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冯之浚 《今日浙江》2006,(19):50-51
文化是人造的第二自然。文化从纵向结构上来看,包括器物层、制度层、意识层;从横向结构上分析,包括三大研究领域,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和谐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包含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我的和谐等3个方面,它们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根基。当前,要建设和谐文化,离不开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观念的继承和发扬。和谐思想,是中华民族固有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对人们的交往、处世乃至国家内政和外交都有深刻的影响,并渗透到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是当…  相似文献   

2.
非洲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非洲有着独特的文化。非洲的民间文学艺术,特别是包括谚语在内的口头文学艺术非常丰富。非洲谚语凝聚着非洲人民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智慧,是非洲人民的宝贵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门以探讨人及其文化为重的学科,人类学在对非洲的探索中发掘了非洲身份,丰富了学科内涵。鉴于非洲特殊的历史进程,即与西方相较而言工业化生产短缺的"事实",人类学赋予并将非洲置入以西方为中心的知识谱系中,制造了非洲从"部落社会"到"剧场国家"的续集。这是线性时间在政治上的表达,是西方扬弃"他者"的自我再生,更是一个包含着压抑与反弹的纵向投射。现实的发展表明,人类学对非洲的探索,需要形成一种以非洲为中心来看待其历史、社会和文化的"非洲中心论",从而匡正一直以来欧洲中心主义在非洲研究上造成的偏见、执拗,甚至扭曲,以克服人类学理论的自我限制。  相似文献   

4.
人类遥远的影子——非洲艺术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洲鼓 非洲人与鼓的关系极为密切,每逢节日、婚丧、祭祀,人们总要击鼓,并且载歌载舞,鼓已经成为非洲人生活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非洲人从出生到死亡一刻也离不开鼓,因为有舞便有鼓,而非洲人是跳着舞来到这个世界,跳着舞生活劳作,又跳着舞离开人世的。 在非洲,制鼓是一个专门的行当,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制鼓工匠。掏空一节树干,然后蒙上兽皮,下端再安上三条木腿,一面鼓便制成了;也有用椰壳或葫芦制作的小鼓。非洲鼓中最大的要几个人才能抬动,最小的只要一个小手指就能拎起来。有一种鼓,约有1米多高,被誉为会说话的…  相似文献   

5.
王玲莉 《求索》2013,(7):173-175
从世界文明发展史看,古希腊文明奠定了西方文明之基,而作为古希腊文化思想的重要源流,古希腊文艺美学思想主要有毕达哥拉斯学派、柏拉图学派和亚里士多德学派等三大学派。虽然各大学派论点不一,但它们都强调文艺于人之身心的疗养功效,这与现代文艺之归旨不谋而合。从其思想体系看,古希腊文艺美学思想主要涵盖了对文艺的形式、文艺之功用、文艺之活动及形式以及文艺之起源等方面的规定。这些艺术美学之规定性开启了西方美学思想之先河,规定着世界文艺美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广州非洲人聚集区发展形态及其治理过程的考察发现,面对广州非洲人聚集区带来的治理挑战,地方政府采取了证件查处、以屋管人、亮化工程、优服务和建机制等治理措施,这些治理措施不但形塑着非洲人聚集区的发展形态,也使得非洲人群体与地方政府之间形成排斥性互动关系。这种排斥性互动关系的形成,反映了外来移民群体的社会空间建构状态与国家对这些社会空间的治理之间的现实张力。探索广州非洲人聚集空间的发展形态及其有效治理,对理解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城市空间变迁过程以及促进“异质共存”的城市社会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许默涵 《群众》2023,(22):68-69
<正>中华文化区别于西方文化的一大特征在于其独特的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作为世界三大逻辑源流之一的中国逻辑,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特定语境中产生和发展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着深刻的中国古代逻辑思想和方法论,如“正名”“推类”等逻辑方法,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功能愈发凸显,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彰显文化自信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世界经济舞台上出现了极不相称的画面:一方面,世界经济持续发展,发达国家财富急剧增加;另一方面,非洲大陆仍然在贫困中煎熬,非洲人民常常食不果腹,居无定所,有病得不到医治,教育得不到保障.2002年6月26日,在加拿大的卡尔加里召开了八国首脑会议,缓解非洲贫困是会议的三大主题之一.在此会议之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就呼吁八国领导人在这次会议上增加对非洲的发展援助和减免债务问题,帮助非洲消除贫困根源.因此,非洲国家的反贫困行动不仅关系到7亿非洲人的生存与福祉,而且对世界反贫困进程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何征宇 《传承》2007,(6):37-38
邓小平和谐外交思想的基本思想,是对毛泽东外交思想以及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和谐外交思想在非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堪称和谐外交的典范。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思想,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传承与发展,又是对近代以来外国先进文化有价值成分的借鉴与汲取。尤其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紧密联系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与时俱进地进行文化创新,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中华文明的再创辉煌谱写着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11.
非洲社会主义常常给人一种神秘感,国内虽已有一些研究成果,但究竟如何认识它,却是众说纷纭。本文从文化的角度探讨传统村社制文化对非洲社会主义的形成、特征及发展的影响,不乏新意,是一篇很值得一读的文章。  相似文献   

12.
"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十分重视的外交理念和国际战略目标,指导着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对这一思想进行深入剖析,可以发现其三大源流,它立足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类文明发展、交往的相关理论,继承并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中已有的文明交往思想,并且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形成了对人类文明发展道路的新倡导。  相似文献   

13.
肖冬华 《求索》2012,(12):90-92
在人与水的关系上,追求和谐的基本理念源远流长。文化维度下,人水和谐思想开启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塑造了中华语言文字,构筑了儒释道三大传统文化。历史维度下,源远流长的人水和谐思想,堪称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在中华文明史上绽放出了熠熠的光辉,对于中华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水环境受到了严峻的考验:水环境持续恶化、洪涝、干旱、台风、山洪、泥石流等重大灾害频发。当下恶劣的人水环境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和居民健康安全。人水危机并非天灾而是人祸,其根源在于人为。为此,当下,我们要弘扬中国古代的人水和谐思想,重建当下人水关系。  相似文献   

14.
非洲人民与中国人民的友谊可追溯到古代,那时双方沟通交流还存在着很大障碍。然而,早在3000年以前,非洲和中国就开始了交流和贸易往来;公元6世纪,中国与非洲已经通过海路建立了直接联系。公元15世纪,当时中国著名的外交家、航海家郑和曾率领舰队4次到访东部非洲,并访问了非洲的偏远地区,到达现在的索马里和肯尼亚。早在欧洲人宣称他们"发现"非洲大陆100年前,中国就与非洲建立了联系。自此,中国与非洲之间的联系不断得到加强。事实证明,早在20世纪60年代非洲独立运动的初期,中国就对非洲给予了不断的支持与帮助。在非洲独立运动初期,中国主要…  相似文献   

15.
蒋春生 《前沿》2014,(13):201-203
随着习近平主席一系列对非洲的外交活动,中非关系的发展出现了新局面,这对于中国驻非洲的各类企业来说,既是一个机遇,又是一个挑战。非洲大陆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族群数以千计,了解非洲当地的部族文化,无疑会帮助企业更好地与当地人沟通,更融洽地开展本企业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王霄飞 《长白学刊》2004,(3):106-108
在美国黑人文化中,非洲文化的影响不可忽视.非洲文化的传播与延续,一方面源于其自身的活力,另一方面是由于奴隶贸易客观上并不能完全拆散非洲的同一文化群体,而这为非洲文化的传播与延续提供了条件.当然,非洲文化因素在美国并非原来意义上的非洲文化,它借助美国黑人的创造精神和适应能力,在新的环境下经过了种种变化,成为美国黑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建设核心价值观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深入挖掘我国传统文化中普遍存在着“和合观念”,对于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文化、人与心灵和谐,为我们构建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基础.台州作为“和合二圣”的故地,是中华“和合人文精神”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在地域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和合思想资源.本文通过对台州“和合”人文精神的历史渊源、主要内容以及对台州历史人文精神的影响等进行调研,并对弘扬“和合”人文精神推进核心价值观培育建设作了思考.  相似文献   

18.
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本质和灵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华超 《淮海论坛》2006,(3):18-19,35
一个社会的和谐.在本质上体现为一种和谐的文化精神。党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内容.以宽广深邃的文化眼光.深刻阐释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其中蕴涵着价值取向.包含着道德规范.体现着文化判断。构建这样一个社会.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可靠的政治保障。也必然需要有力的精神支撑、良好的文化条件。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途径。和谐文化融思想观念、理想信仰、社会风尚、行为规范、价值取向为一体.是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和评价。对每个人来说,和谐文化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对全社会而言.和谐文化具有明确的价值导向。内含着人们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积极促进和谐文化建设。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道德力量。  相似文献   

19.
一个社会的和谐,在本质上体现为一种和谐的文化精神。党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内容.以宽广深邃的文化眼光,深刻诠释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其中蕴涵着价值取向,包含着道德规范,体现着文化判断。构建这样一个社会,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可靠的政治保障,也必然需要有力的精神支撑、良好的文化条件。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途径。和谐文化融思想观念、理想信仰、社会风尚、行为规范、价值取向为一体,是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和评价。对每个人来说,和谐文化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对全社会而言,和谐文化具有明确的价值导向,内含着人们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积极促进和谐文化建设,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道德力量.  相似文献   

20.
文化自信作为"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推动国家与民族发展最为根本持久的强大动力。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就已深刻认识到文化的重要作用以及坚定文化自信的必要性,并在多个场合、多部论著中加以阐明。基于基础性命题、方法论命题及根本性命题三大视角对毛泽东文化自信思想予以归纳梳理,可以进一步明晰毛泽东文化自信思想的创新性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