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任何一个国家法治大厦的出现,都只能构建于现实社会,它必须有一定的客观基础。在我国,实现法治化,也应有其客观基础,实行市场经济是法治的经济基础;发展民主政治是法治的政治基础;注重道德的辅佐力量,德法并治是法治的道德基础;现行的法律应该是符合多数人利益、体现社会公正的“善法”是法治的法律基础;实现人治观向法治观的转变是法治的观念基础。  相似文献   

2.
刘春 《求贤》2009,(9):51-51
民主程序对于政治领导和公共管理的效率.确实存在一定的牵制关系。为体现民主,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以及必要的人力和物力.特别是在一些需要多数人共识的重大决策上.还要经过反复的政治协商.  相似文献   

3.
民主是人类共同的目标,民主制度是迄今为止可供选择的最为优良的政治制度。但是,民主并不是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灵丹妙药,即使在实行"多数决"的情况下,民主自身也存在多数人决策水平过低、多数人被利用、多数人损害少数人利益等内在风险。正确认识民主理想和民主现实的差异,对于我们破除民主迷信、规避民主风险,有效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洪隽 《学习月刊》2009,(4):16-18
我国的巨大人口基数.以煤为主的能源机构,正在加速的工业化进程,都对环境和资源构成了超乎寻常的压力.我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空气污染和水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而价格是市场经济活动中各方利益的交汇点.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息息相关。构建和谐的价费关系.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资源环境和谐相处,是政府肩负的职责.为此.必须突出重点.运用价格杠杆创新价格机制.建立科学的环境资源价格体系.促进经济生活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儒家重义轻利,但并不否定利,是否重利,要根据"人"与"利"的具体情况而定,儒家义利观在今天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儒家"利不可去"的主张,启示我们:要充分肯定人基本的利益需求,而不是相反。儒家"以义节利"的做法,启示我们:必须在道德规范的框架内追求利益,而不是唯利是图。儒家"灭人欲"的激进主张,启示我们:人类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在相对稀缺的物质资源面前,我们必须懂得节制自己的欲望。  相似文献   

6.
《党课》2012,(21):17-19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朱佳木认为.一个民族要振兴,内部一定要有安定团结的氛围和昂扬向上的精神,外部一定要有相对安全的环境和与多数国家友好的关系。否则,内部争斗不止、四分五裂,人民精神萎靡不振、安于现状.外部强敌骚扰不断。与多数国家结怨不和,任何民族都是难以振兴的。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至少通过六件大事,使中华民族拥有了有利于伟大复兴的内部和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7.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优势。对这个优势如何正确理解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从理论层面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优势应该而且只能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是因为:第一,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前提。民主是对专制的否定,体现的是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问题在于,“多数人原则”对资本主义民主而言是少数人即资产阶级中的多数,而对社会主义民主而言即是多数人即广大劳动人民中的多数。资产阶级民主的内核无疑是资产阶级政党制度,因为资产阶级各派别的利益主要是通过资产阶级政党制度体现的。而社会主义民主的内核却无疑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度,因为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主要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 价值观是关于价值的一定信念、倾向、主张和态度的系统,起着行为取向,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尺度的作用。心理学把价值观归入个性倾向范畴.而且居于个性系统的最高层次.它指导着人的行为并渗透于整个个性之中。  相似文献   

9.
刘永平 《求贤》2009,(8):28-28
这个世界要是没有人类的行为.它本是安静的.水从高处往低处流.风从冷处往热处吹,春夏秋冬的脚步,万物生息的律动.都有组织有纪律。可自从有了人类的活动.就没个安静的时候。一个人只要找不到归属感就永远处于奔波与折腾的状态.族群是人划分的.教派是人创建的.等级是人设立的.这些分割人的利益、褒贬人的尊严的行为就使人处于角逐之中了.  相似文献   

10.
论公益诉讼的案件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侵害公共利益事件.尤其是集团性、大规模性侵害事件的频繁发生.推动了公益诉讼这一新型诉讼制度的发展。公益诉讼是为保护公共利益而设置的一种特殊的诉讼类型。公益诉讼的案件范围首先是由公益诉讼所保护的公共利益的范畴所决定的。公益诉讼意义上的公共利益.应当理解为公共福利、社会的一般价值认同以及不特定多数人的扩散性利益。从西方各国的实践来看.公益诉讼多侧重保护环境、消费者、女性、有色人种、未成年人及类似的诸多利益.较多集中于环境公害、消费者权益保护、不正当竞争、股东权益纠纷、重复性违法交易行为、政府采购、大型公共资金支出等领域。  相似文献   

11.
李雨桐 《学习月刊》2009,(13):24-25
当前,在改革开放逐步深入、利益关系深刻调整的新形势下,各种社会矛盾凸显.社会治安由静态形式向动态形式转化.出现了许多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新情况、新问题,其中群众纠纷是一个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的多发性问题,多数纠纷都能解决在当地、解决在萌芽状态,但仍有不少民事纠纷最后转化成了刑事案件.在这些案件中轻伤害案件占有很大的比例,  相似文献   

12.
中国崛起了,中国开始强大了.这一事实让国外一些仇视社会主义中国的人.一些认为本国的国际地位受到挑战或自身利益受到损害的人.一直以来.用层出不穷的卑劣方法抹黑中国。这些险恶用心的人都用了哪些恶毒手段?请看下文描述。  相似文献   

13.
实现社会主义民主行政的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民主行政的根本内容就是解决好少数人执政与多数人利益、权利的关系问题,保证政府公职人员为人民群众谋取利益。社会主义民主行政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近年来我们探索出了政府职能社会化、推行政府服务承诺、扩大行政参与、促进行政公开和加强社会监督等新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4.
波兰经济改革的回顾和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介绍波兰经济改革的历程,认为:第一,经济改革并不一定就具有其天生的正义性,不能认为只要说改革就一定是好的,改革实际上是对利益关系的一种调整,对有些人是有利的,对另一些人则未必。第二,经济改革要取得成绩,需要许多内外部环境条件的,虽然也存在着创造条件也可以上的情况,但多数时候还是需要等条件成熟了才会对国家的整体经济有利。  相似文献   

15.
陈志武的大作《对儒家文化的金融学反思》,从所谓的金融学角度,推断东方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落后。他鼓吹美国人生小孩是出于感情、出于对小孩的爱,批评中国人生小孩是出于经济利益的“养子防老”。反对“用中华文明整合世界”的主张和设立孔子学校的文化外交政策,鼓吹基督教性质的资本主义,强调私有产权和发展金融与保险市场是实现自由、民主、法治的经济基础。但是他的论点论据经不起基于历史事实的分析和推敲。  相似文献   

16.
宋德孝 《学习论坛》2008,24(6):27-29
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新发展,具有丰富的哲学蕴涵,它建立在唯物史观对人的理解的基础之上,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西方人本主义根植于西方资本主义生产的沃土中,从唯心史观出发来界定人,主张弘扬人的主体性,倡导追求个体的幸福.虽然两者都强调人的重要性,然而,以人为本与人本主义的哲学根基、历史观以及价值取向的不同,为我们提供了廓分两者哲学界限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生命权探析     
董红  王有强 《世纪桥》2006,(5):84-86
每个人都拥有生命权,它是人权理念的最高体现。生命权是以自然人的性命维持和安全利益为内容的人格权。我国立法是将生命权规定为一项独立的人格权而加以保护的,这也是世界上多数国家的立法体例。本文简要阐述了生命权的概念,生命权与生存权的比较,还讨论了生命权与死刑制度以及生命权与安乐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一是处理好权力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权力历来与利益紧密相连,或者说权力从来都是用来谋取利益的,要害在于用来为谁谋取利益,为人民还是为自己,为少数人还是为多数人。我们党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党,它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并从上到下,落实到了每一个党员身上,使党的干部在整体上为人民谋利益,因而长期以来深受人民的拥护、支持和爱戴。但是,我党的领导干部中也有一些人,完全从个人利益出发看待和使用手中的权力,把权力私有化、商品化,借以攫取钱物,捞取好处。他们之所以腐败堕落,从根本上说,是没有处理好权力与个人利益的…  相似文献   

19.
有些主张私有化的人企图使人们相信,只要中国实行了私有制,人们就可以进入一个美好世界:人人拥有一份私人生产资料,大家都安居乐业,生活富裕。其实,这只是一种幻想。私有化根本不能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和意愿。私有制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人们对它  相似文献   

20.
群体性参与是指一定范围的社会利益群体以临时集结的方式进行的公共参与活动,其诱因主要有三个方面,即利益的多元化、行政决策利害关系人的多数人状态、其他参与途径的不畅通.群体性参与是公众的一种参与方式和利益表达方式,本身不具社会危害性,与群体性事件并非完全等同,但是,如果引导、规范与处理不当,则容易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对参与人员,甚至对社会造成重大的损害.为保障公民合法权益、有效规范群体性参与,有必要借鉴国外和我国台湾地区的"共同代理人制度",以有效地提升行政程序的效率和群体性参与的理性化,并有利于解决利益冲突引起的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