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认为,自由与选择相伴相生,永不分离,选择不仅仅给了人们主观上的自由权,还意味着要对后果负责。自由和选择、责任之间的辩证思想不仅有着哲学上的思想价值,而且对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侯继芳 《工会论坛》2011,17(3):151-152
萨特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战后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他的哲学思想在西方世界有很大的影响,尤其他的自由思想在我国至今仍有市场。认识评价萨特的自由观,对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发扬个人的积极性,处理好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萨特那里 ,选择和责任这两个概念是同时共存的。人的自由就是作出选择 ,而选择必须承担由此而来的责任。前期萨特强调自主选择的绝对性和无条件性 ,到后期则承认社会境况对人的选择的制约作用 ;但他始终强调一个人必须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承担责任。在选择与责任的关系问题上 ,研究者中有若干对萨特自由思想的误解 ,需要一一辨析清楚  相似文献   

4.
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核心是自由,其自由哲学的核心是伦理自由观,即自由伦理学。萨特自由伦理学的内容是“行动、选择、责任”,以及由这三个环节构成的相对独立完整的思想和理论体系。这一体系有一定的合理性、历史的进步性和时代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萨特美学体现出来的人道主义精神有别于以往的人文主义思想:一方面表现为他的以存在主义思想奠基的对于弱小的个体生命的关怀有别于以往资产阶级人文主义的虚伪性;另一方面表现为他的以抽象的“自由”奠基的人道主义把对于个体生命之关怀导入虚无,这是萨特美学之人文主义思想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6.
几十年来 ,我国哲学界基本上把萨特存在主义哲学当作一种世界观哲学并加以认识和评价。其实 ,从其本然状态来看 ,与其说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世界观哲学 ,毋宁说它首先是一种道德哲学。这样的认识和评价 ,可能更符合实事求是的原则 ,更有利于提高相关研究、教学和宣传工作的科学性 ,最终有利于在更好地承当现代西方哲学教学和研究工作理应承当的既帮人求真、又助人致善的人文作用的同时 ,增强自身的生命力和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7.
萨特所说的生存或主观性,不是指人的精神或意识,而是指人的创造性活动.萨特关于自在与自为的学说超越了传统的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之争,除去了其中的形而上学成分,但并没有违背唯物主义的原则,并没有回复到唯心主义.那些指责萨特的自由观是唯心主义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  相似文献   

8.
《存在与虚无》的问世标志着萨特存在主义思想体系的形成,同时也标志着萨特身体现象学的出现。萨特身体现象学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即想象性的身体,身体的三维性和身体的整体化。而成为存在主义的内核,主要在存在主义的四个原则中体现,即第一原则:存在没有事先给我带来任何东西;第二原则:我负有全责——这是作为人的特权和负担;第三原则:焦虑是我自由的体验;第四原则:在宇宙中我独自做出决定。萨特身体现象学与他的身体特质、所处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有莫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近代政治思想语境中的政治自由是现代政治的基础,但在马克思的逻辑体系中,政治自由所存在的问题在于其背后的私有制的经济关系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对人类世界的异化,这些都进一步束缚了人类自由的实现。然而,资本主义社会所孕育的掘墓人,却能在共产党的引导之下逐渐对政治自由的经济基础进行瓦解,逐步走向纯粹自由人联合体的人类自由境地,此为马克思思想的内在逻辑,即从政治自由到人类自由的社会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0.
我们知道,存在主义是一种关于个人生存体验和生存信念的哲学。对于这种强调生活的个体性和内在性的哲学,中国学界有些人认为,它反映的不过是“二战”后西方社会的没落和其精神的严重危机,没有多少正面意义。仔细考察存在主义的标志人物之一萨特的文论之后,我们会发觉在他的思想体系中,中国儒家传统的那种积极入世的精神态度和责任观念贯穿始终,并成为其思想体系的主色调。  相似文献   

11.
萨特所谓"介入文学"的重要美学观点其实质可以概括为:介入就是揭露,揭露就是要改变.在萨特看来,写作就是要求自由,只要开始写作就已经介入了;阅读则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一项豪迈的协议,作家向读者的自由发出召唤以便使他的作品存在,读者的自由也反过来召唤作家的自由.萨特不仅将其狭义的"介入文学"的概念扩展为广义的"介入艺术"的概念,而且提出了"实践文学"和"整体文学"的概念,前者表现出萨特越来越强调实际行动的重要性,而后者则是指未来理想社会中将会产生的一种理想的文学.萨特整个美学观所依据的基础和高扬的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人的最高本质或最高价值--自由.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博士论文为我们建构了一个自由的体系,是一篇自由的宣言。自由具有偶然性之维,只有打破必然性命运的束缚,人才能获得自由。自由的基本因素是人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就是人的能动性之所在。马克思追求的自由是定在之中的自由,也就是现实性的自由。这种自由通过世界的哲学化和哲学的世界化来实现。  相似文献   

13.
在清末思想界,新闻自由思想占有重要的地位。梁启超以其办报之多,专论、见解之深刻,成为当时新闻自由思想的集大成者。梁启超的办报思想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发展时期:戊戌变法时期、辛亥革命前期、"五四"运动前期。其中第二个时期是梁启超新闻自由思想表现最为充分的时期。  相似文献   

14.
迁徙自由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迁徙自由 ,从形式上看包括本国内的迁徙自由和国际间的迁徙自由 ,从实质上看是指人们通过空间的移动来实现定居、探亲、访友、继承财产、留学、就业、旅游和其他目的的自由 ,是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的行动自由。迁徙自由权存在应有权利、法定权利和实有权利三种形态。迁徙自由权不是一种为所欲为的权利 ,必须受到法律的限制。  相似文献   

15.
恩格斯关于自由与必然的思想是批判地继承前人优秀思想遗产的结果。在恩格斯关于自由与必然的哲学思想中蕴涵的三个方面的辨证关系,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深刻的启示:一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树立科学的教育观;二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勤于学习、积极探索,努力认识和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三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善于运用教育理论和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相似文献   

16.
迁徙是动物趋利避害的一种本能,迁徙自由是人类维持生存与发展的一项基本人权。迁徙与"流动"、"迁移"等概念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不应混同使用。迁徙自由可从两个层面去理解:一方面,迁徙自由是一种主观意志自由,其主体不受其他外力左右或主导;另一方面,迁徙自由本质上要求权利的同等对待。迁徙自由的特性,既说明了迁徙自由不同于人身自由,需要得到宪法的独立确认,又充分彰显了迁徙自由的价值与宗旨。  相似文献   

17.
以赛亚·伯林在<两种自由概念>中提出了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在19世纪前后,理论和实践中对这两种自由的态度是不断变化的,以至于以自由为核心内容的法律家长主义在现实中的境况也有所不同.这两种自由都有其固有的缺陷,我们能看到法律家长主义的合理之处和不足.  相似文献   

18.
婚姻自由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婚姻自由原则是我国婚姻法的首要原则。婚姻自由包括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 ,二者不可偏废 ,共同构成了婚姻自由的完整内容。婚姻自由体现的是自然人对自己自由意志的支配 ,是婚姻内在价值的体现 ,是对婚姻自主权的肯定和界定。  相似文献   

19.
契约自由是合同法理论与制度的基石。发展市场经济必须弘扬契约自由 ,但同时必须限制契约自由 ,防止由于其被滥用造成对社会整体利益和竞争秩序的破坏。契约自由的滥用会生成垄断 ,障碍竞争 ,因此必然会受到反垄断公共政策及其立法的规制。中国的反垄断立法同时肩负着维护蕴涵于经济民主中的契约自由和防止契约自由滥用的双重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