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与拉丁美洲国家关系史中,华侨占有重要地位。拉美华侨和华人①对于促进中国和拉美国家之间的友好往来和交流,增进相互了解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他们的历史是中拉关系史上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了解和研究拉美华侨的历史和现状,对于进一步促进中国同拉美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  相似文献   

2.
海外华侨华人在中国大陆投资历史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海外华侨参与中国经济建设的历史并不算短。自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华侨曾在中国从事资本主义企业的投资,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利用原有的调查资料,拟就近代华侨在中国大陆的投资历史先作扼要的回顾,并就当前海外华侨华人在中国大陆投资的现状,进行较详细的分析,最后对九十年代海外华侨华人在中国大陆  相似文献   

3.
侨刊撷萃     
中国第一位华侨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亦是侨居外国的侨民最多的国家。 据史载,华侨移居外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余年以前的商朝。商王殷纣王有个叔父(一说是其兄)叫箕子,又叫胥余,曾受到纣王的迫害,被迫移居到朝鲜。周武王时箕子在朝鲜受封之后,他和周朝断绝了臣属关系。但是,他并没有断绝和祖国的联  相似文献   

4.
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林金枝副教授自五十年代末期起,便开始从事近代华侨投资国内企业的研究。他硕果累累,引人注目。先后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和《中国经济史研究》上面发表了有关这一领域的多篇论文,我都得到了及时拜读的机会,从中获得很多教益。最近又蒙惠赠他的大著《近代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概论》和  相似文献   

5.
刘莹 《南洋问题研究》2009,(1):66-73,80
浙南跨国移民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其移民潮的兴衰变迁在中国华侨华人史中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本文侧重于梳理历史上及当代浙南跨国移民潮的历史变迁,分析各阶段移民潮的成因及特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当代浙南新移民潮的成因及其发展趋势,以期对中国华侨华人史研究、区域史研究以及当代侨务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我们海外华侨华人翘首期盼着中国华侨博物馆早日竣工,早日开馆欢迎四海宾朋。几百年来,海外华侨华人的奋斗历史和丰功伟绩,辛酸苦难和奉献精神及成长发展,都将在华侨博物馆里得到实物和珍文美图的见证和张扬。“华侨是革命之母”,华侨华人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历史时期的丰功伟绩,对于所在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对于所在国与中国的友好关系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均将进一步昭然于世。  相似文献   

7.
父亲乔冠华,是新中国杰出的外交家。1971年10月,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他第一次率中国代表团出席第26届联合国大会,并在大会上就中国的外交政策做了发言。他在会场开怀大笑的照片,为我们留下了新中国人民引以自豪的历史瞬间,至今还广为流传。近年来,有关他与茅台酒不解之缘的文章点缀了当今酒文化,成为趣闻佳话。  相似文献   

8.
周恩来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卓越领导人,同时也是举世公认的杰出外交家。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已经60周年了。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周恩来同志从很早就开始负责外事工作。他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的外事工作实践,为中国人民取得全国政权之后开展外交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恩来同志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作为总理兼第一任外交部长,主持了新中国的外交工作。1958年以后,他虽然不  相似文献   

9.
早期华侨经由海上丝绸之路出国,主要定居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并依赖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生存发展,因此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了华侨,而华侨也为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致力于和平、共赢发展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同样需要华侨华人的建言献策、牵线搭桥和直接参与,但同时也为华侨华人提供了发展机遇,因此,华侨华人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10.
陈嘉庚先生是中国近、现代史及华侨史上最著名的华侨领袖。他不仅是一位企业家和教育事业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政治活动家和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尽管陈嘉庚在中国近、现代史及华侨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是“华侨旗帜,民族光辉”“他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国界”。但是,他的爱国主义思想的精髓是什么?表现在那里?如何来评价?不少学者站在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许多极有价值的、中肯的评述,给人以启迪。有些学者也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例如:有的认为“陈嘉庚在政治  相似文献   

11.
世界近代华侨教育起源于日本,这与当时中国国内外的形势,日本华侨社会状况紧密相关。本文探讨了19世纪初20世纪末日本近代华侨教育的历史起源,分析了该时期日本近代华侨教育形成的历史背景,并阐述了该时期日本近代华侨教育形成的历史特点。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海外移民遍布全世界.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在,华侨华人对侨居国和祖籍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作用.中国在二十年代就开始了对华侨华人的研究.五十年代新中国成立后,先后设立了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和中山大学历史系东南亚历史研究所.国家有关部门拨出相当一笔经费用于这些机构的科研工作和图  相似文献   

13.
抛弃优越的生活条件,将私产无私奉献给国家,义无反顾地走上一条坎坷的、漫长的革命道路。他,就是海内外著名的爱国老归侨83岁的张楚琨先生。 楚老的一生是和中国历史和华侨历史分不开的。他在新加坡念小学和中学,大学毕业于上海。1931年,他从事抗日救国工作,参加上海反帝大同盟。1937年他在新加坡《南洋商  相似文献   

14.
正本刊向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专为中小学生3D技术必修课程的北科光大"巧客馆",分别赠送2004至2015年合订本各1套。并于今年继续向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北京市华侨服务中心等机构赠送合订本。除此之外,本刊编辑向北京市华侨服务中心京侨书馆捐赠图书350册,用以支持北京市华侨服务中心开展首都侨界群众图书阅览活动。向"巧克馆"捐赠图书57册。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到海外去的历史,其发端是与对外贸易相联系的。可以说,从有海外交通贸易时,就有因贸易原因而“住蕃”的早期华侨。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人向海外移居的人数也日益增多。历代王朝对华侨出国一般都持禁止的态度。但一般说来,明中叶以前,华侨出国规模小,数量少,时间上间歇性大。统治阶级制止人民出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管制海上贸易。因此,只是在总的方面规定:不许民人私自出海贸易,对华侨出入国不太重视,对华侨出入国的影响也不大。  相似文献   

16.
正2016年10月21日,在正式向公众开放一周年之际,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主办,由新西兰华裔学者李海蓉博士、新西兰摄影史研究专家John B.Turner参与策划的《域外拾珍——1842-2016新西兰华侨华人历史影像展》开幕式在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举行。展览通过100余幅图片回顾了在新西兰的华侨华人发展历史,再现了170多年间华侨华人在新西兰  相似文献   

17.
以往人们在论及华侨史时较为重视华侨对侨居国的作用与贡献,而对华侨在中国与外国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则有所忽略。本文仅就16—18世纪的华侨在中国与东南亚的政治交往。经济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一、在政治交往中的地位与作用16—18世纪,无论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都是一个重要的时期,一个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国际上,西方国家经过资本主义萌芽和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开始迅速发展。东方航线的开辟,为其提供了广阔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西方急欲把东南亚纳入其资本主义市场体系,侵略的矛头指…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是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直属的事业单位,是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华侨华人历史文化及其见证物的国家级博物馆。为了充分展示华侨华人、归侨侨眷的奋斗历程,展示广大华侨华人对住在国与祖(籍)国的社会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以科学保护、合理利用华侨历史文化遗产为目标,  相似文献   

19.
战后,由于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改变,海外许多华侨纷纷从原来的侨居地迁出,再次进行移民。战后大量华侨的再移民,使世界华侨人口发生了地区性的变迁,在国际上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社会现象。本文试图从宏观方面对这一现象进行一些论述和探讨。 (一)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由于历史上的各种原因,许多中国人被迫离开祖国,移民到海外一些国家,在这些国家繁衍和发展。可是,战后,一些国家的华侨又纷纷通过各  相似文献   

20.
菲律宾华侨的历史根据《华侨经济年鉴》(1970年版)的统计,居住在菲律宾的华侨有十一万人(另一种说法是十四万人)。然而,这个数字是指持有国民党政府护照的华侨人口。如果从“华侨是不具有当地国籍的中国人”这一定义出发,那么菲律宾的华侨人口可以说是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