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心萦百草园     
一川 《天津人大》2006,(10):45-45
在中学读书的时候,就非常喜欢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这一课文,我能背得烂熟。从那时,就清楚地知道绍兴周家新台门后有一个百草园。作为鲁迅先生童年“乐园”的百草园,在我的心目中是一块非常神圣的地方。百草园记载的是鲁迅先生对童年甜美的回忆,衬托出先生一颗天真的童心;百草园也承载着先生儿时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新知识的追求的天真幼稚和欢乐的心理。我从十几岁就想:能亲自到百草园看一看,玩一玩是莫大的幸福、自豪。  相似文献   

2.
汪道涵先生将回访台湾李家泉两岸两会已商定汪道涵先生将于今年秋季访问台湾。去年10月,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先生来祖国大陆访问时,曾向我“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先生当面提出邀请,希望他能在今年访问台湾。有来有往,这是中国人的传统礼节,汪老先生欣然允诺,...  相似文献   

3.
史鉴画卷     
编者的话:用画的形式以古喻今,这一想法很早就有了。恰逢阿韬先生赐稿,促成了编者这一想法的实现。本组画稿,既是初试,又盼引来众多先生与其他有志于此者和编者共同开掘。若能在活跃版面、轻松视觉的同时,达到给人以一定启迪的效果,该是使我们感到十分欣慰的了。史鉴画卷  相似文献   

4.
李传玺 《台声》2013,(5):84-85
首次去台湾,能有什么“巧遇”呢? 去阳明山山顶的“中国文化大学”参观,董事长张镜湖先生出来接待我们。没想到他是张其昀先生(中国人文地理科学的开创者)的儿子。  相似文献   

5.
《上善若水》一书,是由著名作家刘文忠先生作序,江南先生撰写的一部文学著作,约15万字,新华出版社出版。该书描写的主人公是丰县原县委副书记、人大主任李玉岭同志,内容翔实,事迹感人,值得一读。党的基层同志,如能都像李玉岭那样:“心里装的是百姓的冷暖,口中念的是百姓的疾苦”,廉洁奉公,执政为民,一心福济百姓就好了。  相似文献   

6.
陈俊谨 《台声》2002,(10):9-9
陈水扁先生阁下:先生姓陈,小弟姓陈,俗云五百年前是一家,忝列宗谊,乃不避唐突,奉劝先生一言。先生近日突发“一边一国”之论,“主权对等”之言,更作“公投立法”之说,海内外哗然,千万人戟指,台湾股市恐慌激跌,社会经济风雨飘摇,先生何颜以对百姓苍生?先生所举“一边一国”,据悉台湾“国安会”正研议英译为“onecountryoneachside”,此实贴切之至,换而言之,即“twocountriesonbothsides”,不言而喻与“两边两国”如出一辙,似此文字游戏,纵小儿亦能之,何其欺人之太甚!或曰“两岸主权对等”之语“只是描述现状”,然而…  相似文献   

7.
李家泉 《台声》2011,(9):44-44
8月3日,在香港凤凰电视台邀请下,我与美国的包道格先生(前“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处长”)、台湾的丁树范先生3人,就美国对台军售问题进行了对话,既畅所欲言,又互有争议。在这次对话中,我建议美方和台湾对此都应该有“新思维”。但因时间短促,发言也比较零星,没有能条理化,现特就此整理并补充如下:  相似文献   

8.
《山东人大工作》2009,(9):62-62
在《真话能走多远》一书中,季羡林先生专门谈到老年人的养生禁忌。本刊摘录片断,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鲁迅的收礼与送礼翟峰近日重读《鲁迅日记》,有一个新发现:原来世人敬仰的鲁迅先生也曾收礼、送礼。两大册日记,随手翻来,都能看到收礼、送礼的记载。从日记中不难看出鲁迅先生收礼和送礼有两个最大特点,即礼品不多,礼额也不高。先生收礼,有许多是亲友送给其子海婴...  相似文献   

10.
台湾聋哑青年陈崇渊先生一直有个梦想,就是希望寻找一个有共同“语言”、志同道合的聋哑姑娘为终身伴侣。但是,多年来,在台湾他始终难以完成这个愿望。最近,陈先生终于美梦成真。   今年 10月13日,陈先生与广东省兴宁市聋哑姑娘刘清芳来到梅州市民政局涉外婚姻登记处,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熟悉他俩的人说,他们的结合完全靠缘分。   陈先生今年 35岁,出生在台湾省新竹县北埔乡。 4岁时因发高烧导致聋哑。去年,他母亲去世了,母亲是带着遗憾走的,她多么希望能看到自己的儿子成家立业,看一看自己的儿媳妇啊!   母亲走后,陈…  相似文献   

11.
易靖茗 《台声》2013,(1):78-81
1995年,离开家乡来到东莞打工寻梦的她没想到,自己能在这个城市找到一个温暖的依靠,而这个可以让她依靠的除了这座城市的坚实,那就是来自台湾的他,是他使她能在这里安居乐业。如今他们结婚已15个年头了,说起自己和先生的故事,爱笑的她如此形容。  相似文献   

12.
瞿雷 《春秋》2012,(2):48-49,1
张圣时,傅抱石先生惟一的入室弟子,幼时能诗能文能画能书,抗战时投笔从戎,战后在潜心习画,得傅抱石先生真传,蜚声国内。"文革"前后受批斗,平反后深居简出,靠作画为生。《金乡画家张圣石其人其事》讲述了一位画家的吊诡人生。  相似文献   

13.
散木 《传承》2012,(7):82-83
中国地质科学事业奠基人之一翁文灏先生曹说:“中国从前只有二种人,第一种人在纸上做文章,第二种人在实地做工作,彼此几乎不相通,说话也彼此听不懂,不用说互相帮助。现在却要有第三种人,有知识更能实行,能做工还能研究,这就是你们工程师.”  相似文献   

14.
塔夫 《小康》2013,(10):91-91
“醉梦人”先生最后指出,“吾举十问,实不知其答案。私以为,能实现十之五六者,则国家幸甚,国人幸甚!”  相似文献   

15.
冷文 《当代广西》2012,(4):38-38
在柳工股份公司,人们常能见到一个大胡子的外国人,尤其是他鼻翼下的那“一撮毛”特别抢眼,几乎能给人留下过目不忘的深刻印象。这个满脸络腮胡的洋人,就是来自大洋彼岸的美籍专家、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大卫·闭同葆先生。  相似文献   

16.
岑磊  李东海 《今日上海》2013,(10):49-51
眼前这位年过半百的瞿荣良先生,给人的感觉非常阳光、健康、精干而内敛。一说起他的龙身蛇形太极拳,瞿先生如数家珍,滔滔不绝——希望龙身蛇形太极拳能更好地服务社会,能给全世界的人都带来健康的身体、幸福快乐的生活。  相似文献   

17.
《天津政协公报》2002,(9):44-44
人们只知道沈醉先生是起义将领,生前出过10余本有关军统内幕的书,也能诗擅画,但他在鉴赏方面的造诣却不大为人所知。  相似文献   

18.
酷爱唐诗宋词的刘永泰师从启功先生学习中文,先生的品格和学识深深地影响了他。对刘永泰而言,学习书法可表达情感用以自省,也是对先生的缅怀与追思。但令他遗憾的是,虽然自己的习作深得先生书法之精髓,却始终无缘得到先生的亲身指点。  相似文献   

19.
糜佳 《中国减灾》1999,9(3):4-6
尊敬的民政部部长多吉才让阁下,尊敬的各位来宾,同事,女士们,先生们:我非常荣幸有此机会代表副秘书长德梅罗先生在此致自然灾害管理国际研讨会开幕词。由于科索沃问题,德梅罗先生在最后一刻无法前来,为此,德梅罗先生深表遗憾和歉意。1998年12月,联合国和中国政府就已酝酿召开这次研讨会。在此,我谨代表联合国热烈欢迎各位,并衷心希望各位能充分参与进来,就防灾、减灾和灾害管理分享你们的经验,探讨扩大政府间技术交流的途径。此次与会人员有39位来自20个国家,32位来自联合国的各个机构和国际组织,还有56位来自…  相似文献   

20.
把握心志     
大概身在文化单位的原因,觉得真正文化人出身的“官”们中,不乏贤达之士。这种人没有俗官身上那股酸味,很有风骨和个性。几年前,写过一篇弘征先生的访谈文章,寄往《澳门日报》,大概是编辑在处理稿件时,交接失误,不慎将拙稿遗失,但我万万没有想到,就为这点小事,总编辑李鹏翥(梅萼华)先生亲笔给我写了两封信,一再道歉,并希望我能再寄,以为补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