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4 毫秒
1.
本文着重从年龄、毒物种类、死亡性质、中毒途径等方面对596例农村中毒死亡案件进行了统计分析,报道如下,以供同仁参考。 1 资料统计 本文资料来源于本市自1983年~1996年间受理的中毒死亡案件,每例均有完整的尸检和毒物分析报告。  相似文献   

2.
对CO中毒死亡案件的判定,主要是依据血碳氧血红蛋白(COHb)浓度。但在实际案例中,会遇到血COHb浓度低于致死浓度的情况,从而对CO中毒死亡的判定带来了一定困难。本文通过分析49例CO中毒死亡案件的法医学特点,  相似文献   

3.
中毒死亡案件的法医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中毒性死亡案件和与中毒死亡有关的医疗纠纷案件的法医学特点,探讨此类案件的防护重点和鉴定要点。方法对四川大学法医学院1985~2004年106例中毒死亡尸体剖验病理材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性别:男性61例,女性45例,男女比例1.36:1;年龄:以21~40岁年龄组(60.38%)为主;死亡方式:意外死亡最多见(52.83%),其次为自杀(33.02%)和他杀(14.15%);死亡原因:CO中毒、有机磷类中毒、毒鼠强及药物中毒多见(72.64%);医疗纠纷:发生医疗不当12例(11.32%),7例为医源性中毒性医疗纠纷,5例为中毒后在医院抢救中发生的医疗纠纷,主要发生于乡镇医院和县级医院(83.33%)。结论加强毒物的管理、提高安全意识、加强法制教育、增加生产安全等是减少中毒性死亡的重要手段。提高城乡医疗水平,加强中毒急诊抢救临床技能是防止中毒性医疗纠纷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毒鼠强中毒9例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毒鼠强中毒案件时有发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观察了9例毒鼠强中毒案例,拟通过中毒后临床症状、中毒死亡尸体征象的观察,对现场案件性质、中毒原因的分析以及现场抢救有所帮助。1资料介绍收集的9例中毒人员年龄在2.5岁53岁,其中男性5人,女性4人;死亡6人,存活3人,死亡6人中男性5人,女性1人,存活的3人均为女性;9例中毒人员中,被他人投毒而中毒(死亡)8人,服毒自杀1人。2临床症状中毒死亡6人中,有3人分别在医院抢救3h、36h、20d后死亡,2人为当场死亡,1人中毒后死亡时间不详。中…  相似文献   

5.
浅述由中毒性案件引致的医疗纠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毒性案件是法医学鉴定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中毒法医学鉴定的任务主要是解决是否中毒、中毒时间、毒物种类及毒物量、案件性质等。然而随着人们的医疗意识的增强,近年来由中毒后产生的医疗纠纷案件时有报道,尤其集中在患者的死亡是由中毒直接导致,还是由医疗行为的不当引起。这为中毒的法医学鉴定提出了新的课题。由于中毒性案件的鉴定有时本身就存在相当大的难度,病史采集的不确定性及中毒者不配合治疗又可使这类案件更加复杂,因此,中毒引起的医疗过失的判断主要还是遵循中毒性疾病的诊治原则。笔者就我院发生的中毒救治医疗纠纷案件,结…  相似文献   

6.
中毒性案件是法医学鉴定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中毒法医学鉴定的任务主要是解决是否中毒、中毒时间、毒物种类及毒物量、案件性质等。然而随着人们的医疗意识的增强.近年来由中毒后产生的医疗纠纷案件时有报道.尤其集中在患者的死亡是由中毒直接导致.还是由医疗行为的不当引起。这为中毒的法医学鉴定提出了新的课题。由于中毒性案件的鉴定有时本身就存在相当大的难度.病史采集的不确定性及中毒者不配合治疗又可使这类案件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中毒性死亡案件和与中毒死亡有关的医疗纠纷案件的法医学特点,探讨此类案件的防护重点和鉴定要点。方法 对四川大学法医学院1985~2004年106例中毒死亡尸体剖验病理材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性别:男性61例,女性45例。男女比例1.36:1;年龄:以21—40岁年龄组(60.38%)为主;死亡方式:意外死亡最多见(52.83%),其次为自杀(33.02%)和他杀(14.15%);死亡原因:CO中毒、有机磷类中毒、毒鼠强及药物中毒多见(72.64%);医疗纠纷:发生医疗不当12例(11.32%),7例为医源性中毒性医疗纠纷。5例为中毒后在医院抢救中发生的医疗纠纷,主要发生于乡镇医院和县级医院(83.33%)。结论 加强毒物的管理、提高安全意识、加强法制教育、增加生产安全等是减少中毒性死亡的重要手段。提高城乡医疗水平.加强中毒急诊抢救临床技能是防止中毒性医疗纠纷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正正确判断一氧化碳(CO)中毒死亡,对案件性质的判断有重要的意义。为探讨涉及死亡案件的CO中毒案例的特点,本文通过对53例尸检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旨在为这类案例的特点及其死因鉴定提供参考借鉴。1案例资料1.1案例来源本文53例CO中毒死亡的案例,均为本法医室1998年至2013年间受理鉴定的尸检案例。所有案例均已经检验确定系CO中毒死亡,或死者原有疾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分析氯化琥珀胆碱中毒案件的法医学表现,以期提高氯化琥珀胆碱中毒的检验鉴定。方法收集54例氯化琥珀胆碱中毒案例,通过病理学、毒理学变化及案件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氯化琥珀胆碱中毒的检验鉴定规律。结果氯化琥珀胆碱中毒的病理学表现以急性肺淤血、肺水肿等一般猝死改变为主,部分死者心肌排列紊乱及断裂。死者心血中均检见琥珀胆碱成分,皮肤组织部分检见琥珀胆碱成分。结论氯化琥珀胆碱中毒具有死亡快、手段隐蔽、难以抢救、易漏检等特点。对于猝死案件、死因可疑案件应将氯化琥珀胆碱作为常规检验指标,防止此类案件的未检或漏检。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食用含三聚氰胺的奶粉中毒死亡患儿的病历材料,为此类中毒案件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参考。方法选取6例因食用某品牌含三聚氰胺的奶粉中毒死亡患儿的病历材料,从中毒症状、影像学和血生化检查以及转归情况进行归纳分析。结果中毒患儿年龄在8个月左右,主要因泌尿系统结石梗阻尿路引起少尿、无尿等中毒症状,最终因急性肾功能衰竭或其他并发症导致死亡,血清BUN和Cr均异常升高。结论结合三聚氰胺的毒理作用,推断6例患儿的死亡与三聚氰胺中毒有关。  相似文献   

11.
从几年来安徽省发生的全部投毒案件和已破投毒案件的检验结果看,绝大部分投毒药物为毒鼠强。因此,掌握毒鼠强的中毒特点在投毒案件的侦查工作中非常重要。毒鼠强中毒的主要临床症状和尸体征象 1997年6月30日,安徽省和县南笼山南北武术学校发生一起特大投毒案,130名学员早餐后中毒,其中7人死亡。后经化验证实致毒物是毒鼠强。本次中毒的特点是毒性发作快,均  相似文献   

12.
正含碳物质燃烧不全会产生CO,其引起的中毒俗称"煤气中毒",每年因CO中毒而死亡者居各种外中毒死亡之首。CO中毒死亡的法医学检验,依据现场勘查和尸体表面及解剖所特有的尸体现象外,不难判明其死因。但在法医实践中也会遇到尸体中毒征象不明显、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饱和度低、甚至为阴性结果的案例,该类案件需要引起法医鉴定人的高度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天然气不完全燃烧后废气中毒案件特点,为法医学鉴定以及事故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4—2013年间上海市闵行区天然气不完全燃烧后废气中毒案件22例,从死亡人员一般情况、案件发生时段及天气、现场情况、尸体检验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例案件中,男性死者15人,女性死者16人,年龄在2~82岁,事发时间主要在1和2月(各8例),事发地点基本在小面积公寓房(21例),所有案件中使用燃气热水器时排气口旁均留有较宽的缝隙。结论通风窗口在燃气热水器排气口旁边的小面积公寓房易发生天然气不完全燃烧后废气中毒事故,在寒冷季节应注意废气中毒现场的勘察。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江苏省徐州市发生的投毒案件,其性质主要有以下两类:一是以杀人为目的的案件约占80%。二是针对特定或不特定人、人群或牲畜的报复案件约占20%。已破8起案件的特点作案手段隐蔽,报案时间较晚 8起案件全部发生在农村地区,由于农民受害者或其家人受科学文化知识水平的限制,无一起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且由于抢救中毒现场变动大,勘查现场中难以提取到直接认定作案的痕迹物证。在8起投毒案件中有4起为系列投毒案,其中“1999·09·28”沛县鹿楼乡阎花山村系列投毒案,在长达18个月的时间里,受害人家中17次被犯罪分子投放毒物,家人、牲畜反复中毒,造成3人相继死亡后,村民才向公安机关举报。另8起案件勘查现场时全部为变动现场,无一起提取对排除、认定作案嫌疑人有价值的痕迹物证。  相似文献   

15.
在农村因农药而致使中毒的案例多有发生,但如何根据现场遗留物证及案情来确定是否为误食或者投毒却很困难,在本案中笔者经过详细的现场勘查,根据现场遗留物证的检验,采取模拟实验重现现场情况,成功破获了一起因家庭纠纷投毒致人死亡的案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农药、鼠药等在农村生产、生活中经常使用。利用农药危害人、畜的案件在该县农村多次发生。自1997年以来,在破获的10例农村社区投毒杀人案件·55·中,致受害人死亡案件共7例,1案死1人,共计7人,其中未成年人1名;经及时抢救未死亡的2例;及时发现饮食有疑,未导致中毒的1例。1 10例投毒杀人案件资料1.1被害人群体状况受害人12人(其中1案2人的2例,其他为1案1人),年龄在7~66岁之间,男性8人,女性4人;其中未成年人3名。文化程度层次不一,均是农民。家庭经济状况较好7例,一般1例,较差2例。1.2犯罪分子群体状况犯罪嫌疑人11人(其中1案2人1例,其余1案1…  相似文献   

17.
侦查中存在的问题2000年广东省利用毒鼠强侵害人身安全案件还只有十余起,2002年就发展到43起,造成28人死亡、368人中毒。利用毒鼠强投毒案件虽然数量不多,但是造成大量无辜群众中毒,社会危害极其严重,影响十分恶劣,甚至在一些地方造成恐慌,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如2000年1月1日江门市江海区茂记茶楼中毒案造成群众1死6伤;2001年12月20日广州白云区置盛服装厂食堂投毒案造成53名员工中毒;2002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监管场所非正常死亡案例进行筛选、收集,分析其影响因素及法医学特点。方法收集某鉴定中心2000—2015年间受理的监管场所在押人员非正常死亡案例25例,从性别、年龄、历年发案数、死亡原因、死亡方式等方面分析其特征,并对公安类监管场所和监狱类场所的案件性质进行对比。结果涉案死者均为男性,中青年人群为高危人群,历年发案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公安类监管场所的伤害案件发生率(64.7%)大于监狱类场所(12.5%),而监狱类场所的自杀率(62.5%)高于公安类(23.5%)。死亡原因以损伤和窒息为主,其他还有中毒和电击等。结论监管场所非正常死亡案件暴露出执法不规范、监管有漏洞、医疗水平差等问题。进行全面、细致的尸体解剖对于查明此类案件的死因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作者曾遇一宗80余人集体毒鼠强中毒,无一例死亡的案件.现将有完整临床资料的51例,整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GC/ECD法测定生物检材中溴敌隆和大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据统计,本省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溴敌隆(Bromadiolone)、大隆(Brodifacoum)抗凝血杀鼠剂开始出现,且利用溴敌隆和大隆投毒的案件也呈上升的趋势。由于溴敌隆、大隆均属羟基香豆素类杀鼠剂,是慢性高毒抗凝血杀鼠药,从开始中毒到死亡的时间均较长。从5起案件的情况调查,中毒症状主要是口、鼻腔出血,大、小便出血,阴道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