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建 《青年论坛》2010,(6):7-10
文化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发挥着重要作用。文化生态系统中内含的各种具体文化形式,即主导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会给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力的支撑。主导文化确立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导向,精英文化是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动力,大众文化拓展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2.
徐艳芳 《传承》2010,(36):44-45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生态问题日益突显,生态文明成为世界发展的潮流。在中国,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和谐社会实现的重要因素。因此,党的十七大审时度势地将生态文明提高到了战略高度。经济是基础,科技是关键,法律是依据,制度是保障。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应从多方面入手,大力发展经济,促进科技进步,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运用经济、法律、制度等各种手段,将解决生态问题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时,新增加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布局由"四位一体"升华为"五位一体"。这一升华既有深刻的现实背景,又有深厚的理论根源。因此,我们可以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和自然界之间关系的理论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两个角度追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4.
袁欢 《新东方》2024,(1):83-88
生态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均在生态与社会主义的有机结合上作出了一定探索,推动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与绿色运动的发展。通过将二者进行比较不难发现,虽然二者均以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为目标,但在指导思想、致力于解决的矛盾问题以及实现生态目标的方式途径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生态社会主义以“生态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阐释了“资本主义两重矛盾”,并在具体实践中走上了改良折中的“第三条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在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的指引下,为解决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做出生态贡献,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特色路径。历史与现实证明,只有彻底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才能彻底解决生态危机。  相似文献   

5.
李国锋 《理论月刊》2014,(4):157-159,163
生态文明是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规律的人类文明的新阶段。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有其生成和存在的特定逻辑路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既是对人类持续数千年的农业文明的"否定之否定"形式的超越,是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螺旋式上升";在一定意义上,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又是一种后现代的"后工业文明",能够修复人与自然之间"新陈代谢的断裂"。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社会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建设生态文明提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的重大理论创新。实现世界观、自然观和价值观的转变,推动政治、经济和文化社会形态的转型,生态文明建设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抓住并运用好这一机遇,不仅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还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生态文明引领世界,为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做出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7.
林建 《今日中国论坛》2013,(Z1):26-27,34
本文从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出发,指出目前我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分析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面对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从生态伦理建设、生态经济建设以及生态治理建设三个方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治文化创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当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人民进行社会建设的目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与时俱进的提出了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新要求、新目标。十七大提出要准确把握时代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自觉遵循文化艺术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全面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及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廉政文化的新发展都体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治文化创新的必要性和时代要求。本文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治文化创新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治文化创新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治文化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西方绿党的生态理念鲜明地指出人类统一于自然界的整体性,承认自然界与人类的价值独立性和同一性,主张在尊重各种生命主体的利益和价值的基础上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大力促进人类与自然界的稳定、健康和进步,并且倡导建设一个各种关系都能得到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绿党生态理念的某些价值取向、思维路径以及其他积极思想可以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赵凤霞 《传承》2010,(18):144-145
西方绿党的生态理念鲜明地指出人类统一于自然界的整体性,承认自然界与人类的价值独立性和同一性,主张在尊重各种生命主体的利益和价值的基础上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大力促进人类与自然界的稳定、健康和进步,并且倡导建设一个各种关系都能得到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绿党生态理念的某些价值取向、思维路径以及其他积极思想可以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人文的回归:和谐社会视野中的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长清  胡帆 《前沿》2010,(11):147-149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同时也为实现生态文明提供了人文保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保障;安定有序、充满活力是构建生态文明的社会保障;诚信友爱、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生态文明的道德保障。  相似文献   

12.
工业文明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工业文明的弊端却导致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危机。人类社会产生了发展和生存的矛盾,正是矛盾的出现和解决推动了社会的前进。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3.
建设美丽中国,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为美丽中国梦凝聚价值认同、形塑生态道德、提供行为规范,从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永续发展。从人类文明史高度看,当代中国提出的生态文明具有丰富蕴含,这集中表现在:生态和谐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绿色生态是当代中国的有机构成;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的世界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道路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探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一面崭新的旗帜,是一条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条道路的理论基石就是自然辩证法。自然界基础地位的不可动摇是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道路的思想渊源;自然规律不可逾越是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道路的不二法则;自然辩证法则的不可复制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道路的研究方法;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可替代是探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道路的最终方向。这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道路的科学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张弘政 《传承》2012,(23):12-14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深刻领会“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思想,应从时代高度来理解科学发展观所体现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这一时代精神,从整体事业把握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所彰显的社会合理发展的历史追求,立足于人的自我约束和提升在全社会确立和践行生态文明理念。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新”必然体现在新的理念、新的建设目标、新的建设路径和新的制度保障等方面,为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描绘了美好画面.  相似文献   

17.
惠保德 《人民论坛》2012,(35):212-213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坚持以实践为基础,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立场,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全球性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因此,研究并解读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对于指导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加强生态建设,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正在成为当今世界的共识。通过加强生态建设构建生态文明,是当今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非传统模式的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发展道路的本质与核心。  相似文献   

19.
20.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种表述将生态文明提到了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并列的高度。虽然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已日渐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