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洪均 《理论月刊》2005,(5):51-53
胡林翼在担任湖北巡抚期间(1855-1861),针对湖北盐政的种种弊端,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整顿措施,取得了成功。胡林翼整顿湖北盐政的成功,一方面为清军镇压太平天国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使川盐完全占领了湖北市场,运销制度也突破了过去官督商销的模式。胡林翼因此被誉为“湘军之萧何”。  相似文献   

2.
曾长秋  刘劲松 《求索》2011,(10):255-257
被后人并称“曾胡”的曾国藩、胡林翼,在编练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志同道合,治军方略有诸多相似之处。二人由于家庭出身、仕途经历、性格特点等方面的不同,其治军方略也存在一些差异。求其同异,有助于对“足可为师资”的曾胡治军方略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论胡林翼整顿湖北捐输和杂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均 《理论月刊》2008,(6):53-55
本文以咸丰五年胡林翼署理湖北巡抚后,对湖北捐输和杂税的整顿为重点,对当时湖北的捐输、牙帖制度进行梳理,统计推算出咸丰五年后湖北捐税和牙帖收入.认为胡林翼整顿湖北捐输和杂税,为日后湘楚军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4.
曾国藩战略战术思想中的辩证因素易孟醇曾国藩率湘军最后击败太平军,“军容十万转风雷”,这固由多种原因所促成,而他指挥得宜,兵法娴熟,无疑是其重要原因之一。第一个重视和研究曾国藩兵法的,当推辛亥革命时期的蔡松坡将军。1911年夏,他辑曾国藩与胡林翼的治兵...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具有强烈的经世致用特征,蕴涵的"治世"精神和实践态度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因素,刘晏与胡林翼作为中国农业社会具有代表性的经世致用派官僚,虽相隔千年,人才思想却承继经世致用的学统,在人才实践上做出了突出贡献。研究刘晏、胡林翼人才思想与实践,对于当代社会人才治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曾胡治兵语录》中的用人思想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鄢圣华 《新东方》2005,(5):58-61
由蔡锷将军编辑的《曾胡治兵语录》在20世纪20年代曾是黄埔军校的教科书。这部书记录了清代中兴之臣曾国藩、胡林翼的治兵言论,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军事著作,本文试图对该书的用人思想作些阐发,以资借鉴者用。《曾胡兵法语录》(以下简称《语录》)共十三篇,其中第一篇《将材》和第二篇《用人》集中讲了曾、胡二人的用人思想。  相似文献   

7.
凡一个时代,一个地方大批人才的出现,除时代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外,必须有一个出类拔萃的领袖人物,并在斗争中获得胜利,得到发展,才有可能出现群星璀烂,英才济济的群体。 在中国近代百多年的历史上,湖南曾出现了五大人才群体。第一个人才群体是陶澍、贺长龄、贺熙龄、魏源等政治改革的启蒙派,主张“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从而成为中国学习西方文化的先行者。第二个人才群体是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彭  相似文献   

8.
每天上下班路过大街,看到一些小书店门前张贴的新书广告,五红花绿、光怪陆离,不少书目令人触目惊心。诸如《法西斯演义》、大毒枭《坤沙传》、《曾国藩》、《胡林翼》等以及解放后禁印的一些明、清色情小说的“足本”、“系列”。还有现代题材的《丰乳肥臀》、《女人是水做的》、《媚眼》、《白眼》、《无规则游戏》等等,不仅标题刺眼,驻足细看,周边吹捧的言词更是不打自招,使人气愤。为什么这些垃圾文字出版物敢于肆无忌惮地公然招摇过市呢?结论只能是财胆包天,贩卖精神鸦片能赚大钱!著名作家、《高山下的花环》作者李存深说得好…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把大学生基本道德素质教育扩展到国际范围。大学生参与国际竞争必备的基本道德素质主要是:以“诚实守信”为核心的“为人之德”,以“责任心”为核心的“为事之德”;以“爱国”为核心的“为民之德”;以“热爱生命,追求平等”为核心的“立身之德”。本文对“四德”实践的主要途径考评也作了论证。  相似文献   

10.
《求索》2003,(2)
湖南省湖湘文化研究基地是以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湖湘文化研究为方向的人文学术研究中心。该基地以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为依托。岳麓书院自北宋开宝九年(976年)正式创立,一直延续办学,不仅是湖湘文化渊源、发展之地,而且也是湖湘人才辈出之地,先后培养出王夫之、魏源、陶澍、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郭嵩焘、唐才常、蔡锷、杨昌济、毛泽东、蔡和森等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和教育家。因此,岳麓书院成为了湖湘文化辉煌历史的标志和象征。湖湘文化研究基地依托于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又有很好的现实基础和条件。近二十年来,岳麓书院一直受…  相似文献   

11.
《求索》2014,(0)
采用偏光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X射线能谱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酸解筛分、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等分析仪器和方法,对胡林翼故居宫保第遗址围墙夯土的岩相、胶结物化学成分、物相组成、有机物添加情况、夯土原料颗粒度分布及夯土中发现的粗粒状团聚体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胡林翼故居宫保第遗址围墙夯土主要由不同粒径的砾石、卵石、砂和胶结物所组成。其中,胶结物的主要成分为石英和碳酸钙。原材料主要有粗粒状的砾石、卵石、粒度较为分散的石英砂、和石灰。夯土中粗粒状团聚体其胶结物则主要有O、Si、Al、Ca等成分,遇稀盐酸不溶解,可能为原材料在拌合夯筑过程中形成的水硬性水化硅酸钙和水化铝酸钙。  相似文献   

12.
自汉始,以先秦儒学为基础之哲学体系,遂为影响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之核心思想,其“道”、“贤”、“公”、“君子”、“闻达”等内容,为后世政治制度阐幽发凡,对“求至公”、“举贤才”、“尚君权”、“重声名”之科举思想之产生、发展与变迁,影响深远.以禄进贤,士人心性虽有万千气象之变化,或循君子贤士之道,自爱强志以求仁达;或饰正藏邪,巧言令色以图仕禄.然而,科举制度之总体设计,首重遴选严守儒家传统精神之士子“入仕”治政,故而科举思想正在于继承与阐发先秦儒学之价值核心,儒学最终得以走上制度化之昌盛,也正是借助了科举这一外在形式中之内在价值要求而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3.
"第五代人":自身特点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五代人”:当代中国的新族群 “第五代人”之优势与不足 “第五代人”之“后物质主义”的价值取向 青年文化对社会的“反哺”功能将大大增强 “第五代人”价值观的分化之势 “第五代人”价值观的趋同之势  相似文献   

14.
“王学”以“止于至善”为价值追求,通过“致良知”的道德践履以成德成圣,在“格致诚正修”的“尊德性”与“道问学”中,蕴含着“伪善”的对治之法,也揭示出“伪善”的成因机理。根据“王学”“一则诚,二则伪”的观点,从知志之辨、知行之辨、觉愿之辨、义利之辨、公私之辨五个维度,可探析伪善是割裂知志、知行、觉愿、义利、公私等内在统一而致的恶,亦证其德性与德行的分离是致良知工夫不切之故。  相似文献   

15.
刘福享 《创造》2009,(1):45-45
“为民之德,为民之情,为民之能。”三者相互关联,互为作用,它们共同铺就了为民之“道”。“德”为官之魂,只有为民之德打牢了,对老百姓的感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情”,  相似文献   

16.
魏晋玄学在儒道会通的背景下兴起,“以无为本”逐渐成为时代共识。王弼从道的运动入手,将“无”视为“道”之“隐”,将“有”视为“道”之“显”在于世,推进了对“无”的认识,建立起“以无为本”“崇本息末”,“以无为用”“崇本举末”的完整思想体系。王弼这一“举本统末”的思想体系,是整个魏晋玄学的理论最强音,不仅是为了探求对本体之“道”的观照,更是为了关注“道”之在世,关注处身其中的现实人生,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邹元江 《新东方》2012,(3):11-13
成中英先生对《老子》道之意象的解释有诸多可以讨论的问题。不能将具象的“水”“婴儿”“母亲”“朴”确指为“道”的意象,亦不能将“朴散为器”的“器”确指为显现“道”之无形无名的“确定的器皿”,因为这种对“道”之意象的确定明晰的解释是无效的,对“道”之意象的“正名”(立言),正是对“道”之“无名”的限定。因此,使“道”具象化,“道”的“实体的次序和概念也变得便于界定和描述”这种说法也是不能成立的。而认为某物“反映了道”,这也是将“道”视作独立于意识的客观存在,即某物可成为反映“道”的对应物。显然,这是将非对象化的“道”加以对象化、客体化和实体化。  相似文献   

18.
黄侃先生在其《训诂讲词》中谈到训诂内容时 ,提出了“本有之训诂”、“后起之训诂”、“独立之训诂”、“隶属之训诂”、“说字之训诂”、“解文之训诂”、“小学训诂”、“经学训诂”诸概念 ,是对古汉语训诂材料或从发展演变角度作动态分析 ,或从词义特征角度作相对静止的分析而进行的分类。这样的分类 ,反映了黄侃对词义系统要素的不同属性的分析 ,也反映了他对词义的基本特征的认识。借助现代语义学的研究成果 ,尝试把古汉语训诂材料中词的词义纳入层次框架进行分析 ,我们也许能使这些认识更加丰满一些。在语言研究中 ,不同层次的语言单…  相似文献   

19.
作者认为,辩证法作为人类认识之网,它不仅必须有“纲”,而且需要有“目”。如果说,阴阳对立统一是王夫之辩证法体系之“纲”,那么,“一多”、“同异”、“有无”、“体用”、“动静”、“常变”等范畴,就是王夫之辩证法网上的纽结。作者就“一多”、“同异”、“有无”、“体用”四对范畴,进行了着重的论述和分析,说明王夫之在这些方面是怎样批判和继承前人的思想,又是怎样对之加以改造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20.
烈山氏,或云“传说时代”的一个人物,或云系“炎帝神农氏”之别号,皆本于传说或神语。虽无足实之佐证,但从所传“事迹”观察,烈山氏”,或“炎帝”,“神农氏”处在人类社会由采集、渔狩的获取经济,转入农耕定居的生产性经济的时代。作为这一时代的象征,“烈山氏”,或“炎帝”、“神农氏”,是古人观念形态上的“人”,并与传说中的黄帝齐名,完全是应该的,否则,我们何以言为“炎黄子孙”呢?这个问题,我有另文论及,恕不赘述。本文仅就己意,对“烈山”、“烈山氏”之名源或名义,谈谈与所传“烈山氏”之得名的不同认识或理解。(一)“烈山氏”名源于“烈山”之置疑揆诸史籍,“烈山氏”作为“炎帝”或“神农氏”之别名,与“炎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