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客观上要求加强党的领导,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更要求改善党的领导。执政党必须适应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新的历史需要,不断改善党的领导,更加有力地领导法治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2.
建设法治中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关键一环,实践的品格与实践的要求塑造实践的逻辑。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彰显"四个维护"的价值追求,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以及"共同推进、一体建设"的工作布局等等,共同构成了法治中国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3.
<正>新华文摘·4月5日道德是形成良法体系的重要依据。实现法治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要创制科学理性的法律条文和完善的法律体系。而法律条文和法律体系的完善始终离不开对时代道德的认知水平。道德境界是司法者的精神支柱。司法者是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力量,司法者的道德境界是司法者公正司法的灵魂。古今中外实践都证明。司法缺德腐败将彻底摧毁法治基础。道德监督是行政执法的保证。行政  相似文献   

4.
法治保障是新时代开展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基础。当下要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态环保意识,加大对农村环保工作的资金与技术支持,改善落后的生产方式,确保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正常开展。  相似文献   

5.
奋力建设法治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政坛》2013,(4):46-46
袁曙宏在2013年第6期《求是》撰文《奋力建设法治中国》认为,法治中国最基本的要素包括三个:其一,宪法法律具有最高地位和最大权威,这是法治中国最典型的特征。其二,全体公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这是法治中国最坚实的根基。其三.政治清明、经济富强、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文明,这是法治中国最重要的使命。建设法治中国走什么路、怎么走,  相似文献   

6.
建设法治中国,是自党的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提出的一个新的法治建设目标。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做好新形势下政法工作的重要指示中,首次提出了建设法治中国的宏伟目标。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确立为我国新时期法治建设的新目标。目标既定,如何推进就成为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徐飞 《北京观察》2015,(2):46-49
<正>城市管理为什么"管得了的看不见、看不见的管不了",司法改革有哪些热点,立法协商怎样取得成效、普法为什么意义重大……1月22日下午,北京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记者会上,吴玉华、周继东、邵明艳、刘凝四位北京市政协委员关于"建设法治中国首善之区"的建议,以网络直播的方式第一时间飞入寻常百姓家。正如市政协新闻发  相似文献   

8.
《人民政坛》2014,(6):44-44
田飞龙在2014年第2期《群众·决策资讯》载文《简政放权的法治逻辑》认为,李克强总理围绕“简政放权”提出了一系列典型论述,其中“法无授权不可为”是对政府的法治要求,规范内涵在于:政府权力必须获得法律授权,否则违法无效。这是“依法行政”的最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9.
涂崇禹 《政协天地》2014,(12):37-38
2014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是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的中央全会,在随后发表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吹响了全面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号角。那么,何谓"法治",又该如何以史为鉴、以它山之石为鉴推动中国的法治建设呢?  相似文献   

10.
《人民政坛》2010,(6):36-36
葛洪义在《中国法学》2010年第2期载文《法治建设的中国道路——自地方法制视角的观察》认为,中国的法治建设是围绕着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展开的,经济建设中的计划与市场、政治建设中的制度化与非制度化、利益分配上的国家与社会等三个问题是决定中国法治道路的关键问题。计划与市场的区别从政治的角度看,首先是集权与分权的问题。中国的政治权力制约体制不是在西方三权分立基础上推进的,而是在中央层面的党政之间以及通过制度化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来推进的。  相似文献   

11.
法治中国建设的提出是中国法治发展历程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实现法治国家的具体政策目标。法治文化作为法律文化的优秀类型,对法治中国的建设起着引导、补充作用。文章从提升主体的法治文化素质、打造社会的法治文化氛围、吸收和萃取法治文化理念、营造互助合作的国际法治文化环境等方面探讨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法治中国建设的提出是中国法治发展历程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实现法治国家的具体政策目标。法治文化作为法律文化的优秀类型,对法治中国的建设起着引导、补充作用。文章从提升主体的法治文化素质、打造社会的法治文化氛围、吸收和萃取法治文化理念、营造互助合作的国际法治文化环境等方面探讨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增长的下行现象是由于需求不足、特别是投资的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的,与治理通货膨胀根本不相干。中国经济不可能永远保持8%以上的高速度,就象汽车不可能总是挂在高档上运行一样。经济增长减速虽然是新常态的一个必然逻辑,但并不是经济新常态的所有现象和发展的全部内容。  相似文献   

14.
大国法治规模视野里的中国法治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国法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崭新课题。以“中央和地方关系”、“统一司法考试”和“马加爵案”为例,可以看出大国法治建设中面临的“非制度化”、“渐进性”和“高成本”三大难题。因而,我们尝试通过专门法律,实现大国治理从“非制度化”到“制度化”的转型;关注农村法治,以挖掘法治的本土资源优势;通过法治手段,变人口负担为人力资源优势,并且也要认真汲取传统法律文化的积极因素。这或许是我们从制度设计、地域因素、人口因素和传统法律文化4个层面破解大国法治难题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正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遵循,是引领法治中国建设在新时代实现更大发展的思想旗帜。习近平法治思想高屋建瓴、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我们要深刻领会其重大意义、精神实质、实践要求,不断增强法治意识,提高法治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16.
17.
封丽霞 《人民公安》2013,(22):12-13
司法无公正即法律无公正,司法无权威即法律无权威,法律无公正无权威即无法治。如果司法缺乏公信力、权威性,存在大量徇私枉法、司法腐败现象,那么立法乃至整个法治建设的成效将丧失殆尽。鉴于此,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于司法体制改革的目标与任务进行了详细而深刻的阐述,为当前的司法工作明确了方向和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8.
姚琦 《理论月刊》2007,3(7):112-114
全球化不仅是人类活动交往的全球化,而且还是制度规则、文化观念的全球化。来自外部的强制适用的制度的压力和非强制适用的文化观念的渗透都必然给一国内部制度、文化带来侵蚀性的后果,造成上层建筑的裂变。中国的法治建设是以全球化为时代背景的,全球化对我们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相似文献   

19.
2021年3月24日举行的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听取了省政府关于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随后,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厅长、省生态环境厅厅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依次登台亮相,诚恳展示推动法治建设的成绩、问题和改进措施,主动接受人大的监督.这是省人大常委会创新法治政府专项监督的一次有益尝试. 2021...  相似文献   

20.
贾蓉治 《理论月刊》2004,3(6):98-100
中国二十多年改革和发展的实践证明,法治环境的好坏,是关系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因素,也是一个地方、一个城市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建立起良好的法治环境,增强全社会的法治意识,必须从法律和制度上对各级国家权力的实际掌握者加以有效制约与控制;必须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必须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必须有司法公正做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