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民族文化品牌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和形象体现,是一个民族重要的文化标识和价值载体,是一个民族的核心竞争力和灵魂所在。着力于打造精品民族文化品牌,并将软文化转化为硬生产力,发挥精神高地对冲出经济洼地的特殊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林婕 《当代广西》2008,(8):46-46
先进文化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方面,并承担着为农村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的重要任务。而在发展滞后的民族地区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对于提高农村文化发展水平,用先进文化去占领农村阵地,让健康向上的现代文明进村人户,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拟投资20亿元,建设湖南省民族文化产业园,项目规划用地10600亩(其中项目建设约1500亩,保留自然生态面积85%以上)。整个项目以突出民族特色,反映民族风情为主线,依托自然山水,以山为点,以水为线,将中国56个民族风情融会贯通,建设内容为民族团结教育、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化体验、民族文化休闲、民族文化观赏五大基地,将重点建设民族团结广场、民族大道、民俗文化博物馆、民族风情小镇、民族文化竞技广场和民族文化交易中心。是一个文化产业聚集、文化主题鲜明的综合旅游基地,力争成为中南第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区域文化产业品牌和国家级文化产业发展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4.
龙志贵 《湖湘论坛》2004,17(1):77-78,82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民族文化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 ,也是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的根本要求。在当今国际国内新形势下 ,深入研究民族文化的功能 ,继承和发展我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对于增强民族团结 ,维护祖国统一 ,全面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本文论及的仅是狭义民族文化的范畴。  一、民族文化是民族发展进步的精神动力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 ,同时 ,它又反过来对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和作用 ,从而促进或延…  相似文献   

5.
《今日上海》2008,(12):32-34
所谓老品牌,指的是历史悠久,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中华老品牌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取得社会广泛认同,形成了良好的信誉。这些品牌创建“年龄”都在50年以上。在一定意义上,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始终伴随民族品牌的发展,老品牌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过去上海流传过这样的说法:“头戴盛锡福,脚踏新盛泰,身穿谦祥益,手戴亨得利。”这曾是那个年代老上海人的向往和小康生活的标志,其中所提及的都是当年久负盛名的“老字号”。可见,品牌的作用早已跨越其原本的范畴,进而成为一个时代的标签。  相似文献   

6.
佟拉嘎 《前沿》2008,2(2):45-47
经济与文化的关系问题是老课题,也有明确的答案。文化是不朽的,会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涌现新的内涵。民族文化对民族经济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表现出更加明显和不可缺少的一面。民族文化特质一旦形成对民族经济具有持久的影响力和推动力。本文从民族经济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出发,以蒙古族开放性民族文化与内蒙古民族经济发展为例,明确发展民族经济应该有发展民族文化的自觉,才能使民族本身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思想工作》2005,(3):14-15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明。让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社会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再一次在党的纲领性文件中确立了重要地位,为赤峰市扩大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加快民族文化大市的建设进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在国际新经济秩序的影响下,品牌经济已成为主流经济,品牌已经成为企业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经过多年不懈的发展,许多中国企业已建立了严格的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和管理意识,过硬的质量、细致而专业的服务以及科学的管理已经成为很多企业的经营常识,努力提升民族品牌的品质和竞争力成为新的发展方向。然而中国企业在发展战略、品牌建设和营销、企业文化、参与国际高端市场竞争等方面,与优秀的外来企业相比,还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所以,努力建设民族品牌才能使中国制造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9.
武昌 《今日浙江》2008,(16):54-55
保护传承和弘扬发展畲族文化,是我们景宁这一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我们将以浙江建设文化大省为契机,以打造全国畲族文化基地为目标,努力建设一流的民族文化展示平台、流的民族文化创意品牌和一流的民族文化弘扬体系,启动畲乡发展的“文化引擎”,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打造少数民族文化品牌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和情感的重要载体,是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宝贵的文化和精神财富。在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面临着巨大挑战。必须以科学、务实的精神保护和营造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为将来的发展和利用夯实扎实的基础,拓展更大的空间。挖掘少数民族文化精华,打造少数民族品牌,积极探索民族文化资源产业化的路子,是民族文化实现自身突破和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论贵州民族高校图书馆在民族经济发展中的定位及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凡 《贵州民族研究》2006,26(3):177-180
贵州民族文化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保护与传承。贵州民族高校图书馆是完成这项任务的主力军。在建设民族文化资源库的过程中,民族高校图书馆自身也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2.
论西部大开发中民族文化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相对不发达,但是西部的文化,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却丰富多彩。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它在当前进行的西部大开发中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充分认识民族文化在西部大开发中的价值,有利于发展民族文化,繁荣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李少博 《前沿》2010,(3):89-91
21世纪随着中国市场国际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巨头涌入中国市场。面对现代社会多元品牌的激烈竞争,只有大力加强品牌文化建设,全力塑造民族品牌形象,才能克服竞争中的同质化制约,取得更大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本文从品牌文化建设的常见误区谈起,重点阐释了塑造民族品牌形象的三大文化策略:个性化文化策略、可持续性发展文化策略及兼容性文化策略。提出以传统民族文化精髓为核心,以品牌特质为核心,以企业经营理念为核心的文化概念;倡导品牌设计中的绿色文化概念,品牌行为上的森林法则概念以及品牌营销中的公益文化概念;主张在品牌国际化战略过程中,通过品牌翻译、品牌传播、促销活动本土化等举措实现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认同感,最终使品牌文化转化成民族品牌的强势营销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阿昌族是云南省七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但却有着足以立足于中国乃至世界民族之林的文化传统——作为民族标志的“窝罗”节及神话史诗《遮帕麻和遮米麻》,作为民族“品牌”的“阿昌刀”,作为新兴的民族经济希望之星而冉冉升起的“水稻王”豪安公与阿昌族茶园等等,无一不浸润着阿昌人世世代代的血汗与智慧。  相似文献   

15.
推广瑶族文化,巧树民族品牌;正确处理民族纠纷,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重视民族教育,注重少数民族干部培养……村支书赵世豪在促进民族团结工作上,自有一套真经。  相似文献   

16.
苏州河作为上海的母亲河。也是我国民族工业的发样地之一。从19世纪后期开始.曾孕育了一大批我国近现代史上知名的民族工业品牌。也见证了我国民族工业企业的产生、发展与变迁的历史。积淀了灿烂的民族工业文化。如1882年黄佐卿在北苏州路51号(今甘肃路23号)开办的公和永缫丝厂,是上海最早以民族资本开办的机器缫丝厂。1890年,顾光裕、顾丕善在北山西路(今山西北路)、  相似文献   

17.
石茹 《创造》2002,(4):29-30
民族文化资源是各民族的宝贵财富,从思想、道德、观念到舞蹈、音乐、戏曲包含了各个民族的发展史,倾注了各民族千百年来的心血和智慧。在云南新世纪的发展中,“民族文化大省”的理念和既定战略,使民族文化资源陡然从过去比较单纯的文化概念升级到了涵盖文化、经济的开阔层面,也具了战略价值。但是,在“民族文化热”中,还有没有某种值得忧虑的近视呢?我国是一个民族众多、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历史文物之众,历史书籍之多、历史传统之厚、民族风情之浓,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云南是具有26个民族的多民族省份,历史上形成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8.
张广才 《前沿》2012,(3):167-169
现代化经济对民族经济的影响能够改变民族文化的形态,而民族文化的改变与否,决定着本民族经济转型与民族文化内质变化。如何认识经济发展与文化变迁的关系,关系到在经济发展中能否保持原有民族文化特质、发展多样性民族文化,这是一个重要的理论与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9.
邢易 《创造》2013,(5):54-55
云南民族文化建设已经走过十七个年头,其历程与云南民族的历史一样独特而多样,能对现在和将来的人们思考生命、社会和国家的意义提供启迪与帮助.但由于缺少话语能力,长期以来,云南民族文化在各种对话中处于弱势地位,很多东西逐渐湮灭在漫漫历史长河之中.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的日渐富裕,人民的有效精神需求日益增长,文化发展成产业的条件日益成熟,一些地方借助文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案例震撼了云南各界,云南民族文化的巨大产业潜力逐渐受到关注.在各种力量的推动下,1996年12月,中共云南省委六届四次全会提出以"文化立省、科教兴滇、充分发挥云南民族文化丰富多样的独特优势,让文化融入经济,把民族文化产业培养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使民族地区文化、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把云南建成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民族团结社会文明的现代化强省"为目标的民族文化大建设战略,并领导全省人民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实践活动.为更好地实现目标,省里和各州、市、县也纷纷制定规划、纲要,根据实际采取相关措施,深化相关体制改革,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民族文化建设.2008年4月,省里又在民族文化建设规模达到大省水平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民族文化强省,五年来云南一直按这一目标努力.  相似文献   

20.
江仕敏 《创造》2019,(5):59-64
2019年5月10日,我国迎来第三个"中国品牌日"。为民族品牌设立专门节日,表达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深层次诉求--发挥品牌引领作用,加快推动供给结构优化升级,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建设质量强国"。壮大品牌经济,正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