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育中 《前进》2004,(5):19-20
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确立,是搞好党的新闻工作的前提条件。我们的新闻事业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做统领,就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新闻工作的灵魂,要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习教育作为当前开展的“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基础核心,在整体推进和相互联系中搞好“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当前全国新闻战线正在开展的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三项教育”活动,是用一根红线贯穿起的有机联系的整体,这根红线就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它是“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基础。从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
新闻观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坚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必须反对资产阶级新闻观,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打好思想根底。坚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必须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在坚守党性人民性一致的原则上要立场坚定,要善于把党的政策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下,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在新闻学教学与研究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和工作者。对国外的新闻理论,要有批判地接受。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主要包括 :喉舌观、党性观、真实观、功能观和自由观。党和军队的新闻工作者 ,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上的纯洁性 ,对新闻领域非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和观点保持应有的清醒和警惕。  相似文献   

4.
正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是邓小平新闻观的核心理念和实质精神。认真学习和自觉把握邓小平新闻观的核心实质,对在新闻工作中贯彻党管媒体原则,践行群众路线,促进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今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邓小平把新闻事业作为宣传和实现党的纲领主张,宣传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思  相似文献   

5.
正马克思和恩格斯创办、主编和参加编辑的报刊有十余家,长达半个多世纪。他们通过对自己报刊活动实践的总结和对新闻事业一般规律的理解,提出并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基本原理,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马克思主义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充实、完善和创新、发展的过程。新媒体时代,随着网络、手机、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出现,新闻传播的途径更多、速度更快、面积更广,同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对新闻媒体的本质、新闻报告的任务做出的概括。从2001年起新闻管理部门向全国新闻界提出,要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提高贯彻党的新闻政策的自觉性。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首先要了解、把握其基本内涵、基本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西方新闻理念对媒体的性质、媒体的首要功能、媒体的社会角色、报道方针、新闻自由等问题的认识存在着根本区别。将新闻媒体的性质明确为党、政府和人民三位一体的喉舌,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有效引导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对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重要发展。  相似文献   

8.
5月31日,省委召开省直新闻单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动员大会,要求省直各新闻单位从讲政治的高度,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集中开展一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活动,进一步用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武装头脑,更好地指导新闻实践,提高全省新闻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舆论引导水平。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导我们做好新时期新闻工作的思想基础,是新闻工作者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是坚持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以正确舆论引导入的重要保证,是建立高素质新闻队伍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9.
是否承认和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是检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非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分水岭”。江泽民总书记严肃指出:“在坚持党性原则上,不允许有任何含糊和动摇。”因此,从党性原则这个立足点入手,正本清源,廓清是非,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繁荣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塑造一代新闻工作者,其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都是显而易见的。党性原则永葆青春根植于新闻工作的性质中党性伴随着政党的产生而产生,一定政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和阶级意志必将在新闻工作中体现出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永不过时的舆论引导工作的指导思想,对新时代新媒体舆情引导具有高度的理论指导价值。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科学阐述了舆论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力,我们要以问题为导向,深入研究马克思新闻观的核心理论及思想,建立健全新时代新媒体舆情引导机制。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已是我国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内学界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科学内涵、理念、原则、相关概念、践行路径及当代价值展开了探讨,梳理学界关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基本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深化和推进该课题的研究,并为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引导舆论发展的科学理论,对于新时代的网络舆论引导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也为新时代的网络舆论引导提供了科学方法。目前,我们必须要正确认识网络媒体环境所发生的重大变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完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时代话语体系,塑造全新的网络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规律的总的看法,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是坚持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以正确舆论引导入的重要保证,是建设高素质新闻队伍的迫切需要。我们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认识新闻本源、新闻本质及传播规律,指导我们做好新时期新闻工作。广泛而深入地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核心是按照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始终坚  相似文献   

14.
刘应钦  曹华 《理论月刊》2001,9(2):42-43
新闻宣传的生命在于真实,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的新闻观.掌握唯物辩证法是坚持实事求是新闻观的基本原则.表象真实和本质真实的统一是实事求是的核心.  相似文献   

15.
姜欣 《前沿》2012,(15):122-125
新闻客观性是新闻学研究中的基础命题.本文从中观和微观层面探讨了公民新闻能否客观与应否客观,认为公民新闻在中观层面可以达到新闻事实的总体的客观,在微观层面则不必拘泥于传统新闻客观性体制的写作与报道手法.本文进而分析了公民新闻客观性所存在的局限主要为媒介的商业化与公民意识与理性的缺失,同时指出了公民新闻对当前我国新闻传播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6.
郭文君 《前进》2001,(8):36-37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导我们做好新时期新闻工作的思想基础,是新闻工作者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是坚持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以正确舆论引导人的重要保证,是建设高素质新闻队伍的迫切需要。一、正确认识新闻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和面临的新挑战首先,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发展,社会生活和人们的价值取向日益呈现多样化趋势。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下,舆论导向正确与否,在事关政治方向、重大原则的问题上能否旗帜鲜明、分清是非,对维护国家稳定和促进社会经济发…  相似文献   

17.
正在"部校共建"的良性机制下,当代广西杂志社与广西财经学院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探索新路径,为"部校共建"新闻传播院校探索新的发展空间,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寻找新的路径。"部校共建"构筑出党委部门、高等学校、主流媒体"三结合"的新闻人才培养大平台,是当下我国新闻教育界一股持续升温的  相似文献   

18.
深刻理解党性原则和创新精神的关系问题,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指导党报办报活动中提出了"捍卫党的原则"与"决不是简单传声筒"的思想。列宁在关于党的出版物的思考中提出写作事业既是"齿轮和螺丝钉"也可以"自由的写作"。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党性原则与创新精神中国化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相继提出并不断阐释了"政治家办报""反对党八股""提倡新文风"、政治立场坚定和全面创新有机统一等思想。这些实践和思想将党性原则和创新精神结合起来,不仅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优秀传统,也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它涉及新闻本源、新闻本质及新闻传播规律等许多根本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反映和体现,是指导我们做好新世纪新闻工作的思想基础。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就是对新闻从业人员进行一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这对于我们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推动华北石油新闻事业与时俱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在长期从事和领导新闻工作的实践中,十分重视利用报纸等新闻媒介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将它视为办好报纸的三个重要条件之一。邓小平的新闻批评观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新闻思想中关于新闻批评的论述,是邓小平新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观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开展新闻批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首先,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办好报纸的重要条件之一。邓小平认为,“办好报纸有三个条件:结合实际、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①邓小平在主办《红星报》过程中,为我党报刊的优良传统增添了新的内容,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重视在报刊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