端爱好侦探,会把阿加莎的圈套一一识破,所以她不像胡适一样会走"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路线,这一路自然会有刘心武先生  相似文献   

5.
品读张爱玲     
品读张爱玲。让人最为她叹惜的便是她的情感遭遇。 张爱玲曾说过“出名要趁早”,她果然年纪轻轻就走红了,不知这是她的大幸还是不幸。她的走红使一位风度翩翩的男子慕名专程拜访了她,他就是当时汪伪政府的高官、《中华日报》的主笔胡兰成。性情孤僻的张爱玲让他吃了闭门羹,但她次日又礼貌地回访了当时大名鼎鼎的他。有人说他们的相遇成就了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我却觉得那是一场不幸的开始。  相似文献   

6.
<正>熟悉张爱玲作品的读者看到《滚滚红尘》这部电影,自然地会联想到这里有很多张爱玲的"影子"。张爱玲的多本小说犀利地刻画人物,既精准也很冷冽,显现她是个以"距离"就能直穿人心的敏锐者。但是面对自己的爱——胡兰成变得很纠结,即使再遇其他的爱情,都难以成为撞击内心的爱。张爱玲过世14年后,2009年出版的《小团圆》曾让我不忍心看到她这本完成于1976年,看上去是很私密的著作。感受得出她笔下细琐而流泄的情感,多么牵引她之后的人生路。《小团圆》里的九莉与之雍,不就是《滚滚红尘》嘛!  相似文献   

7.
死结     
擦了擦额头渗出的冷汗,他匆匆地来到院子里。清晨的山村一片静谧,静得他可以听见自己如鼓的心跳。他贪婪地吸了一口气,那充溢着山泉与青草味道的空气在瞬间使他冷静下来。他有条不紊地把那只散发着桃子与梨的香气的偏篓从推车上解下来,拎到了屋里。她静静地躺在地上,就像依旧在沉睡着一样,只有嘴角那流出的血昭示着她的死亡。将偏篓放到她的身旁,他蹲下来,扯下她身上的汗衫,将她嘴角的血擦拭干净,然后将尸体抱起来,塞到偏篓中,他很奇怪——这个让他恨得牙根都痒痒的女人竟轻得如一头小羊羔,那么无足轻重,那么不值一提,有那么一瞬,他甚至有了…  相似文献   

8.
伊凤娜·道列尼一边吻着她的儿子,一边不住地嘱咐他:“要乖一些,你的祖母是不太喜欢孩子的,这你是知道的。这是她第一次允许你到她家里去。你得在她面前表现出你是一个很懂事的孩子。”接着,她转头对女家庭教师说:“福勒琳,你必须在晚饭后把他带回来……先生还在吗?” “在,夫人。公爵先生在他的书房里。” 当房间里仅剩下她一个人的时候,伊风娜·道列尼向窗口走去,突然她看见女教师粗暴地抓住儿子的手,当孩子走到大街拐弯的地方时,一个男人从一  相似文献   

9.
她原以为,他会一辈子叫她宝宝,用台阶上的那种声音和眼神;她原以为,到了80岁,自己还是他掌心里的宝。却不曾想,自己早晚有一天会输给时间,会变成他的鸡肋。所幸的是,她知道真相还不算太晚,她还来得及,做自己的宝宝。  相似文献   

10.
送一度温暖     
小悦 《协商论坛》2006,(9):62-62
那个冬天,他的事业遭到灭顶之灾,由于贷款没能在限定的时间还清,他们不得不搬出那套豪华且温暖的住宅。他们在市郊租了一处简陋的房子,房间里阴冷潮湿,他对她说“:相信我,会好起来的。”她信。白天,他在外面玩命地奔波。晚上回到家,他坐在电脑前查阅资料,整理信息,然后沉沉地睡去。不管多累,他都要天天洗澡,那是多年养成的习惯。浴室里只有简陋的淋浴,这让她很怀念那座温馨的豪宅。想起从前的日子,她有些伤心。因为她突然发现他不在乎她了,从洗澡这件事就能看出来,她记得在以前,他们一起从外面回来,他总会微笑着说“:你先洗吧。”他自己却带…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曾说,她从小就对唯美的东西敏感,如树上的雨滴、苏格兰风笛的声音、珠灰的颜色,以及霓虹灯的流光……不过,最后她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笨拙,比如不会削苹果不会做饭之类。而今,一般女人没有张爱玲的才气,倒是学了她的乖张傲视,也会在文章里写“我是不会做饭的,但是……”而且还理直气壮。关于“女人是否一定要会做饭”这个观点,我曾和母亲争执过,最后她斩钉截铁地总结:“好,你说你不会做饭,那么,你倒是会什么?”张口结舌的我只好去冲快食面。我那时固执地认为,很多女人把做饭当作取悦和笼络男人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谭畅 《小康》2011,(10):108-110
林青霞把自己娱乐圈的生活形容为"窗内的世界"。这些年,她"走出了窗外",以文字修行,写她的所遇、所思、所感、所惑。她笑称:"我在窗边写文章。"从窗里到窗外,是林青霞人生的另一番风景  相似文献   

13.
“她生命里顶完美的一瞬.与其让别人给它加上一个不堪的尾巴,不如她自己早早结束了它.一个美丽而苍凉的手势……”1995年9月8日.张爱玲在美国洛杉矶的公寓里孤独地告别尘世.享年75岁。这位20世纪中国文坛最优秀的旷世奇女子.以最后一抹神秘结束了她人生的传奇。  相似文献   

14.
妻子进入产房后,医生让我在手术单上签了字。那一刻,我的心悬了起来。手术室门上“闲人免进”几个大字把我以及众多的病人家属挡在了门外,我从病房门的缝隙里一个劲儿地向里张望,看不到什么,只能听到医护人员匆匆忙忙的脚步声。我从心里默默地祈祷:祝愿她们母子(女)平安。妻子怀孕八个月的时候到医院检查,医生告诉我们,胎儿在母体腹中发育正常但胎位不正,而且脐带绕颈两圈。这就意味着分娩必须做剖腹手术。妻子听了,还是坚持对我说:“咱还是自己生吧。”她说自己从小到大从没做过手术,心里实在有些害怕。所以进入产房的时候,妻子把我叫到她…  相似文献   

15.
《人大建设》2001,(6):48-48
王如增是个追逐绿色之梦的人。青年时期,他就把身着橄榄绿军装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终于在人民解放军这座革命大熔炉里得到了锻炼。80年代初期,他转业到安阳市园林部门工作,又把绿色之梦带到了工作岗位上.  相似文献   

16.
西峡县是八百里伏牛山中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河南省劳动模范、西峡县政协常委、高级工程师王中奎为这颗绿色明珠作出了突出贡献。1958年,王中奎从洛阳林校毕业。到哪里去实现自己的绿色之梦?他想到了著名林学家梁希的名言“把山河装扮成锦绣...  相似文献   

17.
雪在悄悄地飘落,从早晨到现在,无声无息的。天空迷茫茫,地上白皑皑。"她还来吗?"他自己问自己。他跪在窗前的床上,望着天地难分的世界,心里象十五只挂桶,七上八下。"她一定会来的。"他回答自己。五年前,一场车祸使他失去两条小腿,那时老伴还健在,每天端吃端喝照应着他。天有不测风云,一场大病,老伴撇下了他。就在那样的日子里,她来到他们家,既照应他老伴,又替老伴照应他。老伴走后,她仍然在他庭院中出出入入,忙里忙外。  相似文献   

18.
叶孜 《今日民族》2001,(5):22-24
云南民族出版社佤族女编辑鲍明秀哽咽着一遍遍朗读这首佤族神话史诗《葫芦的传说》,在这优美动人的长诗里蕴含着浪漫的伤感情调。长诗的译者,也是她的启蒙老师刘允褆,去世已有半年。她告诉记者,刘允褆年届花甲即匆匆辞世,回顾他这一生,作为一个北京人,或许在学术或者是文学上没有什么惊人的成就,但他把大半生心血和情感献给了佤山,献给了佤族人民,他是佤族人民心目中“佤山的儿子”。 诗人、佤语翻译家、副编审、云南国际友人研究会秘书长刘允褆生前好友们的诉说,把记者的视线带进到一个饱含佤族情结、血液里浸透着阿佤魂的普通…  相似文献   

19.
青青离思愁     
《台声》2020,(17)
正我们总是聚少离多,如两岸,只因我们太爱那条河,太爱太爱,以致竟把自己站成了岸。站成了岸,我爱,没有人勉强我们,我们自己把自己站成了岸。——张晓风那年,他20岁,是军队里最年轻的排长,在风华正茂的年龄恰好爱上了那个正当妙龄的她。结婚后,他们的日子简单、朴实,而又温馨。12月,江南下着冷冷的冬雨,丝丝地、凉凉地、缓缓地侵蚀着人的肌骨。他对他的新婚妻子说,他接到上级的命令,要去另一边。她问他是哪里,他说,是在河的另一边。  相似文献   

20.
他九岁的时候上午上学,下午帮人送面。肩上扛着一个大托盘,托盘里放六碗面,一天下来可以赚五角到一元。他往妓院送面的时候,总看到一个和他差不多大的小女孩缩在墙角里,等待在妓院“上班”的妈妈。他每次送完面就和她玩一会儿。她妈妈带她回家的时候,她总要回过头对他苦涩地一笑。这茫然的回头、苦涩的一笑,便一直叠影在他的脑海里。当他成为在全球拥有400多个营销点的“傲胜”公司老总的时候,他说:我是白手起家的,本来就什么都没有,所以不担心失去什么。不要羡慕别人已经有的,要确立自己的志向。他就是沈财福,新加坡的著名企我们的产品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