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运用增长极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在分析河西走廊现有比较优势和正在形成的10个产业增长极的基础上,提出该区域有可能形成有色金属加工、有机农产品等10个产业集群。在分析产业集群形成约束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从组织、机制和措施方面突破约束条件,促进产业集群形成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黔江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扶贫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发展旅游带动经济欠发达地区脱贫致富是近年来旅游部门主动参与扶贫的创举,也是从实践中总结的推动旅游业深入发展的新思路。本文分析了黔江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优势和劣势,提出了黔江地区以旅游资源开发和扶贫为重点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3.
鲁明勇 《求索》2011,(2):46-47
以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交集,构建了区域旅游合作帕累托改进博弈模型:短期来看,通过签订合作协议,解决合作成本分摊问题,改进区域交通条件、增强旅游资源的差异度和互补性等约束性因素提升旅游合作绩效;长期来看,提升旅游业对区域经济贡献度,是合作帕累改进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罗亚萍  唐燕勤 《前沿》2011,(14):19-22
泛北部湾经济区被视之为继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沿海经济圈后,极具发展潜力的第四极经济区,各方都很看好该区域的合作发展。从2006年7月提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战略构想以来,区域成员各方就区内经济合作展开激烈的讨论,并一致把旅游合作作为该区域合作的重点之一和先行启动的项目。在发展区内旅游合作的同时,应该建立旅游环境保护的合作机制,这样才可能遏制该区域环境恶化的趋势;另一方面,也是保护区域旅游及其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文章通过层层分析论证,阐述泛北部湾旅游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并提出其环境保护的理论基础和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5.
陈律 《传承》2011,(31):64-65,83
湖南与澳门文化遗产旅游是在两种不同体制框架下的区域旅游合作,它是我国区域旅游的创新和突破,是一个全新的尝试,也是一次巨大的考验。我们有必要在研究湖南与澳门文化遗产旅游合作发展的优势、机遇、劣势和威胁的基础上,提出湖南与澳门文化遗产旅游合作的合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滇越国际旅游合作共生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学的研究普遍认为,“共生”不是简单的“和平共处”,而是同类生物或不同生物间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的一种平衡状态,这种平衡状态在相邻国家之间的国际区域旅游合作中显得尤为重要。依据共生理论的逻辑框架,在滇越国际旅游合作中,通过资源整合、品牌共建、利益均衡、决策共商四大机制,在滇越国际旅游合作区域范围内构建一个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各旅游要素之间能够达成一种平衡状态,以各要素在区域范围内群体联合的能力来拓展滇越国际旅游区域的合作发展空间,实现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8.
西部地区宗教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宗教旅游是市场规模大、需求稳定的优质旅游客源市场 ,西部地区拥有发展宗教旅游的良好基础 ;但西部地区宗教旅游开发、推广和保护力度不够。通过宗教活动推广西部地区宗教旅游 ,实现西部地区宗教旅游的产业化 ,对于改善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立法保护是旅游资源保护的关键。分析旅游资源保护的立法价值,并针对民族地区旅游资源保护立法中存在的四个方面的缺陷,提出了立法保护完善和创新构想:一是依法清理和修订有关旅游资源保护的法律规范。二是设计一个科学、完善的旅游资源保护的立法框架。三是加强民族自治地方的旅游资源保护立法。四是建立与周边地区的旅游资源保护法律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0.
连片特困地区旅游扶贫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国庆 《求索》2013,(5):253-255
未来10年.我国将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作为主战场,更加注重解决集中连片特殊地区的贫困问题。本文将旅游和扶贫开发直接相连.探讨旅游开发与贫困减缓作用机理的基础上。结合连片特困地区现有扶贫模式存在的不足,以贫困人口受益和发展为研究视角,构建了政府主导型旅游扶贫模式,深入分析了该模式的内涵和特色,进一步提出了模式成功运行的保障性要素。  相似文献   

11.
王娅 《思想战线》2011,(Z1):68-69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云南旅游业得到长足发展。但随着旅游产业的日益多元化和旅游经济的持续升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时面临的问题和矛盾也日渐显露了出来,如何依托现有资源优势,实现云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这需要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随着民族地区国际交往的深入和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民族地区旅游翻译的不规范性和混乱性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民族地区的国际旅游形象和旅游信息的有效传播。鉴此,本文依据生态翻译学的核心理念对民族地区的旅游翻译现状做出全新解读,以期探寻其成因和改善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民族成分及特殊的发展历史等原因,民族地区往往具有独特的自然旅游资源、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和深厚的社会旅游资源,对游客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民族地区的旅游企业作为连接民族地区旅游资源与游客的中间组织形态对促进民族地区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承载了除经济职能之外的更多责任。民族地区旅游企业成长机制的构建应包括资源机制、文化机制、治理机制和创新机制,才能完善和改进我国民族地区旅游企业成长方式。  相似文献   

14.
赵凌冰 《长白学刊》2009,(3):158-158
随着东北亚经济圈的崛起,推进东北亚区域旅游合作已经成为东北亚各国和地区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而代表着旅游产业未来主要发展方向的旅游电子商务无疑将成为这一区域进行合作的一个重要领域,对启动东北亚区域旅游合作及全面合作将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李小勇 《传承》2012,(8):86-87
国内区域旅游合作研究在实践推动下,经过了初始阶段、发展阶段、提升阶段。区域旅游合作的研究涉及多学科,空间相互作用理论、区域合作理论、公共产品理论、核心-边缘理论、增长极理论、博弈论等理论构成它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冷战的结束,地理空间的认同取代了意识形态的认同,地区合作成为各国谋求进一步发展的主要手段和政策取向。由于历史和地缘政治的因素,南亚最大的两个国家——印度和巴基斯坦,一直没有实现关系正常化,阻滞了地区合作的开展。通过建立稳定的印巴关系,进行互信建设,推进制度化建设,培育地区认同,南亚地区可以通过合作安全实现地区整合。合作安全是南亚地区合作的基本范式。  相似文献   

17.
李雪  罗勇 《今日海南》2013,(4):30-31
海岛旅游是蓝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海区共有岛礁1800多个,分布范围广阔,旅游资源丰富。2012年4月国务院批准正式颁布实施的《全国海岛保护规划》明确粤琼两省所辖三门岛、南澳岛、西瑁洲岛、蜈支洲岛、西沙群岛等海岛要积极稳妥开放开发多元化海岛旅游。这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  相似文献   

18.
《新东方》2017,(3)
南海旅游发展亟需一大批国际化、高水平的旅游人才,国际合作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海南与南海周边国家文化相通、互为市场,在人才培养上开展国际合作大有可为。南海旅游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可以从多模式、多资源、多主体等方面开展。  相似文献   

19.
麻学锋  王兆峰 《求索》2007,(12):41-42
20世纪末以来,区域合作成为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是指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或者多个地区之间,通过民主协商,以契约的形式结成“联盟”、“集团”,在旅游人才的培养与使用、引进与稳定、配置与管理等各个环节进行联合和协调行动。它标志着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内向型向外向型、单个地区自主向多个地区联合的转变。由张家界、湘西自治州、  相似文献   

20.
基于协同学的西部民族地区旅游城镇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我国西部民族地区有着多样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引人入胜的自然生态,发展魅力独具的旅游业可谓得天独厚。本文尝试将西部民族地区设定为整体的系统单元,运用哈肯协同学理论对西部民族地区旅游城镇化发展模式作理论上的架构。论文指出:区域旅游业和城镇化发展是西部民族地区旅游城镇化发展的序参量,宏、微观政策环境是其西部民族地区旅游城镇发展的控制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