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近年来,在我国文学界、影视界、教育界,相继掀起一股“寻找毛泽东”、“发现毛泽东”的热潮。进入90年代的第二个年头,这股热流更快地扑向了全国各地,一发而不可收。毛泽东又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之中:毛泽东像章成为人们喜爱的纪念品,毛泽东邮票被集邮爱好者们视为掌上明珠,毛泽东的书籍几度脱销,毛泽东的颂歌不绝于耳,毛泽东的书法倍受推崇,……“毛泽东热”的浪潮还漂洋过海,波及到大洋彼岸。西方也出现了一股毛泽东著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的第一个初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历了重大挫折,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面临着严峻考验。此时此刻,一股“毛泽东热”在华夏大地悄然升起。1990年1月,在北京《大学生》杂志召开的一次青年知识分子的座谈会上,一些年轻人发出重新认识毛泽东的呼吁,之后的一年多,数以千计的大学生投入“寻找毛泽东”的行列,社会上也涌荡着对毛泽东的普遍思念之情。在一个非同寻常的历史转折关头,如此壮哉“奇观”究竟预示着什么? 一、“毛泽东热”的内涵“毛泽东热”首先是一种政治现象。它反映了当代青年和群众力图重新认识毛泽东的倾向。“文革”一结束,社会上曾流行一股全面否定毛泽东的思潮。尽管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肯定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但这股思潮在社会上、在青年中的消极影响并未被清除。近几年,随着大量有关毛泽东生前生活的著作的出版,许多大学生开始了重新认识毛泽东的探索。结果  相似文献   

3.
《党课》2020,(4):64-65
没谁能逃过中年危机?通过研究各国民众的“幸福指数”,美国一项最新研究似乎揭示了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象:人类在四十七八岁是一生“最消沉”的阶段,且这种心理状态同地域、收入等客观因素均无明显关联。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称,美国达特茅斯学院经济学教授布兰法罗通过分析全球132个国家的数据样本,试图寻找年龄与幸福感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4.
“九·九”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意味着“登峰造极”。据说毛泽东一生最为关键的三次经历都发生在九月九日:一是秋收起义,二是进驻北京城,三是告别俗界,与世长辞。这是偶然的巧合?是神秘力量的支配?还是心理感应上的传说?解谜是人生的兴奋剂,那就让我们去追踪那“九·九”的谜底吧!……  相似文献   

5.
学潮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一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10年.该书认为10年来的学潮是青年学生为表达某种意见和现实某种政治要求而进行的较大规模的社会表达行动.学潮体现了具有一定对抗性的社会矛盾,其中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也包括一定程度的敌我矛盾.学潮隶属于群众运动的范畴,具有正负两种效应.为此,该书回答了为什么10年来的学潮总是出现与其参与者初衷相背的后果,为什么学潮作为中国内政问题却引起了西方政府越来越大的兴  相似文献   

6.
最近几年,在中华大地上兴起了“毛泽东热”。对这一独特的社会现象,学术理论界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反思。现将讨论中涉及到的主要问题综述如下。一、“毛泽东热”发生的时间“毛泽东热”究竟源于何时?一种较为流行的观点认为,“毛泽东热”是指毛泽东逝世以后,社会上人们对毛泽东的关注,时限于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但在具体时间问题上,有三种不完全相同的看法。其一,认为“毛泽东热”始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其主要倾向是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像章最早出现于何时,何为第一枚?许多报刊称:原由陈毅元帅生前珍藏,后由陈昊苏捐献给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党史陈列室一枚锡质银灰色的毛泽东像章是第一枚出现的毛泽东像章.据史学家考证,这枚毛泽东像章是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前夕,由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同志商议,由凌子风(当今我国著名的电影艺术家)在砚台背面雕刻铸模,用锡浇铸而成的,并作为赠送“七大”主席团成员佩戴的.  相似文献   

8.
"民工荒"挑战中国用工体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谢建社  朱明  谢蓬勃 《求实》2006,(8):57-59
在曾经“民工潮”汹涌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出现一种令人瞩目的“民工荒”现象。”“民工荒”问题,即是当前社会热点问题,也是当前“三农”问题的焦点。是真的“民工荒”?还是“民工荒”现象掩盖了什么?为什么会出现“民工荒”现象?“民工荒”的根源在哪里?看来,我们如何认识和解决“民工荒”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民工荒”呼唤用工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热”现象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无论是学术界的专家、学者,还是社会各方面的理论工作者,由于从各自不同角度去透视、去观察、去思考,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认为“毛泽东热”给我们的历史启示,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去思考:第一,“毛泽东热”的出现和发展,说明了毛泽东思想是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是适合中国实际的一种理论体系,并且历史和实践已经证明它无愧于是我们党的指导思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一大”上毛泽东是否反对了“左”、右倾思想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一些党史书籍,一些毛泽东研究书籍,都说毛泽东在中共“一大”上与“左”、右倾思想(有的甚至说与“左”、右倾机会主义)进行了斗争。此说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尤盛。此说源于何处?有无根据?值得认真查考。 首先,此说在所有的书中出现,都没有注明出处。如李锐《毛泽东早期革命活动》(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说:  相似文献   

11.
《湘潮》1991,(11)
1938年10月,徐海东在延安出席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会议休息时,毛泽东和大家一块在院中散步闲谈,毛泽东说:“中国有三部小说:《三国》、《水浒》、《红楼梦》,不看完这三本书,不算中国人。海东同志?你可看过这三本书?”海东老实回答:“没看过《红楼梦》。“毛泽东笑着说:“那算是半个中国人!”这是一句玩笑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喜欢释人名,常常因人、因地、因时即兴而发,娴熟自如,妙趣横生。早年,毛泽东刚认识贺子珍(原名自珍)时,曾问她的名字是谁取的。贺子珍说:“是我自己取的。”毛泽东笑道:“啊,自珍自重,自己珍重自己;这名字挺好,也挺厉害的呀!”30年代,毛泽东曾在江西宁都养病。一天,他问卫生所负责护理他的小战士:“你叫什么名字?”“钱昌鑫。”“是哪几个字?”“钱币的钱,日曰昌,三个金字的鑫。”毛泽东一听,笑了笑说:“哈,你姓钱还不够呀,还要那么多金子!小心打你的土豪啊!”平易近人的毛泽东,就是这样经常同身边的工作人员开开玩笑,调节气氛。后来…  相似文献   

13.
关于长征,美国的一位作家曾说,“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那么,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红军为何要奏响这曲凯歌?有必要进行这场战斗吗?毛泽东:战略错误,一错再错长征之前,毛泽东已  相似文献   

14.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乘车离开河北平山县西柏坡进北平时,对中央总部的一些同志说:“我们去进京赶考。”周恩来说:“我们会考出好成绩的。”毛泽东接着说:“但愿我们能考出好成绩,不要退回来,我们不做李自成。” 毛泽东把从西柏坡去北京城比作进京赶考,那么毛泽东进京以后考得怎样?交了一份什么样的答卷呢?请读者阅读下文。 答卷一:布衣平民装 革命战争年代,生活条件艰苦,毛泽东始终和战士一样穿着简单。在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常想给他添制点新衣裤,毛泽东却说:“我的标准,不露肉不透风就行。”“我节约一件衣服,前方战士就多一发子弹。”  相似文献   

15.
一、加强法制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九八九年春夏之交发生的学潮—动乱—反革命暴乱,是一场尖锐、复杂的令人触目惊心的政治斗争。在一些高等院校,相当多的学生卷进去了。现在,事态虽早已平息,但血与火的教训使人们的思潮难以平静,给人们留下了许许多多值得思索的问题。为什么事态的发展会走向青年学生良好愿望的反面?为什么看起来是“促进民主,整治腐败”的学潮会导致一场骇人听闻的反革命暴乱?为什么会  相似文献   

16.
桑顶·多吉拉姆是西藏著名桑顶寺第十二世女活佛.1955年春,她参加“西藏参观团”到内地参观.在北京怀仁堂她见到了毛泽东主席.毛泽东笑着问她:“你多大年龄了?”她红着脸回答:“14岁了.”毛泽东又问:“你的寺庙在哪个地方?”“在浪子卡,羊卓地方,叫桑顶寺.”她刚说完,朱德问道:“是不是在羊卓雍湖边?” 多吉拉姆惊异了,住在北京的大领导对遥远的西藏竟是那么熟悉.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还和她一起合影.佛教讲究福分.她感到莫大的幸福,觉得佛祖的授意,跟着共产党  相似文献   

17.
杭州——南京——无锡 在发动“文化大革命”前夕,毛泽东来到杭州,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奉周恩来之命,去杭州布置毛泽东的安全警卫工作。见到许世友,毛泽东侃侃而谈:“要警惕出修正主义,特别要警惕在中央出修正主义。”毛泽东假设五种情况问许世友:“中央出了反党集团怎么办?坏人占了广播电台怎么办?有人要刺杀我怎么办?革命走了回头路怎么办?国家改变了颜色怎么办?”对这些问题,许世友过去压根儿就没有想过,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才好。但他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噌地站起来,大声说:“我带兵北伐,保卫毛主席!”毛泽东笑了,挥挥手说:“那就来不及啦!”听了毛泽东的话,许世友似懂非懂,有些茫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合作化高潮中的防“左”及其未能贯彻下去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6年的农村合作化高潮,是毛泽东发动和指导的。在高潮兴起时,毛泽东一方面为自己的创造——农村合作化高潮而高兴,另一方面他也警惕着“左”倾偏向的出现,他在大力反右的同时,在一些场合也提出了防“左”纠“左”的问题。但是十分遗憾的是,毛泽东的防“左”和纠“左”并没有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贯彻。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9.
一、毛泽东对纪登奎说:“现在你该到农村看看去了。” 1958年11月2日至10日,毛泽东在郑州召集部分中央领导人和大区负责人以及9个省委书记参加的工作会议(即第一次郑州会议),期间召见了纪登奎,纪登奎向毛泽东汇报了洛矿建设和投产的情况。毛泽东问:“你学习得怎么样啦?” 纪登奎说:“根据主席的指示,我基本学完了高中的文化,中等学校的课程。”毛泽东特别问道:“如  相似文献   

20.
博览之窗     
毛泽东四次 点将要陈龙 第一次是1945年8月,蒋介石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为确保毛泽东赴渝谈判的人身安全,中央社会部部长康生和副部长李克农提出几个人请毛泽东选择,毛泽东问:“你们那里不是有个陈龙吗?”“有,就是这个同志的脾气不好。” 康生答。“听说他带兵打过仗?” 毛泽东又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