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一个叫做麦库克·鲁兹的西方作家,在上个世纪70年代这样形容照片上的周恩来——“在广州,1925年至1926年的中苏蜜月时代,身着国民党军官制服的他与年轻的总司令蒋介石、苏联顾问鲍罗廷,以及他的助手胡志明过从甚密,并且担任着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这是南中国的西点军校。”在那个时代,一个西方作家怎么会对周恩来的历史如此了解?也许,事情可以从一批新发现的老照片说起。1938年,南京的血雨腥风还没有散去,从华北到长江的战线上,日军又在疯狂地进犯。几乎整个世界都在注视着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度,会在这场战争中毁灭,还是涅槃?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如何提高包括“软实力”在内的国家竞争力、维护国家利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而了解自美国建国到二战的外交理论、实践,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当今美国几近特例独行的外交的背景,从而有利于中美关系的发展,而且美国的有些外交经验、教训也值得我们借鉴。建国至二战的美国重要外交政策清晰地显示,美国成为政治强国的对外政策变化的主轴,是基于美国特定的国力下,追求国家利益为主、兼有美国式的理想主义,同时考虑国内政治。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一直奉行和平外交政策。但是在不同时期,外交政策的内容和侧重点却有所变化。从求生存到求发展,从小舞台到大舞台,由立异转向求同,由斗争转向合作——从1959年进入外交部开始,吴建民亲历和见证了共和国外交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4.
布什2007年的国情咨文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有不少新意。从国情咨文中可以看出,2007年美国对外政策的两大支柱依然是反恐和推进民主。布什向伊拉克增兵两万的举动犹如一场大赌局,其对华政策也以合作为主轴。  相似文献   

5.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不仅使政府在转变角色和转变管理模式上面临挑战,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将直接面临与国外跨国公司的正面较量和冲击.生存和发展面临更加严峻的竞争环境。市场开放原则下的国内关税减让和非关税壁垒的逐步消除,使国内国际市场进一步融合,一些企业和一些产品失去了原先国家的贸易保护政策,遭受较大的冲击和挤压;  相似文献   

6.
18世纪的英国首相帕麦斯顿曾说,我们没有永久的盟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只有永久不变的利益。此名言道出了国际关系中的务实因素。主权国家作为近现代国际关系的主体,通过外交为本国谋取最大限度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实惠是理所当然的。 实用主义的基本逻辑是把确定“信念”作为出发点,把采取行动当作主要手段,把获得实际效果当作最高目的。说得再绝对一点,有用即是真理,无用即为谬误。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基于其自身的发展战略和出于维护其最高国家利益的需要,坚定而艺术地奉行实用主义。  相似文献   

7.
从博客到微博:过程特征、意义建构与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新媒体出现的微博,实质上是由博客衍生的一种新的时尚文化现象.从博客到微博这一演变过程,实质上是网络话语权从社会精英向普通大众的转移过程.从博客到微博的深度发展,进一步突出了虚假信息与辟谣问题,对微博诚信带来挑战.  相似文献   

8.
委内瑞拉危机是美英关系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也是美国外 交的一个重要胜利,起因于英属圭亚那和委内瑞拉之间的领土争 端。争端的根源可以追溯到殖民地历史时期,而有关的地带最初 只是一块价值很小的瘟疫流行的内地。  相似文献   

9.
尽管国家极力在为城镇化开发制定约束性规则,但从根本上说主导城镇化基层治理场域的是利益政治逻辑而非规则政治逻辑。这首先源自城镇化过程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它是包含着多重任务的复杂系统,而且各环节间都充斥着利益分配的纠纷和较量,这种高度的不确定性为相关行动者的讨价还价提供了动力和空间;其次是由社会转型阶段的制度特征所致。改革中变动不居的制度、文本与实践的背离以及体制内创新、试错的冲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规则的社会化过程且削弱了规则应有的指导与约束功能。城镇化在基层场域内的权力较量与利益争夺看似无序,但各方行动主体都在理性选择行动策略、重塑其行为准则,由此衍生出一系列非预期结果,例如村民民主意识的生成、集体经济以非传统的"自组织"形式对基层社会进行再组织等,原本虚弱而破碎的社会在这过程中表现出缓慢的自我发育。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美国建国至二战重要外交政策的梳理,可以清晰地看到美国随着其实力的增强,在外交政策上经历了孤立主义、门罗主义、门户开放和世界主义(即多边主义)的演变;与此同时,美国也由“孤立主义”者到“西半球警察”,进而演变为“世界警察”。美国成为政治强国的对外政策变化的主轴,是基于美国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国力状况,追求以国家利益为主、兼有美国式的理想主义,同时兼顾国内政治格局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正>香港连续六个月的暴乱引起世界震惊。一时间,深潜香港的西方反华势力纷纷浮出台面,与罔顾国家大义的动乱者里应外合,肆意挑衅香港特区政府的治权,挑衅"一国两制"。在煽动香港内乱,扰乱香港经济运行秩序,抹黑中国的动乱过程中,美国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例如,骚乱不断升级,暴力分子在示威现场挥舞美英国旗,大肆宣扬与美国领事馆官员的会面,明目张胆招引外  相似文献   

12.
在面对"他者"时,人类学共同体也需要不断反思"自我"、寻求"自我"认同并形塑学科的文化自觉。通过外向拓展、横向扩展和纵向延展,人类学共同体不断突破"边界",进而走向公共人类学,这将激励人类学家对公共议题和公共事务的参与,在更有效地发挥人类学的应用价值之时,也使人类学知识为公众所接纳、使用与拥有,建构人类学公众形象。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应辩证地看待人类学与所谓"公知"的问题,充分尊重地方性知识的价值及研究对象和公众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3.
1871年6月12日的黄昏,阴沉的天空没有一丝风,闷得几乎使人喘不过气来。传教士陆诚安在自家产房外焦急地踱步,不时从汗水湿透的衣衫里兜掏出手帕抹擦着脸上的汗流,偶尔悄悄将耳朵贴向门缝听里面的动静。妻子难产已经折腾得死去活来,这样下去不但是孩子就是大人也性命难保……想到这里他感到一阵眩晕,嘴里念念有词:"上帝保佑,上帝保佑!"突然里屋一阵骚动,随着一声嘶哑的婴儿啼哭声,产房里传出:"生了,生了!是个男孩!"陆诚安如释重负,一切都化险为夷。"也  相似文献   

14.
美国的人权外交早已有之,最早可追溯到本世纪初伍德罗·威尔逊总统时期(1912—1918)。威尔逊“理想主义”外交的很重要内容就是捍卫人权。1917年4月,美国宣布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威尔逊声称美国参战的目的是“捍卫人类的权利”,当时,威尔逊被“公认为...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以来,美国对华公共外交发生重要转变,由"接触制衡"转向"超越性接触",由"应急防御"逐渐转向"常态进攻"。防御性的公共外交理念促进了中美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但仍面临着国际政治体系与秩序、外交理念与外交政策、中美固有矛盾及分歧以及领导人执政理念及个人偏好的制约。美国对华公共外交的转变具有同步性与协调性,是美国全球战略完善和体系变革的一部分,是美国对华整体战略调整的必然结果。在新型政治格局背景下,中国应积极应对这一外交转变,并在对美公共外交中构建适合中国的新型外交模式。  相似文献   

16.
美国目前的焦虑,有其广泛的背景与深刻的原因。其中,由发展焦虑、接近焦虑、期待焦虑、身份焦虑构成的战略焦虑以及由此引发的外交走形,是美国焦虑的主要表现。对此,我们应积极应对,防止适应性战略焦虑转向非适应性战略焦虑,或者防止适应性战略焦虑症候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从青年外交和东亚共同体的概念界定入手,通过青年外交是东亚共同体建构的重要动力源之一的假设,并从青年外交补充国家外交的不足、适应全球公民社会发展的需要、塑造东亚共有利益的有效途径、影响东亚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等四个方面予以求证,最后作出青年外交能有效推动东亚共同体建构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庄子》对身体进行了充分的论述,主要有作为想象的身体、作为畸人的身体和作为道的位阶的身体。这些身体的本质特征和外在表现形式是形、情和死,而贯穿始终的是体身之道和修身之德。做到这一点,要修身养性、顺应自然和无为。总之,庄子的身体思想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19.
终身监禁分等理论,是指把终身监禁分为不得减刑之终身监禁,限制减刑、假释之终身监禁和一般减刑、假释之终身监禁三类。终身监禁是伴随着对死刑的批判应运而生的,其目的是取代死刑。因此,应当对适用终身监禁的犯罪主体与罪名进行限制。在适格主体触犯配置终身监禁的罪名之时并不必然适用终身监禁,还应当在此基础上,对法益侵害的状况、再犯可能性的大小、犯罪的次数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  相似文献   

20.
被选举权从一种被选举的资格发展到“主张被选举”的权利,是民主深化的要求和体现,也是人民作为主权者“出场”的重要方式.作为一项基本权利,它是政治权利的典型形态,是手段性和目的性的统一,具有防御权和受益权的双重性质,对于启动民主、聚合民意、促进国家与公民的良性互动、培养政治人才和健全公民人格具有特殊价值.要充分实现被选举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