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行政救济程序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将行政救济程序界定为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对行政行为侵犯公民权利所造成的权利缺损所实施的救济的方式、方法、步骤以及时间延续性的总和[1] 。基于这样的界定 ,我国目前的行政救济制度主要有 :行政复议 ,行政诉讼。完善的行政救济程序应具备这样几个要素 :全面 (即所谓完整之意 )、效率、公正与协调。全面应是完善的行政救济程序之首位要素 ,进入行政救济程序的权利范围应当尽可能广泛 ,应使公民拥有的各种权利都有救济之途径。效率对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而言都是极具意义的因素 ,对于权利受到损害的寻求行政救济的行政相对人或利害关系方…  相似文献   

2.
我国低保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依然明显,如:缺乏依法管理,低保管理专业化程度低,低保档案管理混乱;低保资金筹集机制不合理,低保金社会化发放与资金动态管理水平低;家庭收入难以确定,低保对象难以甄别,部分居民对低保审批的公正性缺乏信任,低保对象退出机制难以实施。基于以上问题,在低保管理中,应完善低保实施细则,提高实施细则的可操作性,充实低保工作队伍,提高低保工作者业务素质,加强对低保工作者的业绩考核,逐步完善低保档案管理;应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社会多方参与的多元化筹资机制,明确中央和省两级财政的筹资义务,按地区分类制定中央、省、市、区四级的筹资比例;应完善调查与公示制度,完善低保对象退出机制,提高低保对象社会化管理程度。  相似文献   

3.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以下简称《低保条例》)已于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保障领域中的一件大事。城市低保制度的法律支持是指国家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运用法律、行政法规、条例等来界定、明确、规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一、.《宪法》为建立城市低保制度提供了根本的法律支持 《宪法》第4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据此《低保条例》第2条规…  相似文献   

4.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国家为救济社会成员在难以维持基本生活需求时制定的一种社会救济标准,被称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后一道安全网”。那么,如何更科学地调整城市低保标准?本文利用相关数据资料,对山东省17个城市的城市低保标准与主要经济指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建立了计量模型,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吉林省双辽市始终把低保管理网络化建设作为低保工作的重点来抓。他们的主要做法: 一是成立了全市城镇低保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副市长担任,各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负责全市低保工作的宏观管理、总体部署、组织、协调等工作。 二是成立了低保工作办公室,设在民政局,配备专职工作人  相似文献   

6.
李朴  李正国 《中国民政》2009,(10):47-47
由于体制、机制、管理、工作方式和方法等方面的原因.当前低保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亟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有:家庭收入核定困难.造成低保对象确定难以把握:思想观念偏差.造成退保困难:资金短缺.造成“应保尽保”困难:相关部门衔接断层,造成信息缺失和滞后;基层工作力量薄弱,造成管理水平不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有效措施,推动低保制度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促进社会救助能力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7.
行政承诺是行政行为的一种,行政承诺不作为是一种违法形态,应当受到法律的惩治。对行政承诺涉及的公民权益,我国现行法律虽无明确规定,但对行政承诺不作为的法律救济,是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共同需求。实践中存在形态各异的行政承诺,辨别行政主体应当履诺的义务,是识别行政承诺不作为的前提。只有在行政主体应当履诺、可以履诺而没有履诺的情况下,才构成行政承诺不作为。对行政相对人因行政承诺不作为而遭受的损害,最有效的救济方式是司法救济。在司法救济中应大胆创新诉讼方式,结合我国司法现状进行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传统法律救济注重的是侵害救济,难以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通过分析可持续发展的性质和特征,作者认为,可持续发展法律救济应重点强调“利益衡量”,在行政控制、民事救济和刑事处理中都带有浓厚的“利益衡量”色彩。文章最后阐述了利益衡量在各种权利救济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低保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因政策、制度不完善而产生的问题也进一步凸现出来,它应引起各级政府及民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其主要问题有:一是对出具虚假收入证明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没有定性和规定.二是将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中的农业人口排除在保障范围之外.三是申请低保者的家庭财产如何计算未作明确规定.四是未明确规定享受低保家庭及其成员对国家、社会应尽的义务.  相似文献   

10.
谢松保 《世纪行》2012,(1):45-45
当前我省社会救助工作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城乡低保对象界定难。从目前工作实施情况看,城乡低保对象难以准确界定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城乡居民年人均纯收入难以准确核实。由于城乡居民收入来源较为复杂,既有显性收入,又有隐性收入,既有比较稳定的收入.也有临时性收入,且以实物收入为主,无疑增加了核实难度。  相似文献   

11.
正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政府对陷入贫困的人口实施基本生活保障的一项社会救济制度,是支撑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基础。近年来,江苏省沛县从保障改善民生做起,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健全工作制度,严把关口,规范运作,精心打造"阳光低保",让公共财政惠及更多困难群体。目前全县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2986户23940人,其中城市低保743户1617人,农村低保12243户22323人,  相似文献   

12.
行政主体积极义务中的不作为是相对于行政作为而言的一种行政行为方式,它与行政作为具有同等重要的法律意义。然而在法学界的理论研究以及实务界的审判实践中,对该问题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通过对行政主体积极义务中不作为的界定、形式、法律责任等方面展开探讨,力图在界定行政主体积极义务中不作为的涵义的基础上,厘清对行政主体积极义务中不作为的深层次认识,最终拓宽对行政主体积极义务中不作为的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13.
正北京市居民经济状况核对信息系统于7月25日上线运行,这一系统目前已经完成与住建、公安等部门的信息联网,今后将连接十多个部门,可对申请低保等社会救助项目的家庭经济状况,包括住房、车辆等情况联网核查,从而减少饱受诟病的开豪车领低保等乱象。低保政策本是国家针对低收入家庭的一项救济措施,是一种公共温暖的抵达。但是,近几年来,这项制度在逐步完善的同时,也成为许多"李鬼"觊觎的"香饽饽"。中国社科院2013年在安徽、福建等5省市开展的一  相似文献   

14.
建立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实现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之一,但贫困地区的低保工作却被特定的环境所制约,经济发展滞后,保障资金一时难以到位,阻碍了低保工作的顺利进行。如何走出困境,使低保工作形成良好的氛围,笔者认为,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短讯     
社会求助和社会福利湖北省大冶市政府明确提出:城市低保制度实施后,从低保对象的申请呈报、收入核算,到确定补助金额、公开公示、补助金的发放等工作都交给了城市社区。从2006年起,争取按一定比例把低保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石贤洲) 山东省平度市从今年1月起再次提高城乡低保救助标准,有效地保障了城乡低保户的基本生活。新办法规定,凡年收入达不到1080元最低保障线的,全部给予低保救助(差额救济)。(牟乃三)  相似文献   

16.
湖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低保工作是未来社会救济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保障工作的最后一道防线。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这部分人口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这项制度将长期存在。因此,应立足实际从长远发展来考虑相关的制度设计,走一条法制化、机构化、信息化之路。  相似文献   

17.
行政诉讼是我国的一项基本行政救济制度,是监督和制约行政主体依据法律的精神做出行政行为的重要手段,是关乎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然而,实践中却存在社会效果无法与法律效果相统一的情况。本文从维稳的价值角度出发,对行政诉讼审判工作做出检讨,并对其改善提出了新的方案,力求通过扩大审查范围、推动行政调解等新举措完善行政审判工作。  相似文献   

18.
行政复议是政府履行层级监督责任和自我纠错的重要法律制度,在解决行政争议、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行政复议化解了大量的行政争议,及时纠正了违法行为,促进了依法行政,履行了政府职能。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地方和部门对行政复议重要性的认识不够,领导责任不到位;有的纠错能力不够,工作不到位;有的重执法,轻救济,作为不够,救济职责不到位;有的执法行为还存在违法或不当问题,导致行政争议的发生。这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通过建立健全主动发现机制、就业关联动态管理机制、社会救助联动机制、社会再融入机制,全方位提升低保对象生活、就学、就医、就业水平。一、建立低保对象主动发现机制为补齐补牢"应救未救"的社会救助工作短板,金堂县结合工作实际,建立低保对象主动发现机制。一是建立了领导包片、干部包村包组、村(居)民小组长及网格管理员、党员干部包户的工作机制,层层压紧压实困难群  相似文献   

20.
行政主体的社会关切回应是我国行政法治中一种新的行政法现象,有着非常特殊的法律地位.其具有改换行政主体执法理念、革新行政主体义务体系、构型行政法治内涵与和谐社会关系的价值.然而,我国目前似乎更多的侧重于其作为行政主体职权的属性,我们认为,应将其看作行政主体的一种法定而积极的义务.使行政主体对社会关切进行积极梳理,慎重解读社会关切焦点,严格社会关切回应的时间节点,切实把握社会关切回应的内容,并对迟滞回应社会关切问题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