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国藩与同代湖湘学人关系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国藩与同代湖湘学人关系述论●欧阳斌一近代湖湘学人群体的崛起1840年前后,进入近代的湖南,悄然崛起了两大学人群体。先是在嘉庆、道光年间,崛起了以陶澍、魏源、贺长龄、贺熙龄等为代表的第一代近代湖湘学人群体;二是在咸丰、同治年间,形成了以曾国藩、左宗棠...  相似文献   

2.
经学和史学是中国传统学术的两大显学,但在大多数时间传统史学或隐或显受到经学支配,一度形成经尊史卑的学术格局.晚清时期,在时局动荡、西学冲击、科举改制等多种因素交互作用下,这一学术格局发生了转变,史学逐渐由学术边缘走向中心.张之洞在教育实践中强调读史以经世致用,并多次向士人推荐乾嘉学人赵翼的《廿二史札记》.他早年任四川学...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留日教育持续发展,中国大陆赴日留学人员成为仅次于留美人员的第二大留学群体。留日学人学成回国的比例较高,是推动新时期中日交流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支重要海归力量。高等教育领域是留日归国学人较为集中的行业。最近一项关于京津沪三地高校留日归国学人对国内科研环境认知与适应情况的问卷调查表明,近年来回国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的留日学人群体对当前国内的政策环境、科研环境的满意度偏低,特别是对科研环境存在较突出的不适应问题,对相关体制机制改革怀有强烈期待。  相似文献   

4.
苏俄革命的成功引发了近代中国自由主义学人对建立独立民族国家的向往,并由此成为其观察与探索中国社会改造问题的重要蓝本。自由主义学人以苏俄革命为参照,从其渐进改造的根本立场出发,对中苏国情进行了比较,对苏俄援助、第三国际与中国革命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多数自由主义学人认为近代中国或不需要革命、或不具备革命的条件、或革命难以成功。尽管自由主义学人理性、严谨、审慎的立场值得称道,其对苏俄及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分析也不乏闪光点,但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革命发生与发展的必然性,其渐进改造的呼声与方案终被革命的声浪淹没。  相似文献   

5.
赵俊爱 《人民论坛》2013,(12):86-87
龚自珍生活的时代处于封建社会危机逐渐加深、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威胁不断加剧的过程中.社会环境和他个人的经历使他的思想、学术在许多方面都朝着与传统封建主义道路不同的方向发展,成为中国近代开启新的学术风气的先驱人物.文章从他的农业经济思想、对商品和货币的认识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孙丽娟  卜祥记 《求索》2010,(4):211-214
延历千年,与湖湘文化心脏一起跳动的精神脉搏,就是湖湘学人挥之不去的独特的"春秋情结"。从湖湘学派奠基人胡安国到清末经学大师皮锡瑞,举凡王夫之、魏源、曾国藩、王闿运、王先谦等几乎所有有影响的湖湘学人都曾将注意力聚焦在《春秋》上。这一现象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都极为罕见。他们的思想如此一致地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夷夏之辨,二是革新变法,形成了湖湘学人"教治并重"的精神传统。湖湘学人的"春秋情结"及其与时俱进的"春秋学"研究,形成了湖湘学术延历千年的一大传统,给湖湘社会带来了开放与保守两派并流的局面。  相似文献   

7.
湖南士人有固守程朱理学,又热衷于经世致用之学的传统。道咸之际,他们呼朋引类,广泛地进行学术交游,在湘内形成了一个以罗泽南为中心的理学群体。他们以“义理经济合一”为治学路向,促进了学术与政治的紧密结合,对晚清政局学坛产生了较为重要的影响。湖南士人之间的学术交游,不仅是一个学术现象,也是一个政治现象。  相似文献   

8.
刘师培在中国传统文论积累的基础上,融合西方社会学知识,向多个维度拓展现代意义的文学社会学研究,在文学与社会的交汇点上为文学寻求社会、时代、地理环境等参照物,推进了文艺社会学的近代发展,体现出开阔的学术视野和良好的中西学知识结构,具有特定的时代和历史意义。尽管由于特殊的思想环境和学术环境,刘氏在文艺社会学的理论体系建构方面尚有缺憾,但却不能因此抹煞其在中国文论从传统走向现代进程中的可贵努力。深入探讨刘师培在文艺社会学领域的研究成果,有助于彰显刘氏在中国近代文论史上的应有地位,恢复其因政治失节而湮没不显的学术成就。  相似文献   

9.
学以致用本为中国学术的传统,但清末民初学人为学术本身独立发展着想,并受乾嘉学派的影响,提出学术与现实用途相分离的要求,追求“为学问而学问”的治学理想。然而,到二十年代后半期,他们似乎有向学以致用的学术传统回归的倾向。此为近代学术转型的一个面相。  相似文献   

10.
孟子的学说在历史上对中国社会精神层面的影响巨大,其学术精神在中国学人中的影响尤为深远。孟子学术精神主要体现在“知言”和“养浩然之气”两个方面。“知言”即懂得说话,从特定角度上说,是关于辩论的学问,其重要体现是批判;“浩然之气”则是由义的蓄积以至仁德充满的强大精神外发,是千百年来中国学人刻意修炼和追求的境界。此外,孟子学术精神还有几个方面值得重视,诸如“凡同类者,举相似”的分析研究方法、“中道而行”的学术主张、“学则须疑”的问学路径、“以意逆志”的解读心法、知人论世的学术态度、开放的学术门户观念等等,都对后来的学术及其研究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两岸关系》2020,(6):66-68
正内容简介:本书为中研院学人文库丛书之一,内容包括公私观念与自由民主、梁启超与近代中国思想变迁、民国人物与思想三个部分。所收论文,涵及黄克武先生关于近代中国的思想、观念和人物等相关文稿,展现了中国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历程中,知识分子如何与中、西多样思潮交织互动的历史图景。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是一个变的时代,变是它的特征。李鸿章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曾形象地说当时的中国正“遇上数千年未有之变局”。这个说法旨在说明近代中国变得厉害。古代中国也有变,从商周、秦皇汉武,直到鸦片战争前都在变,只是变得比较缓慢。近代中国的变,无论是速度、深度,还是广度,都要远远超过古代中国。 近代中国的变,可以发生在不同时期,也可以反映在一个人的不同时期。对近代人物而言,有早年、中年、晚年。这个早、中、晚,不仅是指人的自然年岁,还包括他  相似文献   

13.
中国学术谱系是中国学术发展特别是人文学发展不可回避的一个议题。近期“盛世中国能否出现学术大师”的网络议论,把学术谱系的问题再次凸现在学人的面前。国际著名的儒家学者杜维明认为,当代中国有成就的学者能发扬光大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传承的大传统,改变近代中国学术谱系断裂、断层的状况,在扎实的学术研究基础上,沉下心来进行学术传承和积累,薪火相传,通过学术谱系的建构,整合团体的力量,开创新的学派,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不同文明的对话,对人类现代文明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刘小兵 《求索》2014,(2):125-128
魏晋之际的阮籍经历了痛苦、挣扎、抑郁和绝望的心路历程,其“穷途恸哭”的情怀在唐代士人群体中激起了深刻的共鸣;而阮籍从“隐于竹林”到“隐于朝市”的隐逸轨迹,也给同样面对出仕与隐逸两难困境的唐代士人以历史的启示。从唐代士人对阮籍隐逸方式的接受与改造,可以部分体察中国古代士人心态之发展与演变。  相似文献   

15.
金莉 《人民论坛》2013,(11):202-204
在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热潮中,一批学者坚持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神在现代仍有价值,他们会通中西、融贯古今,创立了新儒家这一重要的学术流派.新儒家内部学人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各有不同,其中有人形成了将儒学与现代政治制度紧密结合的儒家宪政主义,其理论建基于儒学自身的政治主张、历史地位和思想传统,但想要在转型期的当代中国实行则面临着诸多现实困难.  相似文献   

16.
卢勇 《求索》2007,(6):201-204
近代以来,中国的学术生产机制不可避免的逐渐摆脱了其固有的传统运行机制,走上了职业化的道路。晚清时期,随着自然科学教学教育的发展和学术共同体建构的起步,学术研究职业化的相关要件逐步具备。民国时期建立的中央研究院是代表国家从事学术研究活动及行使学术管理方面职权的国家机关。从职业身份的确认、职业研究活动的保障和规范三个方面来看,中央研究院都符合职业化学术研究团体特征,它造就了中国近代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化学者,为职业化学术研究在近代中国的普及和发展提供了相应的体制空间和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17.
上 ,未能深入佛学真谛 ,也许在已经从科学技术的发展中深受其益的后人那里不易体察佛学义的精要所在 ,也许是迫于现实的需要而对佛学义理的选择有所侧重 ,但无论如何佛学世界观、人生观、自然观对科技发展具有一种阻碍作用是事实确然。在现实的救亡重任面前 ,佛教的虚幻的世界观、虚无的人生观、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无疑是为抱有实业救国、科学救国理想的士人所不取的。二冲击的第二个层面是科学主义所引发的对佛教“道”(思想 )层面的批评。科学技术被近代士人当作救国救难的制胜法宝 ,同样 ,科学主义也被近代学人当作救国救民的思想武器。与…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初年,武汉城市在初步近代化中出现了有别于封建士人的近代知识分子群体,成员多为张之洞派赴国外的留学生或武汉各学堂的学生。这是武汉资产阶级中最具活力的阶层,是武汉地区新兴的社会力量。在这个群体中,产生了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一、革命组织的建立张之洞督鄂后,为  相似文献   

19.
近代留学生群体发展的过程,亦是近代新知识群体建构的过程,二者兴盛是一脉相承的.在后者建构的过程中,近代留学生群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主要体现在社会参与及自我平台的建设方面.近代留学生群体与近代新知识群体同步进行社会参与,这主要体现在政治参与、社会革命及科技教育方面.近代留学生群体与近代新知识群体相互依托创建学社、创办报刊杂志,并通过这些传播文化、争论问题、互动交流,共同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文化保守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术问题。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文化保守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中国马克思主义对文化保守主义合理思想资源的吸收与超越是其中的两个重要方面。文化保守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而在与文化保守主义等思潮作斗争的过程中,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更加坚定了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革命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