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双十节”是中华民国的“国庆日”,蕴含着民众对国家性质认同的政治内涵.1937 ~ 1949年间,中共“双十节”纪念经历了从“加强团结”到“追求民主”、从隆重纪念到逐渐淡化甚至抛弃它“国庆日”内涵的变化.这个变化的轨迹始终与中国政治形势走向戚戚相关,可以说是该时期中国政治形势演变的风向标.  相似文献   

2.
梁衡 《新湘评论》2006,(10):60-60
十多年前,我写过一篇《“哇”字牌通讯》。是批评通讯写作的华而不实。这几年看稿多了.又发现一种“要”字牌言论。这种言论.几乎是把文件拆分成段,要这.要那,要读者去照办执行。结构也简单,一“要”到底,有时一篇能数出十多个“要”字。“哇”字牌通讯.透出一种“嗲”气、“浮”气,有做作之态;“要”字牌则不用装模作样.是直截了当的横气、霸气,一股强迫命令之气。  相似文献   

3.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一成语,源于《管子·权修篇》,曰:“一年之计,莫于树谷;十年之计,莫于树木;终身之计,莫于树人。”在这里,把“树人”视为“终身之计”,既说明育人周期之长,也道出了培养人才的艰辛和不易,所以发展到后来,人们干脆用“百年”来统领和归纳“树人”这一穷年皓首的生命历程。君不见,聪明绝顶的姜尚,80岁才出道为相,他在功成名就的同时付出了超过别人一生的光阴;潜心研读“八股文”的范进,也是到了垂垂老矣的时候,才被勉强录取“中了举”;至于孔乙己可就惨了,虽经过正规培训,会“茴香豆”的四种…  相似文献   

4.
农村费改税,被称之为自包产到户以来中国农村最大的一次改革行动。当年的包产到户,解开了捆绑八亿农民手脚的制度之“绳”,而今的费改税,则是给九亿农民穿上了一套法律之“甲”;“解绳”是把农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积极性释放出来,“穿甲”则是保护农民日益临近的幸福生活不被伤害。 农村经济发展了,农民手里有了几十余钱,囤里有了隔年之粮,满以为土地到手就“天下太平”了,可是不然,他们舒展了没几年的眉头又皱起来了:接蹲而来的乱收费,弄得他们穷于应付,甚至到了以死抗争的地步!他们的口袋被一些农村基层干部给盯上了。 向农民…  相似文献   

5.
丁伟 《世纪桥》2013,(6):49-54
1930年6月以后,中共中央推出了“七一六反军阀战争示威”、“八一反帝示威”、“九七反对白色恐怖示威”及“双十节拥护苏维埃政权运动示威”。在组织一系列大示威之际,共产党人深刻地,  相似文献   

6.
丁伟 《世纪桥》2013,(3):49-54
1930年6月以后,中共中央推出了“七一六反军阀战争示威”、“八一反帝示威”、“九七反对白色恐怖示威”及“双十节拥护苏维埃政权运动示威”。在组织一系列大示威之际,共产党人深刻地,  相似文献   

7.
几年未见的朋友相见,开口就反问 我:“怎么还搞政工呢?往行政工作这 边靠靠。”像这样的“关心”,我经过无 数次了,总是一笑了之。 我的这些朋友言下之意,是让我掌 握点“实权”,干些“实惠”的工作。 社会上有这样几句顺口溜:“十年个体 成富翁,十年厂长成股东,十年技术当 高工,十年政工两手空。”虽然,我手 头不太宽裕,但精神却很充实。回顾十 几年的政工历程。经历过困惑和迷茫、 尴尬与辛酸,饱尝了酸甜苦辣。在工 作实践中,我受益匪浅,有很多的人生 感悟,深深地爱上了这一行。 政工工作,我认为是讲“德”不讲 “得”…  相似文献   

8.
问:“双十节”快到了,林森要第一次以“国家元首”的身份参加各种庆典活动和官场应酬,哪有空来。难道“国事”还不如“私事”重要?  相似文献   

9.
陈鲁民 《前线》2010,(3):57-57
1940年2月1日。毛泽东曾在延安民众大会的讲演中十分自豪地说:“这里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三没有赌博,四没有娼妓,五没有小老婆,六没有叫花子,七没有结党营私之徒,八没有委靡不振之气,九没有人吃摩擦饭,十没有人发国难财。”这“十没有”确实反映了当时延安良好的党风、政风、民风,令人羡慕,使人向往。  相似文献   

10.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一成语,源于《管子·权修篇》,日:“一年之计,莫于树谷;十年之计,莫于树木;终身之计,莫于树人。”在这里,把“树人”视为“终身之计”,既说明育人周期之长,也道出了培养人才的艰辛和不易,所以发展到后来,人们干脆用“百年”来统领和归纳“树人”这一穷年皓首的生命历程。  相似文献   

11.
《先锋队》1994,(11)
“南北二乔”名之争1939年,香港《时事晚报》每天一篇社论,读后仿佛觉得自己置身于一个制高点上,增强了对中国前途和命运的乐观情绪。每天的社论均出自主笔乔木,这位乔木即是30多年后驰名世界的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团长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部长乔冠华。乔冠华...  相似文献   

12.
从党的十六大到十八大的十年,是四川“三农”发展的黄金时期,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从党的十六大到十八大的十年,是四川“三农”发展的黄金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实现了整体跨越,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总结回顾十年“三农”工作,对于开创农村改革发展新局面、加速农村全面小康建设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在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四川“三农”工作将谱写出更加绚丽的篇章。  相似文献   

13.
“肃贪”自古有“严令”刘忠元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历代的“有为之君”为了维护自己的”长治久安”,曾制定了一些“廉政肃贪”的法令,以巩固自己的统治。西汉惠帝、武帝时期,朝廷就规定:官吏若贪赃受贿,则一律处死,并陈尸市井示众。北魏孝文帝规定:官吏“在法十匹,...  相似文献   

14.
快乐大叔 《党课》2007,(2):92-94
2006年过去了,各行各业都在忙着总结,各种“十大”也陆续出炉。以国际广告业为例,在针对2006年所评选的“十大最具影响力广告”中,有两个广告引入了“中国概念”。另外还有两个广告创意也借鉴了“中国元素”。无怪乎有人惊呼:中国的影响力已经征服了国际广告业。在“十大最具影响力广告”中,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在去年年初率先在全球引入了“中国概念”,再有就是麦当劳快餐广告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也已成为其赢得中国以及整个东亚市场的“杀手铜”。  相似文献   

15.
《党建文汇》2014,(2):56-56
牦牛.温顺聪慧,是藏民们心中的“高原之舟”.它们的肉质鲜美无比.被誉为“肉牛之冠”。在位于西藏林芝地区的米林县吞布容村,有一个叫索朗的牧场主.他是方圆几十公里内有名的养高山牦牛的能手。  相似文献   

16.
《理论与当代》2012,(4):60-60
刘伟第2期的《南风窗》上撰文指出:2000年8月24日.湖北省监利县某乡的党委书记李昌平,在《南方周末》上发表了他写给国务院领导的信。在这封信中,李昌平对当时的“三农”危局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概括:“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这一“盛世危言”成为世纪之初各界对我国“三农”问题的基本印象。十余年过去,农业还“危险”吗?总结来看。经过这十余年的发展,就农民问题而言。当前我国农民已无税收负担之苦,却多出了消费之苦、精神之苦。就农村问题而言,乡村两级“集体”之穷并未得到根本改观;相比于城市,农村普遍还不够富裕;农民的收入虽然增长了。但还不能说真正富裕了。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14,(14):53-59
过去数十年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直在向全世界兜售自己的制度模式。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被美国鼓吹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灵丹妙药”,在移植国家先后遭遇了“水土不服”——“颜色革命”随着乌克兰的分裂动荡已基本褪色完毕;“阿拉伯之春”也随着埃及的冲突震荡、伊拉克和利比亚的枪炮声不断而演变成了“阿拉伯之冬”;即便是东南亚最以“民主”为自豪的泰国。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并通 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 议》。人们发现,与前十个“五年” 不同的是,不经意间,第十一个 “五年”由“计划”变成了“规 划”。从“计划”到“规划”,一字 之改,意味深长。  相似文献   

19.
韩洪泉 《党课参考》2023,(21):99-104
<正>1940年2月1日,毛泽东在延安民众讨汪大会上发表讲话时指出:“陕甘宁边区是全国最进步的地方,这里是民主的抗日根据地。这里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三没有赌博,四没有娼妓,五没有小老婆,六没有叫化子,七没有结党营私之徒,八没有萎靡不振之气,九没有人吃磨擦饭,十没有人发国难财,为什么要取消它呢?”陕甘宁边区这“十个没有”是党的初心使命的体现,是“延安作风”、延安精神的生动展示,与国统区的“西安作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相似文献   

20.
风靡全球的“绿色战略”薛荣久八十年代是世界环境保护意识崛起的十年,九十年代则是环境保护行动的十年。在世界市场上“绿色”产品走俏,“绿色战略”盛行,一场“绿色”革命方兴未艾。“绿色战略”的含意“绿色战略”由三部分构成;一是“绿色”产品;二是“绿色”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