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我国网络治理能力和监管体系相对滞后,网络谣言时有发生,危害公共安全。网络谣言的治理应构建以政府管制、社会监督、个体自律多中心综合治理主体结构,施以法律规制、技术防范、网络文化建设等多样化综合治理手段,选择事前加强防范、事中紧急控制和事后严肃处理多渠道综合治理路径来治理网络环境"污染",切实加强网络谣言的治理成效,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2.
池骋迪 《公安研究》2010,(8):29-33,54
确保网络社会的安全、和谐是当前网络社会发展的主旋律。诸多网络违法犯罪问题的出现,已经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尤其是网络色情信息泛滥问题需要全社会重视并及早治理。在治理手段上,应当由被动防御向主动应对转变,采取"完善网络法律、规范网络道德、引导网络自律和信息技术监管"的方针,形成政府主导、企业自律和公民参与的合力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3.
吴薇 《传承》2010,(36):144-145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暴力"早已成为众人周知的词汇,而网络暴力事件的频发,更是让我们为之思考的问题。对此,通过运用传播学的角度,来分析网络暴力的概念、网络暴力事件产生的原因和对此问题的治理对策,从而实现网络的和谐和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4.
信息化与互联网开创了一个时代,从安全角度看,互联网是既重要又脆弱。网络治理必须确保政治军事安全和维护国内和谐稳定,因此,我们需要运用系统思维和辩证思维思考网络安全与成本、发展、开放和权利的关系,并结合中国特殊国情,才能够把握网络治理规律,展现网络治理艺术。  相似文献   

5.
推进平安和谐示范区建设,顺应了和谐理念下社会治理的新要求,顺应了平安江苏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新要求,顺应了公安工作科学发展的新要求。推进平安和谐示范区建设是对和谐社会建设理论、治理与善治理论、合作主义理论、理想类型理论的实践创新和运用。推进平安和谐示范区建设要坚持重在治理、强基固本、增进合作、落实长效、典型示范的指导原则。推进平安和谐示范区建设的考核评估标准包括组织网络健全、基础防范扎实、管控措施严密、治安秩序良好、人民群众满意。  相似文献   

6.
自媒体时代,加强涉警网络舆情治理,对于维护社会治安、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公安机关应当积极研究和把握涉警网络舆情的特点,反思在对其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对策。同时还要通过恰当的措施、健全的机制、完善的法律法规来有效的预防、化解涉警舆情危机,助力网络维稳。  相似文献   

7.
徐琳  李紫薇 《理论月刊》2023,(10):57-66
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公共领域的规范和完善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标志。政府、网络运营者和公民作为主要参与主体,共同形塑着我国网络公共领域的样态。厘清不同主体的特征,探析多主体间的关系,有助于全面深入地认识我国网络公共领域的形态,提出规范和完善我国网络公共领域的新思路,以维护这一新的社会场域的和谐稳定,进而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从主体特征和治理角色来看,政府是网络公共领域的领导者和监管者,网络运营者和公民分别是关键责任人和重要参与者。从主体间互动关系来看,三者形成了高度活跃的交互关系,共同构成立体多维的治理结构。未来,网络公共领域的有效治理需进一步完善法治建设、打破虚实壁垒,并着力形成以政府主导、网络运营者和公民积极参与的多元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8.
<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我受委员长会议委托,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的说明。一、制定本法的必要性一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当前电信网络诈骗活动多发高发,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  相似文献   

9.
《传承》2015,(4)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步入转型期和高校开放度的提高,社会治安事件频发,高校也不例外。加上恐怖主义活动盛行,教职员工和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面临威胁,亟待采取措施加以治理。应以网络化治理理论为指导,加强高校治安综合治理网络化,实现治理主体多元化、各方协同治理,提高三防水平,完善网络布局和达成点线面相结合,做到前端防控与末端处理、校内与校外并举,保障校园安全稳定,增加高校师生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网络谣言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稳定的一大公害。在某种意义上网络谣言是由多种不健康心理因素综合作用所致。健康的互联网世界需要一大批具有理性精神和道德自律意识的网民的参与。要有效地治理网络谣言,就要从促进广大网民的理性精神、道德自律意识的培育和提升来展开路径。  相似文献   

11.
《传承》2016,(12)
网络流行语的流行和传播不仅满足了青少年自我个性表达的需要,而且丰富了他们的思想文化,进一步促进其与同类群体交流的便捷和通畅。但网络流行语中也掺杂很多不良的信息,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不利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此,政府管理部门和教育机构应加大力度对网络环境进行治理,积极建设绿色、和谐的网络新环境。  相似文献   

12.
网络道德对于增强主体网络行为规范意识,形成和谐、良善的网络秩序等都有积极意义。网络道德失范表现为网络失信、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网络冷漠、网络恶俗等,是网民在现实社会当中所具有的认识问题、情感问题、信念问题在网络领域的表现,是国家、社会、主体等多方面的不足和失序造成的。通过提升大众网络素养、加强网络公德建设、注重网络法治、纠偏网络"泛娱乐化"、抓好网络舆情管理、培育网络公共文化等路径,积极推进网络道德失范治理。  相似文献   

13.
网络舆情处置能力作为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事关国家安全稳定与社会和谐。新媒体时代,面对日益复杂而严峻的网络舆情形势和治理风险,强化互联网思维是当前各级领导干部适应新时代新形势要求,不断提升自身"网络执政力"的必修课和实践课。  相似文献   

14.
私权是公权的来源,公权是私权的保障,二者在冲突中走向均衡,在对立中趋于统一。虚拟社会治理是当代中国社会治理创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网络语境下公权与私权冲突的异化,客观阻碍了虚拟社会治理乃至现实社会治理的绩效彰显。公权与私权在虚拟社会治理实践中的冲突形式,可以总结为相互质疑、相互侵扰、相互博弈、相互制衡,营造出了一种有别现实社会的共存图景。应通过培育公权与私权的现代治理意识,完善公权与私权的法治保障体系,建立公权与私权的冲突缓冲机制,规范公权与私权的网络监督行为等途径,合理调适两权关系,促使公权与私权在冲突中均衡发展、走向和谐,推动虚拟社会朝着现代化治理目标加速前行。  相似文献   

15.
党内和谐、公共治理和谐与社会和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执政党自身的和谐以及与执政党息息相关的公共治理的和谐,尤其值得我们关注.执政党自身的和谐是实现公共治理和谐的基础或条件;党内和谐和公共治理和谐则能直接影响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6.
社会和谐从纵深角度体现为地方治理、国家治理乃至延伸到全球治理的和谐,因为信息时代已使庞大的世界变成了地球村,一个局部的骚乱很快就会对全球政治格局产生影响。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样要将地方治理的绩效作为其程度衡量标准。只有负责任的官员与具备积极参与精神的公众怀着共同的愿景共同努力,让地方治理达到或接近“善治”的程度(地方和谐),社会和谐才能得以全面呈现。  相似文献   

17.
网络社会治理是现代社会治理的新领域,是一种新的社会治理实践。网络社会信息传播失真、网络犯罪频发、立法监督不完善、政府引导作用未完全发挥等问题导致了当今网络社会治理的困境。在网络社会治理中,重塑政府能力应当积极推进线上政府建设、完善网络立法进程、强化政府领导体制,引导各方共同参与治理,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化网络社会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8.
自媒体时代,社会舆论传播的传统单向度话语格局被打破,谣言在自媒体平台上借巢产卵。以微博微信为主的自媒体平台成为了网络谣言泛滥的重灾区,对于思维活跃,生理、心理发展处在茂盛期的大学生群体来说,网络谣言危害性不言而喻。从国家、媒体、个人等层面构建防范和治理网络谣言的长效运行机制,通过自律、他律及技术保障"三位一体"防控模式,为大学生创造一个绿色、健康与和谐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9.
正在网络舆论多元多样多变环境下,网络谣言作为谣言的一种特殊形式,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危害程度深,其治理已刻不容缓。网络综合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网络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网络谣言治理能力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一、当前网络谣言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网络谣言治理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制度,相关部门也开展了一系列整治网络谣言的专项行动,取得了一定成果。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跨境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呈全球化蔓延趋势,给人民群众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严重破坏了正常经济秩序,影响了社会稳定和谐。跨境电信网络犯罪涉及人员多,打击难度大,全球共同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违法犯罪是大势所趋。2021年1月至11月,我国公安机关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37万余起,成功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54.9万余名,累计打掉涉银行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