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史天地》2007,(8):25-26
毛泽东认为林彪毕业黄埔,可当重任 林彪认为毛泽东学识好,对官兵有吸引力 1928年4月下旬,在井冈山茨坪开会。 林彪在会上慷慨陈词:“敌人来进攻,红军集中打敌人;敌人打走了,消灭了,红军就分散做群众工作,打土豪分田地,组织赤卫队,建立苏维埃。”  相似文献   

2.
“文化大革命”之初,毛泽东找邓小平谈话,要他同林彪搞好关系。但邓小平同林彪搞不到一起去。他同林彪谈了一次,就谈崩了。邓小平为林彪所不容,林彪与江青勾结起来,把刘少奇、邓小平绑在一起,攻击、批判不断升级。  相似文献   

3.
黄瑶 《党史博览》2013,(10):55-56
1969年10月19日。住在苏州的林彪题写了“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克己复礼”的条幅赠送给叶群。三天后。叶群又题写了同样内容的条幅赠送给林彪。在“批林批孔”运动中,有人曾把这一件事说成是林彪企图搞复辟。这样说未免简单化、脸谱化。没有任何说服力。那么。林彪夫妇为什么要互题“克己复礼”呢?让我们“穿越”到那个年代。看一看当时的国内外形势和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4.
舒云 《党史博览》2009,(6):25-29
林彪最担心的是塔山 防守塔山的四纵任务很重。他们直接面向锦西,成为阻止国民党军北上增援锦州的第一道屏障。林彪对四纵司令员吴克华说:拿不下锦州,军委要我的脑袋;守不住塔山,我要你的脑袋!话是这么说,一向慎重的林彪把主力一纵放在四纵的后面,双保险。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先进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提升民族素质的重要作用。在残酷的民族解放战争中,毛泽东把抗日的文化战线与武装战线放到同等重要位置,谓之“文武两个战线”。他说:“我们要战胜敌人,首先要依靠手里拿枪的军队。但是仅仅有这种军队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文化的军队。这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  相似文献   

6.
我们要战胜敌人,首先要依靠手里拿枪的军队。但是仅仅有这种军队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文化的军队,这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  相似文献   

7.
周恩来在﹃文革﹄中保护老干部的历史功勋盛明“文化大革命”中,周恩来和其他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始终围绕要不要党的领导,要不要稳定军队,应不应该把老干部都打倒三个原则性问题,与林彪、四人帮一伙进行了艰苦不懈的斗争。林彪、四人帮一伙要实现其篡党夺权的阴谋...  相似文献   

8.
咱“两小”喝干这杯茅台酒吧 1969年10月,林彪一伙要把“中国第二号走资派”邓小平下放到江西劳动。江西的省革委主任程世清是跟随林彪的。周恩来察觉了他们的险恶用心。为了保护邓小平,他煞费苦心,在邓小平被押赴江西的前几天给江西省革委主任打去电话。总理知道这个电话是不好打的,一根黑线直接连到林彪那里,而林彪是写进党章的毛泽东主席的接班人,必须巧妙地与林彪、“四人帮”一  相似文献   

9.
1927年7月4日晚,国民党反动军警将一个年轻的革命者押赴刑场。面对敌人的屠刀,这位革命者昂首挺胸,视死如归。敌人喝令他跪下,他巍然屹立,毫不理会。几个敌人强把他按下去。但敌人刚一松手,这位革命者一跃而起。敌人恼羞成怒,再一次将他强按在地,以乱刀残忍地将他砍死。这位壮烈牺牲的革命者就是陈独秀的长子陈延年。  相似文献   

10.
“部队要稳定,要坚守岗位,不能让张春桥调一兵一卒。”1967年春,南京军区党委就“三支两军”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向党中央作过一次检查。张春桥看了检查后,指责“上纲上线不够”,企图把许世友和南京军区党委一棍子打死。周恩来听说后指出:“上纲太高了,往军队脸上抹黑,只能使阶级敌人高兴。”由于周恩来出面说话,张春桥才悻悻作罢。1967年初,身兼新成立的上海市革命委员会主任的张春桥,向党中央提出,要求派陆军第27军进驻上海,支持夺权斗争。许世友坚决不同意,口述一份电报,发给毛泽东、林彪:“张春桥建议不妥……我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党的建设》2012,(4):31-33
在我们为中国人民解放的斗争中,有各种的战线,就中也可以说有文武两个战线,这就是文化战线和军事战线。我们要战胜敌人,首先要依靠手里拿枪的军队。但是仅仅有这种军队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文化的军队,这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  相似文献   

12.
在1960年9月14日至10月20日召开的军委扩大会议上,林彪借机开展了对总政治部主任谭政等人的批判,做出了《中共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关于谭政同志错误的决议》。 林彪提出了学习毛泽东著作“背警句”的主张。强调说:“我主张要背一点东西,首先是把毛泽东同志的著作中最精辟最重要的话背下来。脑子里就是要记住那么几条。”  相似文献   

13.
“文化大革命”中,贺龙遭到林彪的陷害。毛泽东从一开始表示要当贺龙的“保皇派”,到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公开声明对贺龙“不保了”,其中的原因,拿毛泽东自己后来的话来说,“都是林彪搞的,我听了林彪一面之词”,很明显是受了林彪诬陷的影响。那么,林彪为什么要陷害贺龙,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呢?  相似文献   

14.
21、写给儿子的一封信1960年秋,林彪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一年后,就对当时的总政治部主任谭政极为不满,其原因是谭政不同意林彪提出的学习毛泽东的著作可以走捷径的提法,主张要系统地学习和理解马列主义和毛泽东的著作。于是,林彪借此在军内发动了对谭政的批判斗争,并无限上纲上线,甚至把谭政说成是彭德怀“军事俱乐部”的“政治部主任”。1960年底,在林彪的诬陷下,谭政被降为总政治部副主任。毛泽东通过听取党内和军内部分领导的意见,同意罗荣桓元帅复出,再次担任总政治部主任。就在这时,林彪就学习毛泽东思想的问题提出了许多…  相似文献   

15.
刘大为 《党史纵横》2001,(11):20-20
在战争年代里,革命歌曲所起的作用,是今天的读者们无法想像的。1940年我在冀东抗日游击区,就听到一个以歌曲《松花江上》战胜一百多名敌人的故事。当时八路军挺进军十团团长白乙化,由于作战勇猛又机智多变,被群众被为“平东洋”的铁军。一次,白乙化率领着十团,从平西挺进到密云山区。经过侦察得知,密云城北刚刚建立了一个敌人据点,驻在据点的伪军大都是日寇从东北抓来的兵丁,伪军队长是沈阳人。他们一百多人驻在一个地主大院里,四面还修了炮楼……白乙化趁敌人立足未稳,想拿下这个据点,一天夜里,他们包围了敌人住的大院,…  相似文献   

16.
1969年10月19日,住在苏州的林彪题写了“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克己复礼”的条幅赠送给叶群。三天后,叶群又题写了同样内容的条幅赠送给林彪。林彪夫妇为什么要互题“克己复礼”呢?  相似文献   

17.
彭德怀朝鲜遇险董保存抗美援朝时,我们没有制空权。由于空中是人家的,因而也就没有前方后方,敌人的飞机可以随时来轰炸,司令部的安全都受到威胁。中央几次发电报,要注意防空,特别要保证彭德怀同志的安全。这事理所当然的是分管司令部工作的副司令洪学智管。他和邓华...  相似文献   

18.
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几点认识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肖继文一、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应当作第二次革命的首要问题新一卷《邓小平文选》有二十多处谈到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如同毛泽乐当年把搞清楚“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作为“中国...  相似文献   

19.
舒云 《党史博览》2009,(4):19-24
在林彪去山东的路上。中央两改对他的任命1945年6月,抗战胜利前夕,毛泽东得知山东党政军负责人罗荣桓得了严重的肾病,亟需休养,决定派林彪到山东接替他。中央正式通知山东分局:林彪出任山东军区司令员,罗荣桓任山东分局书记、山东军区政委。如罗荣桓因病休养,由林彪代理罗荣桓的职务。为了尽快把各路将领送上前线,毛泽东派叶剑英与驻延安的美军观察组协商,  相似文献   

20.
博览之窗     
1969年秋冬,有一大批老干部被从北京遣散到外地“文革” 之后,大量的回忆录和有关文章提到,老干部受到“林彪一号紧急命令”的迫害。 1969年10月17日,林彪作出《关于加强战备,阻止敌人突然袭击的紧急指示》,全军进入紧急战备状态。当晚,周恩来与中央政治局成员分批会见部分在京老同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