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和西方相比,中国的法律的意义从古至今意义都更多地体现在其“工具”价值上,对法的阐释也大都从“制度”层面入手,而没有充分考查社会公众对法律本身的内心体验和实际需要。而当法律能够适当并且正确地表达了全体社会公众的普遍共同的精神.情感、意识时,法律信仰才能够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2.
浅析语言与法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对于法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从语言和语言学的角度来阐释语言与法律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陈木逢 《政法学刊》2001,18(3):91-94
语言的词语锤炼一定要把握词语的确切内涵,区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衡量词语的分量轻重,分辨词语的范围大小,弄清词语的语体特点,重视词语的对象搭配,注意词语的声音协调。  相似文献   

4.
语言哲学与法律语言规范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从对世界的本体认识转向对语言本身认识的语言哲学,在语言和世界的关系之宏观层面的认识论上,在理想语言设计之中观层面的方法论上,其对法律语言规范化研究具有无可替代的重大意义.特别是其语言意义的理论和学说,在微观层面的操作上,可以直接指导法律语言规范化对具体语言问题的研究.不过,中外任何学科的学者之所以没有探讨过语言哲学和法律语言之问的关系,主要应该归因于这个课题的复杂性和跨越性.  相似文献   

5.
法律语言是法律文化形成和传播的方式与手段,法律文化是法律语言存在的背景和环境,在我国诸多的法律职业中,律师使用的法律语言有着自己的特点,这些都展现了不同的法律文化.本文将详细解读律师语言中的特点,来探讨其背后分别展现的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6.
语言作为法律载体,它的规范化使用是立法、司法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强调法律语言的规范化,是基于3点认识:法律语言规范化的重要性、迫切性、艰巨性。  相似文献   

7.
论法律语言的模糊性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法律与语言之间的同生共存关系。在论证模糊性是语言的固有属性的前提下提出作为语言变体之一的法律语言必然具有语义模糊性。最后论述了法律语言的模糊性的成因。  相似文献   

8.
9.
金融衍生工具在促进金融全球化发展的同时,也为风险的积聚提供了可能,其巨大的风险也逐渐引起各国监管机构的重视。尤其是随着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竞争在中国的展开,这一市场的高风险性.低透明度等特征,都对配套的法律制度提出了特殊要求.而在当前,我国的相应立法还很不健全,因此,法律制度的完善已成为这一市场健康稳健发展的迫切需求。然而,法学界对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法律制度,尤其是监管法律制度的理论支持却显有不足。基于以上考虑,本文对国际金融衍生工具法律监管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依法治国,顾名思义,依照法律来治理国家,此处的"法"既包括作为根本大法的宪法,也包括其他普通法律。法律作为治理国家所依照的对象,到底应该把它当作一个工具,还是一个目的?这个问题的答案直接决定了法治能否走向正轨,也关乎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追求精确的目标使法律发展出了一套专门语言,这种语言在许多方面与日常语言不同。法律的科学化带来了法律语言的技术化,法律语言作为专家语言日益与日常语言分离,伴随这种分离的是生活世界与系统的分离。语言是存在的家,生活世界存在于日常语言中,技术语言泛化带来生活世界的殖民化。法的现代性问题源于语言的分裂。交往行动与日常语言密不可分,只有实现技术语言与日常语言的有机融合,才能实现沟通理性对工具理性的治理。  相似文献   

12.
金融衍生工具的法律规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在我国发展金融衍生工具市场、交易、监管中面临的若干法律问题,并对我国在金融衍生工具市场、交易、监管的法律规制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法律工具主义与法律价值主义作为两种不同的价值理念其对中国当下的法治建设起着不同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法律工具主义和法律价值主义的比对,进而提出中国法治发展的展望,以期在今后的法治建设中用更加合理的手段,充分发挥法律价值主义的作用,尽快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14.
澳门基本法确定了澳门回归后双语制法律语言模式, 即将中文和葡文同时确定为用以行政、立法和司法的正式语言, 这是一个与澳门基本法、与澳门的前程密切相关的重大政策、法律问题。本文阐述了中葡双语法律语言模式是顺利实施基本法的必备条件与可靠保证, 并从提高澳门原有法律翻译的质量, 抓紧推行和完善以双语行政、立法和司法, 制定语言政策及其实施计划等方面对加速澳门双语法律语言制的建设和完善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规范技术和语言权力——语言在法律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少华 《法商研究》2006,23(6):130-139
语言之外不存在法。只有通过语言,观念形态的规范才能被深深地镶嵌到国家政治制度的架构之中。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法律之治正是借助于语言的社会功能来实现的。语言是法律传递价值的手段,并形成法律的概念和逻辑,从而为法律提供特有的思考手段。但是,由于语言本身存在某些缺陷,使其无法完全满足法律表达的需要;加之,语言的界限就是人类认识的界限,以语言表达的法律必然出现“理性不及”的状况。因此,必须以司法者的语言技术克服立法语言的表达困境,这是法律解释之必要性的最充足理由。  相似文献   

16.
程伟 《行政与法》2013,(2):110-113
法律语言是人类社会众多语言中的一种,运用法律语言是为了建立法律权威,实现法治,最终实现司法公正.就刑事诉讼范围内法律语言的运用来说,兼有静态上的言词原则和动态上的法律解释两个方面.司法公正是司法自身追求的理想价值,是维护法律尊严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促进社会进步从而实现法治国家的需要.司法公正的实现有多种进路可以选择,以法律语言为视角进行省察,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论述如何运用法律语言实现刑事司法公正,应成为我国司法改革与法治建设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7.
“在另一个人民法庭。法官实在无法向当事人解释清楚什么是‘辩论权’。因此说辩论权就是‘你可以吵架,但不能骂人’。”  相似文献   

18.
法律所具有的强制性和权威性对法律语言提出了精准为要的要求。精确不一定就意味着极度清晰,它也可能包括采用适当程度的模糊性。近年来,法律语言的模糊性特征引起了广泛关注。从法律语言的模糊现象入手,分析其存在的原因,论述其不可避免性。  相似文献   

19.
法律战作为信息化条件下武警部队的重要战斗方式,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利益。军事法律语言是法律战最基础最有力的武器,只有正确规范、合理灵活地运用军事法律语言,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其软杀伤作用,赢得政治上、军事上、道义上、经济上的全胜,提高战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法律的道德论证——一个语言哲学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强 《法律科学》2006,24(5):17-24
对法律进行道德论证会遇到“明希豪森困境”和“休谟问题”的干扰,语言学规则为法律论证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虽然语言学论证中也会有诸如概念含义过于复杂等困难,但是,作为一种不同于传统法律论证理论,其所提供的解释视角和评判标准则是很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