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族刑是中国古代社会盛行的亲属株连制度,一人有罪,亲属往往受到牵连而共同受刑。家庭成员为个人犯罪行为承担共同的刑事责任。族刑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有旺盛的生命力,其持续时间长,影响深远。究其原因:家族本位的社会结构和家族主义的文化传统是族刑得以延续,及成为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根本原因。本文试通过对族刑含义的梳理、族刑的历史性渊源及其适用的一般原则,进而提升我们对古代族刑的认识深度和力度,为现代法治社会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在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法制史中,恤刑思想以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和人文主义关怀的优良品质而备受历朝历代人们的青睐。今天,为了使恤刑思想在建设我国特色法治社会中重放异彩,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并实现其现代价值,本文认为:一、纵观法史,恤刑思想在古代刑法文化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且一直促进我国法律及其文化向着文明、合理的方向发展;二、恤刑极具刑法的谦抑底蕴及现代法治所需的人文精神;三、作为具有独立品质文化之一的恤刑思想,我们今天应当破除将其依附于阶级工具的倾向来解读的错误观念;四、作为我国法制史一项极具优良品质的思想原则,我们应当在法治的背景下加以解读并实现其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李玉福 《法学论坛》2004,19(4):21-28
礼与刑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两种主要社会规范。本文从礼刑互动交融关系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古代的礼刑结合过程及其原因 ,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礼刑结合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深远影响。这一发展过程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经历了四个发展时期。礼刑结合的实质是反映封建等级特权政治关系和封建宗法血缘家族关系的等级性社会秩序的法律化和制度化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古代自由刑的沿革过程中,有三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要时期,分别是西周、秦和汉初与隋唐.三个时期自由刑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西周时期表现为圜土刑、嘉石刑和肉刑后的劳役刑.秦和汉初表现为劳役刑体系.隋唐表现为徒刑.自由刑的沿革过程是,西周时期的两种劳役刑在发展中合流并逐步战胜肉刑,到秦和汉初时形成以劳役刑为主刑、肉刑为附加刑的劳役刑体系.此后又逐步摆脱肉刑的纠缠,到隋唐时期衍变成徒刑.唐以后各代的自由刑制度都沿承唐制.  相似文献   

5.
郑天龙 《法制与经济》2008,(8):31-32,34
在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法制史中,恤刑思想以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和人文主义关怀的优良品质而备受历朝历代人们的青睐。今天,为了使恤刑思想在建设我国特色法治社会中重放异彩,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并实现其现代价值,本文认为:一、纵观法史,恤刑思想在古代刑法文化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住,且一直促进我国法律及其文化向着文明、合理的方向发展;二、恤刑极具刑法的谦抑底蕴及现代法治所需的人文精神;三、作为具有独立品质文化之一的恤刑思想,我们今天应当破除将其依附于阶级工具的倾向来解读的错误观念;四、作为我国法制史一项极具优良品质的思想原则,我们应当在法治的背景下加以解读并实现其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古代中国的法律体系的"律令制"架构,是认识中华法系特征的关键。一般认为这一架构至唐代才正式形成。其实,这一体系特征大致萌芽于战国时代,秦汉时代已初步成形,至两晋基本确定。所谓律令制体系,其要害特征在于律令间的特定关系。律为主(正),令为辅(副);律为刑罪法,令为政导法;律为稳固少变之法,令为因时修订之法。二者间这种关系,正好体现了中华法系的礼刑关系构思,也大致体现了古代中国政法模式的一般特征。通过对古代中国历代律令关系变化历程的考察,总结了律令制法律体系演进的四个阶段及其主要阶段性特征,并就中华法系律令制架构特征及"礼乐政刑"综合为治模式特征做了进一步阐发。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刑事政策论纲黄晓明考察中华法系的沿革和特点,我们赞同这样一种认识,即中国古代刑法史是中国法制历史的主干。①从历史渊疏来看,法制发展早期,法源于刑,刑与法雷同,无严格界限。古曰:"刑,常也,法也",②"井(刑),法也",③又有"苗民弗用录,制以...  相似文献   

8.
王瑞 《河北法学》2012,30(6):99-100,101,102,103,104,105
中国古代存在规范意义上的民商法,中国古代民商法是在以刑为主、诸法合体的封建保守法律体系中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其在中国古代法律体系中一直处于从属与次要的地位,民商法典始终没有从刑法典中独立出来,并且,民法与商法规范也是不加区分地混在一起.中国古代民商法律规范经历了一个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从民刑不分到民刑有分,从相对分散到相对集中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9.
族刑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族刑论马作武一人犯死罪,家族成员与其共同承担刑事责任的刑罚制度,在古代称为“族”,故“族”者,即意味着由一个人的死罪扩展为家族成员的共同死罪。这一违背人性、情理以及古代统治者自己津津乐道的恤刑原则的暴虑刑制在中国古代常盛不衷的根源,实在是中国传统法律...  相似文献   

10.
刘笃才 《北方法学》2016,(3):129-140
中国古代法制在其发展过程中,实际上形成了事制与刑制并驾齐驱的两面:一方面是通过"议事以制"——"制事典"——"令以存事制",编成令典;一方面是历经"不为刑辟"——"正法罪"——"律以正罪名",编成律典。它们是中国古代法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人定规则的生成、成文法的出现、法典编制成功及"诸法合体"格局的突破,是中国古代法生成发展的三个关键节点。而从先秦的"制事典",到中古的"益事律"、"存事制","议事以制"的传统一脉相承,演绎了中国古代法源远流长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11.
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在我国严重滞后,由此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该制度在西方运行四十多年来已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为我国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有益经验。我国有必要在借鉴国外立法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国情,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推进我国的法制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转化型抢劫罪成立的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惠萍 《现代法学》2004,26(1):81-86
转化型抢劫是抢劫的一种特殊类型。我国刑法把转化型抢劫罪的前行为规定为“犯盗窃、诈骗、抢夺罪” ,有必要予以修改 ,但在未修改前 ,只能理解为是指构成犯罪的情形。作为转化型抢劫罪 ,行为人必须实施盗窃、诈骗、抢夺行为 ,并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 ,暴力、胁迫必须达到一定严重程度方能以抢劫罪论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刑罚制度,在禅让制时代"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的思想指导下,体现出"好生之德,恰于民心,兹用不犯于有司"的人性关怀。而世袭制家天下"明德慎刑"的目的在于"其宁惟永"的统治秩序的维护。通过对儒家思想产生重大影响的《吕刑》与代表法家思想的《商君法》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具有完全不同的指导思想制订出内容迥异的刑罚制度,却产生了共同的社会效果,即对法外权的发展与维护和对民众权利的限制,最终合二为一。从宽到严,从简到繁的刑罚体制的构建和刑罚思想的形成,成为导致历代封建王朝兴亡更迭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我国证券犯罪立法采用了"以刑法典为主、附属刑法为辅"的模式,这一立法模式的选择主要是出于对本土化因素的考虑,它符合我国的刑事立法传统,有利于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但是,承认我国证券犯罪立法的本土化特征,并不意味着对证券犯罪立法国际化趋势的否认.相反,在我国证券犯罪存在范围的划定上,我们应更多地考虑国际化因素,以实现与国际接轨和交流.总之,我国证券犯罪立法应实现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5.
海峡两岸环境犯罪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各国各地区无不开始重视以刑罚手段惩治危害环境的行为。我国大陆刑法中规定了14 种环境犯罪, 而台湾地区则在刑事、经济、行政法律中共规定了18 种环境犯罪。对于这些犯罪, 大陆和台湾地区的法律规定在构成要件方面、处罚方式和程度方面, 均存在差异。本文在进行比较的基础上, 就完善我国大陆环境犯罪立法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刑罚制度改革论纲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当今中国的刑罚制度需要在近年来已有进步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改革和完善。在刑种和刑罚体系方面,需要通过立法和司法进一步严格限制死刑,完善或充实自由刑、财产刑、资格刑,并对刑罚体系和结构作整体调整;在刑罚裁量制度方面,应当将量刑原则明确化,量刑标准具体化,某些重要的酌定量刑情节法定化;在行刑制度方面,应当确立开放性行刑的理念,并建立、健全社区矫正制度;在刑罚消灭制度方面,应当考虑增补行刑时效和单位犯罪的时效制度,激活赦免制度;在特殊人群的刑罚适用方面,应对未成年犯罪人的刑罚适用予以全面的宽缓和有针对性的改革,并对老年犯罪人贯彻刑罚适用的宽恤。  相似文献   

17.
王占洲 《时代法学》2009,7(6):90-93,99
缓刑是附条件不执行原判刑罚的一种刑罚制度,就其自身的制度设计而言已经比较完善。但其存在于刑罚制度的综合体系中,不可避免地要与其他刑罚制度发生关系,其中也出现了一些衔接不畅的情况。如缓刑考验期内如何适用减刑和自首、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同时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计算问题等等。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有助于刑罚制度的整体完善。  相似文献   

18.
许维安  叶芍 《河北法学》2012,(4):129-133
我国海上犯罪体系指由国际刑法规范和我国刑法规范所调整的各种具体涉海犯罪构成的统一体。我国现行海上犯罪体系存在诸多缺陷和不足,难以适应我国实施海洋发展战略、履行国际条约义务和维护我国海洋权益之需要,亟需健全与完善。  相似文献   

19.
赵秉志 《法学研究》2014,36(6):181-191
刑法的法典化是统一刑法典的制定和完善过程。当代中国刑法的法典化程度,与中国社会形势的变迁、法治的整体发展水平、立法技术的提升密切相关。中国刑法的法典化是历史与现实的必然选择,具有重要的法律文化价值、比较法价值、社会价值、现代法治价值和规范价值。中国应综合运用外部和内部策略,制定和发展形式合理、内容全面、科学的统一刑法典。  相似文献   

20.
根据刑法规定,通过贪污罪的犯罪结果与处刑数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把定量分析方法应用于贪污罪的处刑实践,并依此建立了贪污罪的量刑基准体系,以准确确定被告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数量,以减少司法实践中法官个体之间对贪污罪行为处刑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