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现有的城市文学研究往往专注于1930、40年代和1990年代两个时段,多采用"城市形象"和"城市意象"的方法,从一种欧洲中心主义的"城市观念"入手,来争论当代中国是否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城市",而1950至1970年代这段社会主义时期"文学中的城市"则研究相对欠缺。因此有必要试论一种"社会主义城市类型学",从而获得一种解读"社会主义文学"的"城市视角"。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社会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是否也和以前各个对抗社会形态一样,有基本矛盾?如果有,它是什么?如果没有,推动社会主义前进的根本原因又何在?关于这些问题,苏联学者自五十年代以来,曾经有过几次大的争论。这种争论是关于社会主义矛盾问题争论的一个部分。在争论过程中,学者们引以为据的主要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性和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的论述。但由于对马克思的论述理解不一,得出的结论也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20世纪70年代社会主义女性主义者内部有关家务劳动的讨论出发,梳理了社会主义女性主义者围绕家务劳动的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剩余价值这些问题进行的争论。从反思这些争论的基础出发,提出重构家务劳动政治经济学的几种可能:厘清家务劳动使用价值的维度,拓展价值分析的多个层面;超越"生产性/非生产性"的二元框架,引入"家务劳动的商品化程度"这一连续体来分析家务劳动的交换价值;在讨论家务劳动剩余价值的过程中将家务劳动的商品化和社会化进行区分;将不同地区的家庭模式纳入家务劳动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的政策评价思想,是其政策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不搞争论"又是邓小平政策评价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邓小平说:"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评价和判断各项政策"不搞争论",是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是由敢试敢闯、允许看、不争论、让事实说话四个方面共同构成的思想体系,其实质是尊重实践,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实践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一论断,解开了我国多年来在计划与市场问题上争论的疙瘩,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的60年,既有取得成就的成功经验,又有遭受挫折的沉痛教训,总结这些经验教训,有利于人们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从邓小平发明的"不争论",到胡锦涛提出的"不折腾",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深化的一个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7.
博览文汇     
我要群众30年前,小岗村搞包产到户时,安徽省委书记万里与一位长期从事农村工作的干部发生过一场争论。干部:包产到户,不符合"社会主义"所有制的性质,不是走共同富裕道路。万里:包产到户,是群众要求。"社  相似文献   

8.
浏览器     
《乡音》2007,(9)
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学习时报》: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不能坐而论道,要同体制改革结合进行,二者相辅相成。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既是判断改革开放的标准,也是推进思想解放的有力武器。离开"三个有利于"标准谈论社会主义,就会重新导致"姓资姓社"的抽象争论。  相似文献   

9.
协商民主是20世纪80年代西方学术界率先兴起的一种民主理论研究范式。理论发展不过30几年就成了学界乃至政界的"显学"。协商民主走红学术界,不仅仅是因为它抓住了人们普遍存在的对民主真实性的渴望心理,也不在于它拥有时尚的名称,而是它与生俱来的理论特质很好地反映了民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成高度契合。因此,发展中的不成熟丝毫不影响我们对协商民主寄予厚望。  相似文献   

10.
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前后,党内爆发的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争论,看似是政策之争,实质上是路线之争和深层次的理论论争。其起因是苏联(共产国际)、国民党、中共内部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认识和定位不一,由此引发了策略还是战略,游击战还是运动战两大问题的争论,争论背后是中共内部对抗战道路、依靠力量、领导权、发展方向的认识不一致。这种不一致随即被六届六中全会所"统一",毛泽东不仅在政策上主导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且由此争论作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阐释,共产国际选择了认可,而国民党则不然,这样就与中共的分歧愈加明显。事实上此后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步演变成国共独立领导下的各自行动,从这一点讲,中共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是势所必然、也是理所应当的。  相似文献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确实发生了很大变化。有人据此认为时代性质也改变了,许多人不同意这种观点。争论的焦点,一是帝国主义的本性改变了没有?二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是不是失败了?  相似文献   

12.
自马克思主义诞生时起,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和实践的过程已有一个半世纪,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也已四十年过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争论的核心。在我国,传统的观点,把社会主义本质概括为运用社会革命的手段,解放生产力,消灭剥削和压迫,实行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实现共产主义。实践证明,这种认识是不成熟的,有缺陷的。总结我  相似文献   

13.
一次大战后社会主义运动高涨使社会主义成为二十年代初中国最流行的思潮,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分裂为苏联模式和西欧模式导致当时倾向社会主义的共产党、国民党和研究系发生激烈争论,研究系认同西欧式社会民主主义,共产党坚信苏联式共产主义,而国民党对两种模式折衷取舍,这种思想的分歧最终在大革命后期产生了血腥的后果。  相似文献   

14.
选择什么样的社会变革道路实现社会主义目标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一个重要而又常常引起激烈争论的问题。战后为寻找一条符合法国国情的社会变革道路 ,法共进行了长期艰难曲折的摸索 ,经历了从“民主与斗争相结合”到“超越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法共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提出的“超越资本主义”,既是对 70、80年代“民主与斗争相结合”思想的继承 ,也是对它超越。  相似文献   

15.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爆的"世纪金融大危机"一开始就伴随着激烈的争论,危机的起因、危机的演变、危机的影响等宏微观分析汗牛充栋,但是见仁见智、莫衷一是的见解估计也是历次危机所仅见,由此形成所谓"世纪学说大争论"。这当中不仅有理论基础的差异、也有方法论的不  相似文献   

16.
关于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本质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什么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问题 ,这是 2 0世纪 80年代以前社会主义实践长期没有得到解决的基本理论问题。 1 992年初 ,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论断 ,但人们仍存在种种疑问和争论。因此 ,有必要回答应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本质的问题。本文认为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 ,是目前为止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表述得最完整、最准确的一种科学观点 ,需要我们去认真研究和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17.
非洲国家自上世纪50-60年代相继独立后,有些建立了一党制国家,有些建立了多党制国家;有些国家选择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有些国家则奉行资本主义或"混合经济"政策.但总体上看,一党制和军人统治的国家多于多党制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也要多于采取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国家.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世界局势发生急剧变化,在苏联东欧社会主义政权纷纷垮台以及西方国家加压的双重因素作用下,一场多党民主风潮席卷整个非洲大陆,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受到了猛烈的冲击.目前,尽管大多数非洲国家都已实行了多党民主制,并且基本上度过了"转型"后的阵痛期,但是它们同时也在进行认真的反思和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无罪推定是一个具有浓厚政治色彩的法律术语,虽然我国法学界在50年代中期和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对其进行过两次激烈的争论,但终因政治原因而未得出定论.今天,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被推到了时代前列.那么,作为已被世界刑事诉讼发展潮流所肯定的“无罪推定”原则,到底能否为我所用?能否成为社会主义法制的一部分?就成了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界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对马克思究竟有没有正义理论存在争议。面对这场争论,本文立足于马克思的经典文本,论证了马克思不仅有正义理论,而且他改变了自西方启蒙运动以来正义理论以"自由"为主要内容的理论范式。马克思提出将"平等"作为正义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并揭示出"自由"与"平等"的内在价值联结在于没有平等的自由只能是形式的自由。  相似文献   

20.
商品拜物教问题是一个敏感而易发生争论的问题,提起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的商品拜物教那就更易犯“禁”。尽管如此,随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实事求是作风的恢复,围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是否也存在商品拜物教,我国学术理论界也间断开展了讨论,争论双方形成了两种意见,一种认为存在,一种认为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