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垃圾分类从校园抓起 在5月12日结束的“顺义区第二届垃圾分类环保小卫士”评选活动中,区市政市容委联手区妇联和团区委,通过带动更多的家庭和青年群体,参与垃圾分类垃圾减量活动,扩大社会影响力. “第二届垃圾分类环保小卫士”评选活动的主题是“同父母一起用废旧物品制作环保手工艺品”.  相似文献   

2.
为加强环境文明建设,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引导市民树立环保低碳理念,构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推进绿色北京建设,首都文明办、市市政市容委制定了《“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垃圾减量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主题宣传实践活动方案》,通过“周四垃圾减量日”活动载体,在全市600个居住小区、30%的党政机关和学校中,开展垃圾减量垃圾分类示范引导活动,在100个单位开展生活垃圾“零废弃”试点。从2010年5月至12月每月突出一个重点,共分八个专题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3.
《中国机关后勤》2023,(1):26-29
<正>垃圾分类是习近平总书记关心的“关键小事”,也是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国之大者”。率先在公共机构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既能引导干部职工践行垃圾分类、厉行资源节约、保护生态环境,也为全社会营造崇尚垃圾分类良好氛围起到推动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作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的厦门,试行垃圾分类收集,曾经历了由冷变热的反复,如今终于掀去羞赧的面纱,红黄绿三色的分类垃圾桶,成了鹭岛一簇独特的风景,“放错地方的资源”——垃圾也找回了原本应有的归宿。  相似文献   

5.
正一、垃圾分类从校园抓起在5月12日结束的"顺义区第二届垃圾分类环保小卫士"评选活动中,区市政市容委联手区妇联和团区委,通过带动更多的家庭和青年群体,参与垃圾分类垃圾减量活动,扩大社会影响力。"第二届垃圾分类环保小卫士"评选活动的主题是"同父母一起用废旧物品制作环保手工艺品"。学生们和爸  相似文献   

6.
正垃圾分类是指按一定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为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他说“平凡岗位上有比天还大的责任”“很多人认为垃圾分类指导员就是每天围着垃圾桶埋头做垃圾分拣工作,其实这是一个认知上的误区。垃圾分类指导员真正的职责是帮助居民群众认识到垃圾分类的好处,让人人都能自觉做到垃圾分类。”李学文不仅是用这  相似文献   

7.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关键在于源头减量。近几年公众在垃圾分类中的参与意识方面有显著提升,参与预期保持乐观,但参与能力仍然停留在较低阶段。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中,政府动员下的公众参与行为具有被动性、表面性与无序性,而环境规制执行扭曲、“碎片化”收运模式以及监管机制滞后等方面成为当前上海市推进垃圾分类和减量化的阻滞因素。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治理亟需完善“整体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制度体系,打造“一体化”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模式,强化“互补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8.
本刊综合报道 市市政市容委在推进居住小区、党政机关、中小学校垃圾分类达标工作基础上,今年将在北京市开展生活垃圾“零废弃”管理试点工作。目前,位于朝阳区的蟹岛度假村按照生活垃圾“零废弃”管理要求实践管理目标。坚持“有机、环保、可持续”的经营理念,努力转变资源过度消耗的传统生产方式,建立完整的“零废弃”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9.
一、广州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概况我国经济增长和城市人口增加使得垃圾产量正逐年上升,垃圾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噪声污染已成为急需解决的四大环境问题。2011年4月1日,广州开始执行国内首部垃圾分类条例《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一石激起千层浪,生活垃圾要怎么分才算环保,如何引导市民进行分类,力争分类率达标等,一时成为民间热议的话题。早在民国,广州环卫事业便走在全国前头,设有卫生局管理城市垃圾,并根据每个商户、家庭使用的垃圾桶数量来收取清洁费。  相似文献   

10.
班理 《中国妇运》2013,(10):31-33
1997年9月,陕西省妇联响应省委宣传部、文明办的号召,以清除“白色污染”、“家庭垃圾分类、变废为宝”为主要形式,在全省开展了“讲文明、树新风,深入开展妈妈环保活动”的行动。在“妈妈环保——建设21世纪绿色家园”的总体规划下,持续十多年坚持环保宣传活动,立足家庭,实施项目带动,“大手牵小手,妈妈、儿童共环保”,形成推动社区、高校环保志愿者、政府部门联手合作的公众参与环保活动的社会化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11.
“厨余垃圾单独放,果皮剩菜和菜帮,集在一起可积肥”,身穿红马甲、打着快板的志愿者三句话刚落,聚在周围的居民们异口同声喊道:“内行!”“回收垃圾利用好,既节约来又环保,集在一起放蓝桶”,居民再次喊道:“真好!”在北京市延庆区香水园街道石河营西社区,志愿者与居民集体“宣传”垃圾分类知识的场面已经多次出现,社区上空时常回荡着愉悦和欢畅。  相似文献   

12.
正2020年5月1日,《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颁布后,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与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密切配合,围绕宣传贯彻和深入推进《条例》落实,以"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为主题,通过知识普及、公益传播、特色活动、参观体验、文明引导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推广垃圾减量、垃圾分类理念,引领市民群众不断提高垃圾分类知晓率和正确投放率,自觉践行低碳环保、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3.
《精神文明导刊》2010,(10):29-29
按照《“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垃圾减量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主题宣传实践活动方案》的部署,首都文明办、北京市市政市容委在全市600个推行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开展“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垃圾减量垃圾分类我家有妙招”征集推广、垃圾文明一日游、垃圾减量垃圾分类知识竞赛活动。  相似文献   

14.
首都文明办和北京市市政容委联合举办第三届“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垃圾减量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知识竞赛,本次大赛经过社区、街道、区县自下而上层层选拔,来自全市2400个垃圾分类试点小区的25支家庭代表队,通过激烈角逐,有6支代表队晋级决赛。首都文明办主任陈冬,以及市委宣传部等单位的有关领导观看了比赛,并为获奖代表队颁奖。这次垃圾减量垃圾分类知识竞赛,坚持把“传播理念、普及知识、提升素质、推动工作”为主旨,充分体现绿色、低碳、环保的时尚理念,集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为一体,吸引了全市十多万个家庭、四十余万人参赛。  相似文献   

15.
在和一些城市社区的同志交流时,经常听见他们感叹垃圾分类实施难。但这个“难”,在我们大街乡早就迎刃而解了。因为村民扔垃圾先分类,黑色垃圾袋装不可回收垃圾,黄色垃圾袋装可回收垃圾。分类袋装后,他们再把袋装垃圾分别扔进家门口两个色彩不同的垃圾桶。  相似文献   

16.
"垃圾分类搞得好,社区环境Hold住",这是北京市丰台区垃圾分类试点小区的居民们从垃圾分类获得的最大的好处——干净整洁又绿色环保的社区环境。社区居民一谈起垃圾分类就赞不绝口,"如果说垃圾分类是场战斗,那么社区就是这场战斗的前线阵地,只要把社区垃圾分类拿下,战  相似文献   

17.
自2009年4月北京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意见》以来,北京市各区县开始全面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在日前召开的“首都环境卫生事业发展与宜居城市建设”论坛上,房山区市政管理委员会主任苗宗启作为北京市区县代表,就房山区城镇生活垃圾分类经验作了主题报告。房山区实施宣传到位、指导服务到位、设施落实到位、分类收运处理到位、激励到位等“五到位”措施,做好城镇地区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在示范区内形成了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模式。垃圾减量率达到31%。  相似文献   

18.
西贝 《文明大观》2001,(10):6-7
一个英国大学生.自费到中国。每天交着食宿费.捡起了垃圾,开始,周围的人们觉得不可思议,有人笑他傻,有人说他神经病……但最终,人们认可了他,并把他作为一面“环保的镜子”  相似文献   

19.
垃圾分类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成效取决于居民的行为选择。然而居民在垃圾分类实践中呈现出“强意愿、弱行为”的悖离特点,众多居民的垃圾分类意愿并没有转化为实际行动。基于深度访谈资料,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探究居民垃圾分类行为与意愿的影响因素与悖离逻辑可发现:影响居民垃圾分类行为与意愿的主导因素有个体认知、压力感知、行为控制、资源情境与政策效能感,但二者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居民垃圾分类意愿是个体认知、压力感知和行为控制多种因素复合驱动的结果,其中,行为控制的双重效应是“内力驱动型”与“外力驱动型”垃圾分类行为产生的核心要素;垃圾分类意愿虽是垃圾分类行为的前提和基础,但资源情境、政策效能感调节了居民的垃圾分类行为,是导致居民垃圾分类行为与垃圾分类意愿悖离的根源。为此,一方面要积极培育内驱动力,另一方面则要加强和调整外驱动力的干预机制,弥合居民垃圾分类行为与意愿的断裂。  相似文献   

20.
正说起垃圾减量垃圾分类,大家一般会想到餐厨垃圾、可回收垃圾及其他垃圾,或是垃圾填埋场、垃圾焚烧发电厂等,甚至是散发着异味的垃圾堆。而很少有人会立刻联想到与垃圾分类密不可分的一个物件——垃圾桶(箱)。这种装载着各种垃圾的容器,遍布人们需要它的地方,在垃圾分类工作中起着基础且重要的作用。作为国内生产塑料移动垃圾箱最早的专业厂家,北京兰诺克移动垃圾箱有限公司凭借德国工艺与欧洲标准,以质量为本,积极研制环保绿色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