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占林 《党史博览》2007,(10):30-34,39
灾难在黑夜中降临 1999年3月24日,北约开始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进行空中打击. 此前一天,23日夜晚,北约理事会举行紧急会议,听取美国特使霍尔布鲁克同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的会谈结果.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的五四纪念活动是党领导中国青年运动的一个历史轨迹,推动了青年运动的蓬勃发展。正是年年的五网纪念活动,使得五四运动得到正确的历史阐释,五四象征符号有了传播机会,五四精神得以弘扬和延续,指明了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的五四纪念活动推动了五四精神的传播.五四纪念的文本方式、会议方式、社会实践方式以及纪念设施等是五四精神的传播途径;五四纪念的周期性、时代性、多样性以及政治性特征使得五四精神影响深远;同时,五四纪念使得五四运动得到阐释、五四符号得到传播、五四精神得到弘扬,而五四纪念的意义就在于不断提升了五四精神的当代价值,赋予了五四以新内容.  相似文献   

4.
<正>五月的鲜花,为青春绽放;炽热的阳光,因梦想燃烧。五月,我们迎来了五四青年节。这是一场在垂老的旧中国发生的青年运动。五四运动是我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五四精神是五四运动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春去秋来一世纪,五四运动已作为光辉的一页载入中华民族的史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  相似文献   

5.
历史将记住这个血腥的日子。1999年5月7日,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遭到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野蛮轰炸,造成人员伤亡。自3月24日北约对南空袭以后,为了安全起见,记者和妻子赵燕萍从记者站搬到了中国大使馆。光明日报驻南记者许杏虎、朱颖夫妇也随之住入使馆。因为大使...  相似文献   

6.
1944年,为响应党中央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张思德主动报名执行烧炭任务.同年秋,炭窑在雨中突然坍塌,危急时刻,他奋力把战友推出窑口,自己却被埋在坍塌的土堆里,牺牲时年仅29岁.得知张思德牺牲的消息后,毛泽东心情十分悲痛,在追悼张思德时发表演讲,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次演讲经整理后以《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7.
1998年6月共青团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图为贵州代表团在长城上合影留念。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上,我们迎来了纪念中国青年“五四”运动八十周年。回顾包括“五四”运动在内的波澜壮阔的二十世纪,展望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二十一世纪,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在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征途上,在实现富民兴黔的伟大实践中,跨世纪一代贵州青年肩负着崇高的历史使命。自“五四”运动以来的近一个世纪里,一代又一代先进青年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英勇奋斗,艰苦创业,谱写了辉煌的篇章。纵观以“五四”为发端的中…  相似文献   

8.
一近几年关于五四运动史研究的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作用提出新的评价。如有的论者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由于全面否定传统文化,造成了中国文化的断层;有的更把五四新文化运动说成是中国“文化大革命”的极左思想的源头。这类评价所着眼的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出现过的形式主义的缺点,而最早对此提出批评,并把它同中共党内“左”的思想相联系的是毛泽东。 1942年毛泽东在《党八股》中说:“五四运动时期,一班新人物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反对旧教条,提倡科学和民主,这些都是对的。……但是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所谓坏就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所谓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皆好。这种形式主义地看问题的方法,就影响了后来这个运动的发展。”所谓“影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是五四精神的最忠诚继承者。”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毛泽东对弘扬五四精神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体现在明确了弘扬五四精神的内容、标定了弘扬五四精神的主体、指明了弘扬五四精神的方向、营造了弘扬五四精神的氛围以及树立了弘扬五四精神的榜样等五个方面。进入新时代,五四精神依然是激励中国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力量之源。以五四纪念为视角,深刻认识毛泽东对弘扬五四精神的重要贡献,既有助于深化五四精神研究,也有助于新时代把握弘扬五四精神的历史主动。  相似文献   

1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回答意大利众议院议长菲科的问题时沉着而坚定地说":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这个简洁而睿智的回答,让人民领袖的无私情怀、无畏勇气和无愧担当跃然而出,引起了海内外华人的强烈反响和共鸣。从梁家河村支书到世界最大执政党的总书记,习近平几十  相似文献   

11.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举行了规模巨大的爱国示威运动,全国响应。哈尔滨人民在这场斗争中也谱写了反帝爱国斗争的新篇章。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哈尔滨就已成为沙俄的势力范围。大战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乘机扩大其对东北的侵略,美帝国主义也插足东北而与日本角逐。英、法等帝国主义也接踵而至。他们在哈尔滨建立领事馆、兴办洋行、开工厂、办商店,操纵和垄断了经济命脉,使外货充斥市场,民族工业奄奄一息,哈尔滨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哈尔滨工人阶级较早地接触到俄国布尔什维克,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上逐…  相似文献   

12.
1940年,我随丈夫高存信从延安来到战火纷飞的冀中抗日根据地,在冀中军区政治部民运部工作。 1942年5月,敌人抽调了约5万日伪军对我冀中根据地进行疯狂的五一大“扫荡”和惨无人道的大屠杀,集中“扫荡”我深县、武强、饶阳、安平四县,企图一举消灭我冀中军区领  相似文献   

13.
1948年,我带着燕京大学新闻系的介绍信,从北平到香港《大公报》去实习.当时,香港《大公报》刚开张(1948年3月15日复刊),一共几十个人,几间小房.记者少,没人带,我只好单独去跑新闻.报社每天分配具体任务,要求及时交稿.记得,日伪统治时,我在上海大同附中学习,写过一篇小稿,寄给上海《申报》刊登了.这是我见报的第一篇稿子,内容是讽刺学校生活,没署真名,也不敢写地址.解放后听说:学校当局对此稿追查了一阵子,几位比我大些的男生替我背上黑锅,受到怀疑;该校当时已有中共地下支部,书记就是今天的外交部长钱其琛.1946年高中毕业,正准备考大学的时候,少年时代的一位好友从江苏宜兴来上海我家:两个小姑娘决定将来都当记者.我考上了燕京大学新闻系.她因故未赶到燕大考场,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工业管理系,几年后也搞起新闻.她就是当代中国著名记者金风.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国际风云变幻和共和国前进的步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走过了40年的光辉历程。这支部队从诞生之日起,就坚定地贯彻党和人民的意志,忠诚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为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应有贡献。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战略格局和我国安全形势发生了新  相似文献   

15.
伟大的五四运动已经70周年了。70年来,人们对五四精神进行了许多深入的探讨,对五四的光荣传统进行了许多理论的概括。不难看到,无论是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还是“民主、科学”的响亮口号,直接的结果都是一个:促使中国人民接受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70年后的今天,当我们面对现实的世界和现实的中国,不能不重新审视一下:我们该不该走上这样一条道路?  相似文献   

16.
九十载艰苦求索,矢志不渝践行青春使命;六十年奋力拼搏,薪火相传共筑强国之路。自治区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表彰大会于4月28日在宁夏人民会堂隆重举行。自治区党政军领导陈建国、王正伟、项宗西、崔波、徐  相似文献   

17.
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即现代化这样两项根本性的历史任务。只有能够把这两项历史任务自觉地担当起来并带领人民为此而进行胜利斗争的政治力量,才能成为中国人民的合格的领导者。  相似文献   

18.
欧美社会的经济管理代表着浩浩荡荡的潮流,确实有值得我们学习的精巧东西。但是,西方社会的所有进步,他们可以称之为文明的东西,没有一样不是非主流社会反抗和斗争的结果。有先进的资本主义,也有野蛮落后的资本主义,潮流并不是无可置疑,特别是其明显的“弊政”。学习人家的管  相似文献   

19.
《民国春秋》曾发表《罗家伦主持中央大学》一文,其中提到罗家伦“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起草了《北京全体学界宣言》,这份5月4日当天北京惟一的印刷品传单,首次提出‘五四运动’一词”。这个说法与史实有所出入。 罗家伦的确是《宣言》的起草者,但并未在宣言中提及“五四运动”一词,该词首次出现于他在《每周评论》发表的:《“五四运动”的精神》一文中。 罗家伦1912年进上海新式学校复旦公学,初步接触新思想和新出版物,1917年入北京大学,主修外语和外国文学,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 1919年4月底,中国外交在巴黎和会上失败的消息传到北京。5月3日晚,北京十几所高等学校学生代表在北京大学  相似文献   

20.
对苏共亡党的原因,我国理论界已谈得很多,如帝国主义的颠覆破坏和和平演变活动;苏共长期拒绝改革开放,坚持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导致经济停滞和落后,还有后来推行错误的改革路线,背弃马克思主义原则,削弱党的领导等等。但还有一个不能忽略的重要事实,人们谈得相对较少,即苏联共产党不仅被国内外的反共势力搞垮,还被她一直代表的工人阶级和苏联人民抛弃。而这后一点,是导致苏共亡党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列宁在逝世前讲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怎样防止“人民公仆”蜕变为“人民的主人”,如何加强对党和国家权力的监督。而斯大林却由权力高度集中,走向个人专断和破坏社会主义法制。这就严重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