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种族形成理论批判传统的基于族性、阶级和民族的种族理论,认为它们犯了不同类型的简化论错误。该理论重新将种族置于分析的核心,它既非本质,亦非幻象,而是通过种族工程实现的一种社会建构。"种族形成"是一个社会历史过程,个体/群体的种族身份、种族设置和社会实践在该过程中的形成和转换通过种族意义的政治性竞争而实现。国家在种族形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是种族意义和权力斗争的场域。由于种族形成理论过于强调国家,忽略了白人在制造和维系种族主义结构中的关键角色,同时它缺乏以"交叉式视角"来看待种族问题。  相似文献   

2.
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富裕的国家,但它的贫困问题也相当严重。本文尝试以马克斯·韦伯"三位一体"的社会分层理论为分析框架,分别从经济、社会和政治三个维度对美国贫困的原因进行剖析。研究发现影响美国贫困的因素包括:宏观经济发展状况、经济结构调整以及经济不平等等经济因素;种族、性别和文化等社会因素;以及政治上民主党与共和党社会福利的慷慨程度、福利政策的有限性等。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基于反种族主义视角的美国白人研究兴起,使得白人性成为美国社会流行话语。美国白人性是美国白人在对非白人群体的他者化过程中基于体表特征和特权而形成的,其历史渊源可溯至基督教义中的黑白二元对立思想、欧洲殖民主义、黑人奴隶制以及吉姆·克劳法。民权运动之后美国白人社会对肯定性行动等民权措施的抵制以及类似白人受到“逆向歧视”话语的涌现,使得人们认识到研究白人性对于理解美国种族主义问题的重要性,并揭示出美国白人性本身所蕴含的种族身份认同、偏见与特权3层核心内涵。进入21世纪有关白人性内涵和外延的论争已使之成为人们认清和理解当下美国的身份政治、政治极化乃至社会撕裂等真实种族图景的明镜。  相似文献   

4.
美国在二战结束不久就与昔日的敌人日本结为盟友,这从冷战思维、地缘政治以及战后意在称霸全球的"美国利益"角度不难解释,但这一反转如何在战后获得民众的支持,人们却知之甚少。《美国的艺伎盟友——重新想象敌国日本》一书从政治、文化、心理多方位入手力图解开这一谜团。文章重点落在性别、性别与种族的交叉点之上,对作者所揭示的美国主流媒体如何使用性别气质、成熟度和种族的话语来达到操控民意、化敌为友的内涵进行再解读。  相似文献   

5.
渠红丽 《前沿》2013,(2):140-141
文化多元化和种族多元化是美国社会的重要表现形式,作为文化多元化和种族多元化在文学领域上具体体现的美国少数民族文学,也已在美国得到了承认和广泛接受.当前伴随着美国文化多元化的发展,美国的少数民族文学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笔者从文化多元化的角度去探索美国少数民族文学的崛起,希望对推动对美国文学的研究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6.
美国种族问题既有其历史背景,也有深刻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成因。事实证明,奥巴马执政时期,美国的种族矛盾不但没有缓解,还有加剧的趋势。美国种族问题的解决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7.
美国如何建立社会主流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完善的法律体系、最发达的文化产业、最庞大的传媒工具,这个由全世界不同民族不同种族人组成的国家却最具民族凝聚力和国家认同感、自豪感。美国在意识形态及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塑造方面的做法实用而有效。历史传统和时代精神构成美国社会主流价值观以民主、公平、平等、宽容等为核心的美国社会主流价值观在美国历史的不断演进过程中,不断融  相似文献   

8.
一直以来,美国社会的排华因素和种族因素,造成人们对华裔的刻板印象,使得不少华裔在政治上少有发声、在职场上遭遇"竹子天花板"。而此次疫情加剧了西方社会的种族歧视,放大了对华人的偏见,使海外华人面临双重困境:一方面是人身安全难以保障,另一方面是要面对来势汹汹的排华浪潮。这种歧视背后反映出的是价值认同、国际关系、经济利益等方面的深层次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
骆洪 《思想战线》2003,29(6):70-74
文学文本拓宽了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视野。美国黑人小说《无形人》(又译《看不见的人》)再现了黑人与白人两个文化群体之间的互动关系。美国白人种族中心主义给黑人的社会生活带来了恶劣的影响。处于弱势的黑人群体不得不采取种种极端的应对策略和手段。良性的跨文化互动必须坚持平等对话原则,反对种族中心主义。美国社会的种族问题对当今多元文化并存的世界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阎瑾  杜军 《求索》2012,(3):206-207,245
人生在世,总要努力构建与众不同的身份。因而,寻求身份便成为当代文学热衷的一个主题。处于种族和性别双重边缘的美国华裔妇女如何探寻她们的族裔身份和性别身份自然成为美国华裔女作家关注的对象。本论文以"文化批评"为理论先导,旨在解读美国华裔女性作家的作品,着重探讨身份寻求这一主题以及为此主题服务的艺术手段。通过对黄玉雪、汤亭亭、谭恩美作品的细读,笔者试图揭示出深嵌于美国华裔女性作家作品之中的社会及文化结构,以理解将这些作品塑造成型的叙事和艺术实践,并最终阐明美国华裔女性作家笔下的身份寻求过程之中的混同与融合趋势。  相似文献   

11.
新加坡"共同价值观"是新加坡历史、文化以及时代背景等因素共同影响的产物,其形成历经了一个长期的过程。总体观之,新加坡"共同价值观"主要蕴含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国家至上,社会为先;二是家庭为根,社会为本;三是社会关怀,尊重个人;四是协商共识,避免冲突;五是种族和谐,宗教宽容。五个方面相互联结,互为支撑,旨在维护新加坡国家的统一以及种族、宗教的和谐发展。通过多年的持续努力,新加坡"共同价值观"的教育已逐步形成一条面向全体国人,由执政党与政府统领,学校、家庭、社区、新闻媒体和法律部门共同推进、凝聚合力的培育之路,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成效。  相似文献   

12.
钱立伟 《小康》2013,(4):21
美国传统的"橄榄形"的稳定社会结构正在演变为更加细长的不稳定结构,这无疑引发了众多有识之士的担忧。当时下的中国人兴奋地热议并憧憬日益走近的"中国梦"之时,太平洋彼岸的美国人却陷入了集体迷茫,因为他们曾经苦苦追寻的"美国梦"正渐行渐远。几个世纪以来,向往自由和平等、追求幸福生活的各国移民背井离乡踏上新大陆,渴望在这片陌生之地开启自己人生的梦想:人人不分国家、种族、性别、门第的差别,所有人机会平等,凭借自己的才能和不懈奋斗,求得向社会更高阶层的跃升,过上比父辈更加富裕的生活。然而,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华裔文学发展史上的“赵汤论争”为切入点,探讨了汤亭亭、赵健秀等华裔美国作家的文学创作动机;主要讨论了汤亭亭以女性主义角度塑造的“花木兰”,重塑了华裔新女性形象,以英雄主义手法塑造的先辈群像,颠覆了华裔男性概念化形象,最后超越性别与种族边界,成功地构建了既有别于主流社会又能与主流社会平等共处的华裔属性,达到了消除性别与种族对立,寻找到了在多元文化的美国主流社会中属于华裔美国人自己的天空。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的内在逻辑和后现代社会的生存境遇,孕育着未来哲学发展的生机和希望.罗蒂作为新实用主义的领军人物,是发动这场哲学革命并试图提出崭新思维的自觉代表之一.他提出的"种族中心主义"思想反映了后哲学文化下人类生存的实际境况,也是一种处理不同国家、民族、团体之间求同和存异关系的积极探索或哲学筹划.罗蒂的"种族中心主义"与"人类中心论"、"文化帝国主义"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盛华根 《群众》2014,(5):77-78
<正>新加坡被誉为"世界上最有规矩的城市之一"和"东亚现代文明典范"。作为一个后发现代化国家,新加坡在技术上学习西方,而在价值观上固守着东方价值,并把儒家的"忠孝仁爱礼义廉耻"八种美德视为治国之纲。根据这样的治国理念,新加坡从多元种族、多元文化、多元宗教的国情出发,提炼形成了融合各民族、各阶层思想意识的五大核心价值观,即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尊重个人;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在此基础上,新加坡进一步明确了公民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国家意识"的确立、儒  相似文献   

16.
一、黑人的文化与经济对美国的黑人青年和他们的文化的任何思索,都必须看到生活在当代美国的非洲裔美国人的广泛背景。黑人文化本身是在反对贫穷和种族歧视中产生的。应当看到,在总的社会阶级关系中,特别是在种族比较上,黑人青年存在着失业率高和违法犯罪率高的状况。黑人的社会阶级关系,由于种族的缘故而被扭曲了。根据经典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工业资本家为了不断积累利润,需要制造出可以随意处置的劳动力,这就是需要有一支劳动力后备军。他们是按照供需法则产生反应的边缘的剩余人口的组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了美国当代民权运动中黑人妇女的作用和作为,藉此展示这个饱受种族、性别歧视的群体为争取种族平等所进行的斗争、所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卡特里娜飓风给美国人带来的冲击不在于灾情本身,它暴露出了美国国内所存在的深刻的社会问题,不仅仅是贫富悬殊,更是潜藏在这个号称最自由最民主的移民国家之后的,由少数族裔和白人在社会经济和社会地位方面的悬殊而引起的不同种族群体之间的隔膜,这已经深深影响到今日美国的国家认同。本文结合亨廷顿的《我们是谁》一书对这一问题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9.
当问及美国高尔夫球星伍兹属于哪个种族时,伍兹自称是白人、黑人、印第安人和亚洲人的混合体。根据血统,伍兹是1/4(?)族,1/4汉族,1/4白人,1/8印第安人,1/8黑人。据报载,美国跨族裔婚姻日渐增多,目前约(?)00万18岁以下的青少年是混血儿。以至于有的议员提出议案,要求在种族区分中增加“混合种族”。  相似文献   

20.
何欣 《求索》2013,(2):154-156
暴力是美国文化中一个常见的现象,贯穿美国的历史,对国民的性格及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主要表现形式有战争、私刑、种族压迫、法律不公、生态破坏等。沃伦这位有厚重历史责任感与社会道德感的美国首位桂冠诗人在他的诗歌中对该现象进行了深刻反思与批判,并把它作为自己诗歌的一个重要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