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治扶贫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是党中央深入农村扶贫扶志扶智的题中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特别指出"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立足现实切合实际,要加强扶贫中立法、执法、司法以及监督环节,用法治思维助力精准扶贫,为其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作出了全面部署,推进国家政治安全法治化需在上述四个方面下功夫。通过提高政治安全立法认识、明确政治安全立法原则以及完善政治安全立法体制实现科学立法;通过树立政治安全法律权威、抓好政治安全执法队伍建设以及实现政治安全执法平等实现严格执法;通过加强党对政治安全司法领导、强化政治安全司法能力建设以及推进政治安全司法公平公正实现公正司法;通过发挥党员领导干部带头示范作用、培养全民政治安全责任意识以及开展全民政治安全法治实践实现全民守法。唯有如此,国家政治安全法治化才能落细落实。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作出了全面部署,推进国家政治安全法治化需在上述四个方面下功夫。通过提高政治安全立法认识、明确政治安全立法原则以及完善政治安全立法体制实现科学立法;通过树立政治安全法律权威、抓好政治安全执法队伍建设以及实现政治安全执法平等实现严格执法;通过加强党对政治安全司法领导、强化政治安全司法能力建设以及推进政治安全司法公平公正实现公正司法;通过发挥党员领导干部带头示范作用、培养全民政治安全责任意识以及开展全民政治安全法治实践实现全民守法。唯有如此,国家政治安全法治化才能落细落实。  相似文献   

4.
法治化的新农村是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法治化是农村经济的商品化、市场化的必然结果,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应当是也必然是法治化的新农村.然而在法治化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存在经济、政治、文化观念、立法、执法、司法等方面的种种障碍.因此,必须尽快建立和完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构建完善的涉农法律体系,健全执法司法制度等,以进一步推进法治化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城市治理现代化是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与组成部分.现代城市治理法治化直接助力城市治理现代化.城市治理法治化有助于应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有助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有助于全面建设法治政府.城市治理法治化应将公平正义、良法善治、平等竞争作为价值目标.提升城市治理法治化水平应同时着眼于立法、执法、司法、法治思维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侦查法治化包括侦查理念、侦查制度和侦查行为的法治化。其中侦查理念的法治化居于先导地位,既是侦查立法、制度设计的理论基础,也是侦查执法、司法实践的精神指南。我国在推进侦查法治化过程中必须倡导和坚持十大理念,即法律至上理念、保障人权理念、权力制衡理念、正当程序理念、无罪推定理念、审判中心理念、证据为本理念、文明执法理念、适度公开理念、国际接轨理念。  相似文献   

7.
试论网络管理法治化的实现——以网络言论自由权为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管理是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网络管理法治化是我们在网络时代面临的新课题。网络管理的法治化,就是要把宪法和法律作为指导网络社会管理活动的重要依据,不仅在网络社会的范围之内以此制约国家权力的恣意横行,而且还要以此来监督和影响在网络社会之外的国家公权力的错位和滥用。网络管理法治化的核心在于公民网络言论自由权的正确行使,实现网络管理法治化的路径在于对网络言论自由权的有效保护。分别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四个方面对此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原则"是解决我国民族团结问题重要宪法原则和基本依据。解决民族团结问题,必须以"民族团结原则"为基础,构建以原则支撑、立法、执法、司法和评价为构成要素的实施机制体系,从而为解决民族团结问题提供根本法治化路径。  相似文献   

9.
社会治理现代化内在要求社会治理法治化,而发展市场经济内在要求营商环境法治化。政法机关服务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实践面向服务对象、服务方式和服务目标三个维度,要求作为服务主体的政法机关保障市场主体的平等参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优化营商环境,促进营商环境的和谐有序与充满活力的平衡发展。政法机关服务法治化营商环境应秉承“党领共治模式”进行实践创新,拟从以下路径契入:服务营商的法制环境,坚持党委领导、人大主导和政府依托立法的统一;服务营商的执法环境,保证执法为民与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统一;服务营商的司法环境,奉行司法为民与司法权威的统一;服务营商的守法环境,力求带头守法与全民守法的统一;服务营商的法治监督环境,形成纪法界分与纪法协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网络时代的公民都依法享有网络政治参与权。要促进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就需将公民网络政治参与行为法治化,以实现对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权利的规范与保障。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法治化的基本原则包括:依法保障公民网络参政权原则、网络言论自由原则、依法参与原则、禁止传播有害信息原则、适度管制原则,这些原则为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法的立法、执法、司法救济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判断准则。  相似文献   

11.
葛峰  金博 《人民论坛》2014,(12):109-111
网络时代的公民都依法享有网络政治参与权。要促进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就需将公民网络政治参与行为法治化,以实现对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权利的规范与保障。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法治化的基本原则包括:依法保障公民网络参政权原则、网络言论自由原则、依法参与原则、禁止传播有害信息原则、适度管制原则,这些原则为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法的立法、执法、司法救济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判断准则。  相似文献   

12.
依法治国,是党的十五大确立的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邓小平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思想的具体运用和发展。要实现依法治国, 建设法治国家,必须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的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立法是执法、司法、守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立法,执法、司  相似文献   

13.
2012年我国施行的《行政强制法》对于规范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行使行政强制权,推进公安行政强制的法治化建设产生了重大、直接和积极的影响。然而,公安行政强制的现行立法和执法实践与《行政强制法》的法治化要求仍存在诸多冲突。当前,应检视公安行政强制的立法缺陷与执法困境,并在此基础上健全完善公安行政强制立法,提高公安行政强制执法水平,强化对公安行政强制的监督和救济。这对于促进公安行政强制的法治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精准扶贫是经济新常态下的一种扶贫模式创新,旨在通过精准识别、精确帮扶和精准管理实现"造血式"的扶贫救助目标。将"公私合作"即PPP模式引入精准扶贫,让企业参与社会扶贫,结合政府的社会责任与民间资本力量,已经在部分地区被付诸实践。但引入PPP模式的精准扶贫尚需进一步的制度完善,主要包括:加强扶贫领域的立法;明确划清政府和市场的责任边界;强化对公私合作扶贫的制度化监管。  相似文献   

15.
民族事务法治化是实现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政策是民族立法的前期基础,民族立法是民族政策贯彻落实的保障。但是,目前中国民族立法政策化的现状阻碍了民族事务法治化的进程,是中国法制化曲折进程的投影和制度变迁路径依赖的产物。因此,要克服制度变迁"锁定效应",树立依法治国理念,厘清民族政策与民族立法关系,完善民族立法形式,加强民族事务执法效果,不断推进民族事务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民族事务法治化是实现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政策是民族立法的前期基础,民族立法是民族政策贯彻落实的保障。但是,目前中国民族立法政策化的现状阻碍了民族事务法治化的进程,是中国法制化曲折进程的投影和制度变迁路径依赖的产物。因此,要克服制度变迁"锁定效应",树立依法治国理念,厘清民族政策与民族立法关系,完善民族立法形式,加强民族事务执法效果,不断推进民族事务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正>2018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强调指出,"不搞大水漫灌,不搞手榴弹炸跳蚤,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扶贫扶到点上根上。"昌江黎族自治县检察院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最大限度发挥检察职能优势,始终坚持以执法办案为中心,区分不同致贫原因,综合运用公益诉讼、督促起诉、司法救助、综合治理等方式方法对标靶心,精准发力,为全面打赢脱贫攻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关于边民互市贸易的立法已经严重滞后于边境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海关执法面临立法滞后、执法依据政出多门、假借边民互市贸易变相走私与合法贸易界限不清等问题,亟需通过提高边民互市贸易立法层级、出台刑事司法解释、完善海关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等法治化方式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民事习惯法治化既是中国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方法治建设的重要工程,关系着中国整体法治建设事业能否最终取得成功。因此,论文从立法和司法两个法治化的中心环节上对民事习惯的立法化、司法化路径进行了深入的探析,以期尽快实现少数民族民事习惯与国家民事法制的无缝对接与融合,加快民族地区国家统一法治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20.
少数民族民事习惯法治化既是中国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方法治建设的重要工程,关系着中国整体法治建设事业能否最终取得成功。因此,论文从立法和司法两个法治化的中心环节上对民事习惯的立法化、司法化路径进行了深入的探析,以期尽快实现少数民族民事习惯与国家民事法制的无缝对接与融合,加快民族地区国家统一法治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