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争使他们成为独臂、独腿将军。他们肩头上的将星,是血与火的铸造,是灵与肉的熔炼。 他们是战争的幸存者,是开国的猛将。他们所经历的战争残酷为历史罕见;他们身上的弹创累积起来,比任何国家将领身上的弹创都多。他们每人都有一部值得后代永远崇敬、永远纪念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在领导指挥中国革命战争的长期实践中,提炼并形成了丰富的军事思想,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维:在战略战术上,着眼灵活性;在战争发展的走向上,研究规律性;在战争主客观关系上,发挥自觉能动性;在战争局面的变化上,力求开创性;在战争胜负问题上,看重民众本源性。这些深刻的军事思想,体现了毛泽东的哲学思维特点:善于从实际出发把握敌我双方特点;善于在实践基础上进行思维加工和经验总结;善于把握历史逻辑,提出战略预见;善于辩证引导战争转化,走向克敌制胜。  相似文献   

3.
战争与疾病流行之间的密切关系早已为中外医学史家所熟知。历史上多次大规模的战争都常常伴随着传染病的爆发和蔓延,使士兵受到战争与疾病的双重折磨,并最终影响战局,从而改变人类历史。在多次战争中,因疾病而死亡的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关于人与战争胜负关系思想的论述,是毛泽东军事思想中最为精辟、最为生动、最为丰富的内容之一。他的观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战争是力量的竞赛,而人是战争力量的主要构成因素之一,也是战争力量的主宰者,要反对机械论和唯心论;强大的物质力量只是胜利的必要条件,还必须充分发挥人的自觉能动性,人是物质力量的运用者,战争指导者与战场指挥员的能力在一定条件下会决定成败;战争不只是军力的比赛,也是人心的较量,联系人民群众永远不会失败;对待战争的态度和战斗精神,是夺取胜利的重要保证,对于强大的敌人不要怕,要有"要打就打,打了再建设"的思想准备,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念,认识到勇敢是在战争中取胜的重要条件。今天重温毛泽东关于人与战争胜负关系的思想,充分认识战争胜负是战争力量竞赛的结果,战争胜负决定于战争综合力量对比,战争胜负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于人民军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工作,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思格斯阐述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揭示了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取代的历史大趋势,晚年又探索了经济相对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的可能性问题,这些思想是他们资本主义观科学性的体现。但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的生命力估计过低,对未来社会的一些设想在一定程度上混淆了抽象的可能性和现实的可能性,这是他们资本主义观局限性的体现。无论是其科学性或局限性,都对后世的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在看待中国经济发展问题上,体现了经济与政治的辩证关系;贯穿着实践第一的思想;彰显了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力军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凡读过《粟裕战争回忆录》的同志,无不为粟裕大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高超指挥艺术和精湛的军事理论所折服。那么,这部体现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军事著作是怎样完成的呢?笔者有幸在粟裕晚年担任他的秘书,愿把耳闻目睹的一些片断整理成文,以飨读者。粟裕下决心写战争回忆录,有一个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8.
《世纪桥》2017,(8)
朝鲜半岛在东北亚地区重要的地理位置使其自古便受到来自大陆和海洋两股势力的影响。历史上,半岛或受陆权控制从属于"华夷体制"之下;或被海权国家日本兼并沦为殖民地;更有甚者出现海陆权国家在此相互竞逐爆发战争的局面,其中1904年爆发的日俄战争便是海陆权相争的典型。这场战争体现了远东地区大国力量对比发生的变化,俄日矛盾不可调和走向对抗;崛起的日本一举跻身世界强国之列;衰落的晚清走向灭亡。可以说,围绕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地区展开的日俄战争对该地区大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地缘政治影响。  相似文献   

9.
1945年日本战败后,日本社会有识之士开始反思那场战争的前因后果以及战争责任问题。井上清教授、依田憙家教授、江口圭一教授对日本军国主义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日本著名精神医学家野田正彰和教育学者山田正行分别运用精神医学和心理学等理论与方法,对战争亲历者进行访谈,探究其深受战争影响的内心世界。一些原侵华日军官兵退伍后重返校园完成大学学业,继而从事侵华战争史研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披露了不少重要历史细节,他们提出的观点体现了自身对战争的深刻反思,也是对日本右翼势力否定侵略、美化战争的有力驳斥。  相似文献   

10.
陈云的对外开放思想是陈云经济思想在对外开放方面的展开,体现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的思想路线和思想方法,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务实性、稳妥性。陈云关于对外开放方面的言论,无论是从正面提出的,还是从反面提出的,都是以坚持对外开放为前提的,都是为了搞好对外开放、使对外开放朝着健康方向发展。陈云对外开放思想的核心、精髓,主要体现在辩证处理以下四个关系上:既要大胆开放,又要循序渐进;既要微观搞活,又要宏观管理;既要使对方有利可图,又要坚持以我为主;既要充分利用开放的积极成果,又要重视开放带来的消极后果。陈云对外开放思想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但历史形成的东西不等于是过时的东西,我们要从中提炼出那些反映基本国情,符合客观规律,在长时期内起作用的内容,使之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为我们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增强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男女战争     
快乐大叔 《党课》2012,(7):99-100
世界上的战争多种多样,但时间打得最长、参与人数最多的则是以两性为交战方的男女战争,而且至今看不出有任何结束的迹象。看破红尘的人固然也有,不过他们所占的人口比例极低,绝大多数还数红尘中人,于是可以说基本上是全球皆兵。什么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两次世界大战,与之相比都属于小巫见大巫了。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位伟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历史环境虽有共同之处,又有很多的差异,更何况邓小平对于毛泽东还有某种继承和发展的成分,所以二者的经济思想似乎在某种意义上有许多不可比之处。本文只是就两个人的经济思想作一个综述和分析,看看他们的经济思想对我们的经济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毛泽东经济思想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概括了毛泽东思想六个方面的内容。六个方面中虽然没有单列出毛泽东经济思想,但仔细分析,从中可以看出,不论是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  相似文献   

13.
正今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周年。这场大战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秩序和国际经济平衡。虽然历史大多赞颂男人们在战场上的丰功伟绩,却也无法抹去女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当时,世界各地的女性在不同的战线和岗位上投身战争。虽然那时的保守社会对女人扛枪上战场抱有偏见,  相似文献   

14.
霍启民 《世纪桥》2007,(11):5-5,7
在中国革命战争的历史上有很多"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样的经典战例。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视角分析"狭路相逢勇者胜"可以看出,毛泽东的战争动员思想是其前提基础,政治建设思想是其根本保证,军训管理思想是其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15.
周宝砚 《世纪桥》2015,(12):77-79
同样是二战发起国、战败国,但德日对战争罪责的态度却截然不同。战后的德国通过参观纳粹集中营及举行各种纪念活动,让德国人铭记历史;通过不断挖掘战争根源,让德国的国民精神得以新生;通过公开审判,让纳粹分子无处可藏;通过编写反应历史真相的教科书,让青年深受教育;通过对受害国大量赔偿,取得了受害国谅解。而日本严重歪曲侵略历史,粉饰其战争罪行;公开审判雷声大雨点小,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随意篡改历史教科书,误导下一代;全然无视受害国人民感情,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强行通过新安保法案,军国主义复辟大有市场;仅支付少量战争赔款,对民间赔偿几乎不与理睬。探寻两国对待战争的态度、做法,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对战争罪行真心悔过,才有利于取得受害国人民的谅解;只有对战争罪责有担当,才有利自身发展壮大;只有对战争灾难经常反省,才有利于激起人们对和平的渴望。  相似文献   

16.
杨名 《党史博采》2009,(4):10-12
朝鲜战争一直作为美苏全球冷战大背景中的一个局部的热战吸引着学者和人们的眼球,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关于朝鲜战争的研究掀起了一个又一个高潮.美国学者对此历史事件的研究是最早的,其公布了许多关于朝鲜战争的档案,同时许多当年参与朝鲜战争的军人和政客也参与到讨论中来.  相似文献   

17.
基于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的现实思考 ,毛泽东、邓小平提出经济分权思想 ,他们的思想在若干基本原则上体现出一致性。由于所处时代背景不同 ,他们各自论述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毛泽东侧重于“行政分权” ;邓小平则侧重于“分权让利 ,搞活企业”。比较他们经济分权思想 ,探索我党经济分权思想发展脉络 ,有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和深入把握当前党的经济体制改革政策。  相似文献   

18.
侵略“有功”还是有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代历史上,外国殖民主义者曾发动了多次侵华战争,同时从政治上、经济上、思想文化上极力向中国渗透。虽然由于中国人民前赴后继的斗争。它们没有能够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但仍逐渐控制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使中国半殖民地化地位不断加深。正是由于殖民主义者的侵略、压迫和掠夺,使本来已经落伍的近代中国社会变得更加贫穷和落后。但是,有些人却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主持中央军委工作以来,创造性地运用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深刻洞察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科学分析当今世界军事发展趋势,系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军建设的历史经验,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我军建设,抓紧做好打赢现代高技术战争的军事斗争准备的战略任务。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的有关论述,对于加快我军现代化建设进程,使之在未来现代高技术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20.
总结历史迎接未来孙大力拨乱反正,不但要体现在对诸多现实问题的正确处理上,而且要体现在对重大历史问题和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上,体现在全党对于重大历史是非的思想统一和团结一致上。因此,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久,党中央就开始了对于建国后历史的总结工作。一197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