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正式政治权力结构的基础要件,乡镇政治在整个国家政治构架中具有超乎寻常的重要性.长期以来,许多研究中国近现代政治的学者,都将乡镇政治作为解读中国政治转型成败得失的密码,透过这一密码,现代困家建设与政治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如政治权力运作过程的变化、统治与治理的有效性、资源的提取与分配、合法性基础的转换以及革命、骚乱与群体行动的动因等等,都会逐一找到答案,从而获得中国政治现代转型的全景透视.  相似文献   

2.
政治转型是指从传统的专制集权统治向现代民主体制的过渡,亦即政治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过程。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仅走上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而且还出现了以政治基础的兼容化、政治权力的合理分配化、政治治理方式的民主法治化等为标志的政治转型与发展。目前这一转型还没有完成,但转型的基本轮廓和努力方向已经较为明晰,它们将成为我们今后继续推进政治转型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3.
政治转型是指从传统的专制集权统治向现代民主体制的过渡,亦即政治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过程.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仅走上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而且还出现了以政治基础的兼容化、政治权力的合理分配化、政治治理方式的民主法治化等为标志的政治转型与发展.目前这一转型还没有完成,但转型的基本轮廓和努力方向已经较为明晰,它们将成为我们今后继续推进政治转型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2008年5月20日民进党重新沦为在野党以来发生的政治转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民进党的政治转型主要是指其为了重新赢得执政权所做的包括政治论述、政治实践等各种政治革新。从目前来看,民进党政治转型尚处于混沌阶段,受限于台独党纲、台独基本教义派、深绿选民结构以及五大直辖市长选举等诸多因素,现阶段民进党的政治转型让位于权力争夺就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5.
行政部门作为民众的代理人,有须要承担其相应的责任。首先对行政责任进行了界定。然后论述了行政责任在转型时期的内容和特点。接着指出了行政责任的理论基础,其中包括契约思想、行政与政治二分、信念伦理和责任伦理、"责任管理理论"。最后,政府承担行政责任既有利于自身的建设,也是权力与责任义务的关系、民主政治的发展等因素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政治发展与政治转型是政治学研究中的两个重要概念,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可以发现,从广义上讲,政治转型属于政治发展的范畴;从时间上讲,二者存在一定的继承关系,政治转型范式是在对政治发展范式不断批叛和修正之后逐步走向成熟的。但在理论背景、理论内涵、理论框架和发展趋势方面二者存在着明显区别。在中国政治学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该更加重视转型研究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7.
我省现有203个乡镇人大,11700余名乡镇人大代表。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是全国五级人大中最基层的一级,是国家政权体系的基础,是乡镇人民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权力的基本形式。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乡镇人大工作,对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保证党的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促进乡镇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自2005年5月以来,本室以问卷征询、重点走访等形式对全省乡镇人大建设及开展工作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进行深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及进一步加强乡镇人大工作的建议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8.
中国如何转向以法治为保障,以自由、公平、有序、非对抗性竞争为内涵的现代民主国家,既是对执政党的考验,也是对全体中国人的考验。而这一转型的成败,关键在于执政党能否忠诚并信仰宪法,自觉推进法治政治,通过限制自己的权力来重铸执政的合法性基础,重建自己的政治权威。法治政治,归根到底是要求权力服从法律,共产党依法执政。  相似文献   

9.
《海南人大》2010,(7):48-48
乡级政权是整个国家政权的基础,乡镇人大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系统中组成人员最多、离广大人民群众最近、最了解并最能反映民意的最基层的国家权力机关。因此,乡镇人大具有上级人大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亨廷顿的制度化理论认为,转型国家的政治稳定取决于制度化水平的高低。但转型国家往往会经历一个新旧交替的制度变迁过程,低制度化是这一过程的主要特点。那么,在制度化水平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国家究竟该如何保持政治稳定?本文认为,对这一问题的反思需要突破新制度主义过于泛化的制度和制度化概念,重新找回政治学研究的"结构视角"。本文提出新结构政治理论,认为结构化是制度化的前提,在低制度化条件下,国家需要较强的政治能力,并通过结构化行为和策略,塑造具有均衡性和整合性的关系结构,从而进一步为现代国家的制度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美利坚独立革命的烽火首先从乡镇(波士顿、康科德、莱克星顿)点燃,并在乡镇联合行动中逐步形成燎原之势。1780年,在麻萨诸塞,新的邦宪条款的制定可以说是参加制宪大会(convention)的代表与他们各自所代表的乡镇民众不断讨论斟酌的结果,其中大、小乡镇之间围绕邦议会代表权、行政职位的设置、司法权的地位、邦与各乡镇之关系等现实议题的争论正是七年后费城合众国立宪大会的现实依据和学理基础。在丹尼尔·谢斯(Daniel Shays)及其率领的自耕农(Regulators)看来,麻萨诸塞政府已经成为东部商业利益集团谋取私利的工具,设在波士顿的新政府日趋脱离人民,走向专制,为此人民有责任揭竿而起,驱逐渡士顿的权力精英,捍卫《独立宣言》的基本原则;同样,在南、北战争前夕的南部种植园主看来,联邦政府已被以林肯及其共和党代表的东北部利益集团所操控,美利坚国家的立国原则遭到破坏,而南部“美利坚联众国”(the Confederate States of America)的使命正是意在捍卫美利坚国父们的立国精神。为此,对乡镇的历史考察和现实观照无疑是推进我们理解当代美国政治和美利坚政治文化的关键环节,本文正是这一努力的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12.
法团主义作为一种制度模式,用于分析多元主义所无法予以有效解释的诸多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类型,填补了多元主义的不足。法团主义强调政府与社目组织的帝l度化合作,这一制度安排对强化了国家的基础性权力、提高政治整舍能力有着积极作用。法团主义作为现代国家构建的一种权力技术。它从基础性权力强化及政治整合两个雏度提升国家能力,推动着现代国家的构建进程。  相似文献   

13.
当前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新形势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转型的基本路径包括:教育目标由高调笼统向分层分类转型;教育内容由突出意识形态向统筹政治信仰、国家民族意识、公民道德转型;教育方式由自上而下的说教灌输向尊重主体的潜移默化转型;教育手段由传统单一向时尚多元转型;教育途径由课堂为主、社会为辅向课堂、社会、网络"三位一体"转型。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改革正寻求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转型,要达成这一改革目标,意味着一系列的解构与重构、变革与发展。具体到政治领域,其逻辑展开至少应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调整与转向:在国家治理理念维度,要实现从权威至上到法治至上的转变;在国家治理方式维度,要实现国家自主性扩张到国家权力主动让渡的转变;在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维度,要实现从行政吸纳社会向多元协商民主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正南京师范大学许开轶教授的新著《二战后东亚地区社会变迁的政治分析:东亚威权政治及其转型研究》以战后东亚地区出现的独具特色的威权政治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其所处社会历史环境的变化、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嬗变、政府与市场的博弈、制度变迁的路径、政治精英的主体性活动等因素,系统研究了东亚威权政治的形成、运行、影响、转型等问题,揭示了东亚政治现代化的一般特征和规律,总结了其对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运动尤其对当前中国的经济和  相似文献   

16.
执政的政治资源是执政党最直接最核心的执政资源。转型时期社会的急剧变化、体制和机制的不健全,一部分党执政的政治资源受到削弱或流失。巩固党执政的政治资源,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探讨新形势下巩固和扩展党执政的权力资源、组织资源、群众资源、人才资源的对策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国外学术界把渐进方式和激进方式看作是殊途同归的道路,其理论基础源自狭隘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思想,缺乏对市场经济制度层次性的全面了解和深入把握,影响了转型国家对市场经济体制理论认识的深化,束缚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转型中理论创新的科学视角;而且还存在转型速度、全面改革与局部改革、次序性等一系列转型战略的理论差别,由此产生了转型国家不同的实践绩效和转型后果。这些转型理论范式及其理论教条,忽略了对真实转型经验的总结和概括,仍然在影响转型国家转型深化期的改革实践和转型策略;容易受到西方转型范式的操纵和逻辑引导。因此,转型深化期的中国必须慎重反思转型速度、全面改革以及转型方式的选择,坚持中国特色的"双主题阶段转换式"的转型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转型目的是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但政府在原来经济中就拥有的巨大资源及经济控制力,也会让这种转型出现扭曲。本文强调政府转型作为经济转型的核心,它本身的转型所应该具有的取向和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当前政府转型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指出改变这些的重点是让那些本应在经济转型和解决增长中起更大作用的要素拥有更多的呼声和谈判权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探讨了西方传统集团政治的原因和结构,认为,在古代中世纪的大部分时期里,虽然政治体系处于绝对优势的支配地位,社会组织的"相对独立性"是非常微弱的,但就是这种微弱的"相对独立性"(即二元结构),提供了社会集团影响政治体系政治过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接着,本文分析了西方传统集团政治的依附性、狭隘性、非规则化等特性及其原因。本文最后探讨了传统集团政治向近代集团政治转型的特征及其主要动因: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促进了社会资源(资本、商品和劳动力)的加速流动。旧的封建社会组织结构第一次有可能逐渐解体;社会集团组织的建构得到法律的承认和保护,社会集团参与政治过程更是为法律所允许和保护。研究西方传统集团政治的产生与向近代集团政治的转型,对于深刻理解西方现代社会的社会结构变迁规律及其与政治体系的相互关系,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于发展中国家防止利益集团政治的利益偏差,顺利实现从传统利益集团政治向现代利益集团政治的转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转型时期中国政治资源优化配置的必要性在于政治资源本身的稀缺性和这一时期社会现实提出的新要求。转型时期中国政治资源的优化配置,要树立合理的价值目标;坚持正确的衡量尺度;进行战略性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