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鲁迅早期的“立人”思想,是含有“取今”与“复古”的双重取向的。“民族原初生命力的归复”是鲁迅“复古”思想的内核。鲁迅的复古思想,显在地表现在几乎贯穿他一生的古代典籍搜集、辑校、整理活动之中,渗透在他早期的论文及以后的杂文创作中,更清晰地显现在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的创作之中。《故事新编》在承续鲁迅20世纪初就提出的“复古”思想的同时,体现了鲁迅思想中“批判”与“建构”的整体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曾经说过:他的心和鲁迅是相通的。的确,毛泽东最了解鲁迅。不论在鲁迅生前或者逝世以后,他对鲁迅的生平、思想和著作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在《论鲁迅》、《新民主主义论》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光辉著作中,对鲁迅作了崇高的评价和科学的论断,对鲁迅研究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台湾光复后,在大陆赴台文化人和台湾本省籍知识分子的共同努力下曾出现持续数年(1946—1948)的传播鲁迅文学与思想的文化“风潮”。1947年“二二八事件”及1948年许寿裳遇害后,左翼文化力量受到国民党当局打压,从而使得这一波的“鲁迅风潮”开始消退。这一时期,台湾的《民声日报》、《天南日报》、《民族报》、《台湾新生报》、《联合报》构成了一个由尊崇鲁迅到贬抑鲁迅的发展链条,生动具体地展示了台湾“鲁迅风潮”的消退和国民党退台之后“反鲁论述”兴起的动态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4.
鲁迅与宗教     
一九二七年,鲁迅在上海劳动大学所作题为《关于知识阶级》的演讲中,在谈到要批判地继承古代文化遗产时、打了个比方,说:“好象吃牛肉一样,不会吃了牛肉自己也即变成牛肉的”。从鲁迅思想发展的历程来看,情况正是这样。鲁迅早年接受了达尔文的进化论和尼采的“超人”哲学,但后来经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和投入阶级斗争洪流,他很快掌握了阶级论和历史唯物论,克服了庸俗进化论和超人哲学。鲁迅早年读的儒家  相似文献   

5.
卷首语     
当我们站在20世纪向21世纪迈进的转折年代,不难想起中国的文化思想巨匠鲁迅先生曾在其1907年所著的《文化偏至论》中,对中国文化更新改造总体设想的一句话:“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取今复古,另立新宗”。构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民主政治理论及建设途径,“别立新宗”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  相似文献   

6.
在鲁迅前期小说的总结集《呐喊》、《彷徨》中,他刻画了一系列知识分子形象,对他们给予了不同方式和程度的批判与同情,最终形象地表达了其著名的“立人”观念。本文通过分析鲁迅前期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力求阐明二者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逃跑的功能     
假如逃跑的功能也被剥夺“施以狮虎式的教育,他们就能用爪牙,施以牛羊式的教育,他们到万分危急时还会用一对可怜的角。然而我们所施的是什么式的教育呢,连小小的角也不能有,则大难临头,唯有兔子似的逃跑而已。“(鲁迅《南腔北调集·论“赴难“和“逃难“》)鲁迅先生虽是大贤哲,也有料想不到的地方,假如逃跑的功能也被剥夺了呢?近读袁诹《为洪华平什么反?》一文(载《杂文选刊》今年第3期):1958年9月9日,洪华  相似文献   

8.
司马光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之一,所撰《资治通鉴》是一部不朽的史学巨著。本文拟从《资治通鉴》和《温国司马文正公集》中的论史部分,对司马光的史学思想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早期异化论包含着实践的唯物主义的萌芽──兼论对费尔巴哈之超越庄建儿研究马克思实践观的形成侧重于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及《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研究,这是对的。但是作为同一时期著作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槁》也不能忽视。这部著作所体现的早期典型异...  相似文献   

10.
王昌忠 《求索》2007,(5):179-181
冯至诗集《十四行集》的现代主义精神除了体现在现代主义的思想意蕴外,还表现在现代主义美学风范上。戏剧化特质正是这种美学风范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分析戏剧化诗学观念、戏剧化诗思结构和戏剧表现手法的具体运用,可以看出《十四行集》戏剧化特质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1.
论陈白沙心学“似禅非禅”的佛教文化取向刘辛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中论述陈白沙心学思想时指出:“盖先生识趣近濂溪,而穷理不逮;学术类康节,而受用太早。质之圣门,难免欲速见小之病者也。似禅非禅,不必论矣。”(《陈献章集》第865页)这说明陈白沙在创立江门学...  相似文献   

12.
黄伟 《求索》2007,(12):194-196
本文从价值判断的角度认为《日瓦戈医生》(以下简称《日》)在中国五十年的接受和中国当代社会思想观念的演变密切相关。1958年以来,《日》在中国被认定为毒草与劣作。1985年以后,《日》的经典地位逐渐确立,但是,《日》之毒草论、劣作论仍然有个别持论者。《日》在中国从毒草、劣作到经典的历时演变折射了中国社会思想观念的演变。《日》在中国最终被推崇为经典除了其艺术因素之外,是其思想满足了中国读者的期待视野。1985年以后,《日》之毒草论、劣作论和经典论在中国的共时存在折射出中国社会多元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3.
侯长振 《前沿》2008,(5):188-190
《野草》是鲁迅对自己心灵深层的透视和观照,最能体现鲁迅的精神个性和思想特征。在自我毁灭中自我肯定,绝对的生命在此生或当下之行中绽放、无限回环,构成了《野草》所涵盖的悲剧美学。文章简要阐释了《野草》所蕴涵的死亡意识,并分析鲁迅性格形成的几种因素,试图从作品入手走进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4.
朱玉茹 《前沿》2013,(22):43-44
维特根斯坦早期与后期的哲学观有很大差异,在代表其早期思想的专著《逻辑哲学论》中,维特根斯坦从语言与逻辑的界限中将传统哲学归入沉默.  相似文献   

15.
荐书     
《创造》2011,(9):69-69
《历史的暗室》:后鲁迅时代的私家回忆 今年是鲁迅诞辰130周年,4月,先生之子周海婴作古,周海婴之子周令飞推出这本《历史的“暗室”——周海婴早期摄影集(1946-1956)》,数万张由周老于不同时间拍摄的珍贵摄影作品将与读者见面。  相似文献   

16.
于欣 《前沿》2008,(7):180-181
《太平经》作为早期道教经典,杂揉了天命论、天人感应、神仙方术等神秘主义内容,但其关于“德”的思想“以至道要德力教化愚人”,特别凸显了臣民之德在德治实施中的重要性和对臣民进行道德教化的必要性,表现出了同儒家德论传统之间的深厚渊源。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要矛盾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问题的辨析──与吉彦波同志商榷李荣海,王月光读了吉彦波同志发表干《桂海论丛》93年第一期的《论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及其特性》(以下简称古文)一文之后,对作者敢破敢立的精神感到敬佩。但是,对其所阐述的观点却实难苟同。...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思想史上一个疑案的解析——研究列宁的《论欧洲联邦口号》俞良早1924年12月,斯大林在《十月革命和俄国共产党人的策略》一文中提出,列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形成和提出了区别于马克思主义“同时胜利”论的“一国首先胜利”论。为了证明这个观点,他援引...  相似文献   

19.
尽管马克思没有系统地论述家庭,但他的家庭思想贯穿于唯物史观的形成始终。马克思的早期思想经历了从客观唯心主义到人本唯物主义,从人本唯物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的转变。在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形成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马克思早期的经典文本探索其家庭思想的演变轨迹。从浪漫主义向人本唯物主义转变时期,马克思通过《爱之书》、《歌之书》、《离婚法草案》、《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等初步阐发了他的家庭思想。从人本唯物主义向历史唯物主义转变时期,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神圣家族》中开始将婚姻与家庭等置于市民社会中考察,并对同时期的家庭思想进行了回应。在唯物史观的全面建立和问世阶段,马克思用崭新的视域通过《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珀歇论自杀》以及《共产党宣言》等全面阐述了他对资本主义家庭、两性关系等理解。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辑非鲁迅时代的杂文。 《中国当代杂文二百家》,选的是从1949至2009年60年间的杂文,起始年份已距鲁迅先生逝世13年了。编选者匠心独运,在所选400余篇上乘之作中,以胡风的杂文《鲁迅还活着》开篇,接上了鲁迅的“地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