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瞭望》1992,(25)
中国同格鲁吉亚建交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同格鲁吉亚政府决定,两国自1992年6月9日起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并互派外交代表。 叶乔波获“体坛尖兵”荣誉称号 据新华社6月9日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  相似文献   

2.
1960年9月28日,中国同古巴建交。古巴成为当时拉丁美洲第一个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1960年11月16日,格瓦拉率领古巴政府经济代表团访问中国。他一踏上中国土地,就提出要见毛泽东。  相似文献   

3.
张毅 《瞭望》1992,(36)
8月24日,中韩两国建交。9月上旬,浦项综合制铁株式会社董事长朴泰俊将率领韩国钢铁工业投资考察团对中国进行为期一周的考察和访问,成为中韩正式建交后第一位来华访问的韩国重要的大企业家。 早在中韩两国正式外交关系尚未建立,一些韩国大企业对在中国大规模投资尚在迟疑徘徊之时,韩国最大的钢铁制造厂家,也是全世界第三大钢铁公司——浦项综合制铁株式会社,毅然决定投资上亿美元,在中国九十年代对外开放的热点——上海浦东  相似文献   

4.
《瞭望》1992,(36)
中韩建立外交关系 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钱其琛同韩国外务部长官李相玉8月24日上午在钓鱼台国宾馆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中韩两国政府决定自1992年8月24日起相互承认并建  相似文献   

5.
巴布亚新几内亚政府新任总理梅克雷·莫劳塔7月21日发表了一份声明,宣布巴布亚新几内亚前政府于7月5日与台湾当局签署的所谓“建交”公报无效,不予承认。在这份声明中.莫劳塔说,他审查了巴布亚新几内亚与台湾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文件,进而宣布:“自巴布亚新几内亚独立以来一直执行的同其他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正常程序,在同台湾建交问题上没有得到恰当的执行”。他还在声明中明确表示:“巴布亚新几内亚长期以来奉行的一个中国政策,即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持国家关系的政策没有改变”、“对前任企图用不正当的方式和台湾建立正式外…  相似文献   

6.
华君 《瞭望》1987,(39)
9月15日,阿尔巴尼亚同联邦德国在地拉那草签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协议,一俟两国政府批准,双方将商定正式建交日期。这是拉·阿利雅任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中央第一书记以来外交政策方面的一个重大举动,也是阿对外关系的一个突破,引人注目。 40多年来,阿尔巴尼亚政府一直要求联邦德国赔偿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给阿  相似文献   

7.
远洋 《瞭望》1989,(42)
台湾当局经过“一年光景”的活动,于10月9日同利比里亚签署了所谓重新建立“外交关系”的公报。这是台湾当局继今年七月同格林纳达“建交”后,积极推行“弹性外交”,图谋造成“双重承认”,制造“两个中国”,严重损害两岸人民利益的又一严重步骤。 利比里亚政府拒不接受中国政府的劝告,公然违背1977年中利建交时承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的原则,做  相似文献   

8.
《瞭望》1990,(34)
国 内 李鹏总理出访印尼、新加坡、泰国 应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哈托、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和泰国总理差猜·春哈旺的邀请,国务院总理李鹏8月6日离京,前往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进行正式友好访问,对泰王国进行工作访问。 中国印尼正式恢复外交关系 8月8日,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恢复外交关系的谅解备忘录,中断了23年之久的中国和印尼之间的外交关系定式恢复。 “十大杰出青年”评选揭晓 由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首都十家新闻单位共同举  相似文献   

9.
《瞭望》2000,(52)
●朝鲜和英国 12日在伦敦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双方同意,外交关系的建立将使朝鲜和联合王国更有效地发展双边关系,为双方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提供更好的机会。 ●第十三届东盟—欧盟部长级会议 12日在万象闭幕。会议通过的《万象宣言》表示,东盟和欧盟今后将继续本着“公开与合作”的精神进行政治对话。 ●日本法务相高村正彦 12日在东京宣布,日本政府经调查确认前秘鲁总统藤森拥有日本国籍。因为日本法律不允许引渡本国公民,这意味着日本政府不会同意引渡藤森。 ● 12日至 14日,即将卸任的美国总统克林顿访…  相似文献   

10.
中美建交20周年纪念日———1999年1月1日即将来临。回顾中美关系走过的历程,总结中美关系发展的经验教训,并对迈向21世纪的中美关系前景作一展望,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两个长期相互敌对的大国能够改变彼此对立和隔绝状态,建立起正常外交关系,是...  相似文献   

11.
《瞭望》1991,(22)
中国 庆祝中巴建交40周年杨尚昆、李鹏会见巴基斯坦议长 5月21日是中国、巴基斯坦建交40周年。杨尚昆主席、李鹏总理分别会见了巴基斯坦国民议会议长古哈尔·阿尤布·汗,对他率代表团来华访问并参加中巴建交40周年庆祝活动表示热烈欢迎。 邓小平经济改革与发展思想学术研讨会在成都召开 邓小平经济改革与发展思想学术研讨会,5月21日在成都召开。中共中央党校、中央文献研究室等单位的4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李鹏总理致电印度总理深切哀悼拉·甘地先生 李鹏总理5月21日致电印度共和国政府总理钱德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和新加坡的友好合作关系日益深化之际,北京观众今年9月27日至10月上旬有机会欣赏新加坡画家林样雄的个人画展。 林祥雄日前对记者说:“李光耀总理8月11日在新加坡宴请李鹏总理时表示,‘新加坡希望在今后几个月内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在这样喜  相似文献   

13.
国际要闻     
《瞭望》1996,(17)
南斯拉夫和马其顿宣布建交 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和马其顿共和国4月8日在贝尔格莱德正式宣布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马其顿1991年11月正式宣布脱离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它是前南地区宣布脱离前南联邦独立的4个共和国中唯一和平独立的国家。 俄波总统会晤莫斯科 4月9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同波兰总统克瓦希涅夫斯基在克里姆林宫举行了会谈。俄总统新闻秘书梅德韦杰夫在此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俄波两国在北约东扩问题上的分歧“没有妨碍双方制定进一步发展合作关系的计划”。 中国递交参加《核安全公约》批准书 中国常驻国际原子能机构代表团4月9日正式向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布利克斯递交了由江泽民主席签署的中国参加《核安全公约》的批准书,从而使中国成为第18个递交批准书的国家。该公约的宗旨是通过  相似文献   

14.
《瞭望》1990,(32)
再过两天,8月8日,中国印尼将正式恢复外交关系。这是两国关系中的一件大事。阴云迷雾终于消散,23年疏远和嫌隙的悠悠岁月已经成为过去,两个亚太地区人口众多的大国将再度携手共进。 中国总理李鹏于复交之际前往雅加达,访问这个美丽的“千岛之国”。这次访问将对两国关系的发展,将在亚太地区产生重大影响。 中国印尼复交的协议刚达成不久,从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传来中沙建交的喜讯。至此,中国同所有  相似文献   

15.
《瞭望》2001,(28)
●正在华盛顿访问的以色列总理沙龙6月26日提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要进入“米切尔报告”所建议的为期6周的“冷却期”,双方之间必须在此之前保持10天的“绝对平静”。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27日将联邦基金利率和贴现率分别下调了0.25个百分点,以刺激经济增长。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土耳其共和国27日宣布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俄罗斯战略导弹部队27日成功发射了一枚RS-18洲际弹道导弹。  相似文献   

16.
《瞭望》2001,(32)
为期两天的第34届东盟外长会议24日在河内闭幕。会议结束时发表的一份联合公报指出,面对全球化的挑战,东盟成员国应共同努力,着眼于巩固本地区的稳定,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增强东盟的竞争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加强东盟内部以及东盟与世界其它地区的合作,推动东盟一体化进程。 朝鲜和欧盟26日宣布双方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印度尼西亚新当选的副总统哈姆扎26日在雅加达宣誓就职。印尼前总统瓦希德当天下午离开总统府,27日抵美国就医。  相似文献   

17.
《瞭望》1992,(37)
中国 中国首次出席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 第十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9月1日在雅加达沙那扬会议中心开幕。会议正式接纳我国为观察员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钱其琛率团出席了会议。这是中国首次派代表出席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 侨联名誉主席张国基逝世 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名誉主席张国基8月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相似文献   

18.
《瞭望》1993,(38)
●应李鹏总理的邀请,印度总理纳拉辛哈·拉奥于9月6日至9日对中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9月7日,李鹏总理与拉奥总理举行了会谈。国家主席、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9月7日下午在中南海会见了拉奥。9月7日上午中国和印度两国政府在钓鱼台国宾馆签署了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保持和平与安  相似文献   

19.
今年中国和欧盟迎来了双方建交30周年。9月5日,中欧领导人第八次会晤在北京举行,中欧关系进入了“最具有活力和卓有成效的时期”。作为国际舞台上两支不断上升的力量,中欧在地区和全球事务中的作用与日俱增,在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双方都具有相同或相似立场。在双边关系方面,中欧相互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自明的。2004年,扩大的欧盟已经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则跃升为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  相似文献   

20.
丘岳 《侨园》2014,(11):26-28
2014年是农历甲午年。习近平主席说,2014年对于中国来说,对于中华民族来说都是一个特殊的年份。今年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也是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同时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今年可以说是对日工作分量比较重,当然这也是由于日本安倍政府在复活军国主义道路上越走越远,中日关系降至中日建交40年以来的冰点。全国人大以立法形式通过了9月3日为"抗战胜利日"、12月13日为"遇难同胞公祭日"、9月30日为"英烈日"。这三个纪念日的设立,在共和国历史上史无前例。"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吊祭不至,精魂何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