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人到中年,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总让人感到疲惫、心烦。于是,我常常喜欢独坐一隅,掩卷沉思;或是自言自语,倾诉衷肠,使心灵得到片刻抚慰……  相似文献   

2.
盘点人生     
谁不想人生多一些瑰丽色彩?谁不想奏出人生的华美乐章?这就需要我们用真·睛去感悟生命,同时也需要我们好好筹划人生,搏击人生。我们常把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比作驿站,把人生的每一个成就、荣誉比作加油站。毫无疑问.人生的确需要激励,但当我们在经历过一段艰辛的人生之旅后,恐怕最迫切的就是为疲惫的心灵寻找一块栖息地。以洗涤人世凡尘,治疗人生征战中的累累伤痕。这时静下心来盘点一下人生,也许更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传统节日是民俗文化的重要表现,每个节日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给人们带来了精神上的满足。而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趋势下,中国的传统节日面临着被遗忘的困境。在困境中,如何让传统节日焕发出新的生机?笔者认为节日文化与消费文化的结合是一个最好的选择,让节日在消费中实现节日与消费的双赢。  相似文献   

4.
在文化哲学的视域中,文化是人类深远持久和独具标识性的生命力量,是对自然的超越、对生活的构建、对记忆的储存。基于此,涵养绿色消费文化具有育成绿色消费的人格定力、形塑绿色消费的社会氛围、实现绿色消费的代代相传的独特价值。当前倡导绿色消费应注重涵养绿色消费文化。一方面要选准内容抓手,明确绿色发展理念、中华传统的消费伦理、生态文明的制度成果是绿色消费文化的主要构成;另一方面要保持文化活力,通过建立文化资源库、打开文化对话窗、激活文化主体性让绿色消费文化生生不息。  相似文献   

5.
以文化抚慰心灵、安定人心;以文化疏导心理,塑造信心;以文化化解矛盾,促进和谐一文化重建为四川感恩文化增添了厚重的一页。  相似文献   

6.
教育最直接的目的是体验生活与存在的意义,探寻可能生活、体验建构与实现的快乐是教育的本体价值。教育的过程就是对人生的一种体验,一种感悟,一种心灵的唤醒。在教育中获得体验是学生主体地位和身心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7.
王艳 《党史文苑》2009,(11):58-60
文化消费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重要主题。广义的文化消费自古有之,文化消费的基本内涵就是人们通过文化消费,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享受。文化消费领域中,文化商品既具有商品性也具有文化性的基本特征,文化消费市场则既具有市场性也具有艺术性,文化消费者是文化消费的主体,他们是文化消费活动中活泼的要素,文化商品的制作人和经营者为了经济效益。常常有意识地去引导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行为。人们通过文化消费,可以实现改变生活方式、获得快感和幸福感并拥有个人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消费模式是当前中国消费模式转型的必然选择,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自然、社会、经济和人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它是生态文明时代精神的体现,有着不同于其他消费模式的主要特征和基本内涵。构建生态文明消费模式,需要从中华民族的传统消费文化中寻求理论来源,需要重建我们的价值体系,需要完善各种消费制度,也需要各种组织机构在消费实践中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9.
李丽 《学习论坛》2007,23(2):15-18
消费文化是与西方现代社会共生的文化现象和生活方式。狭义的消费文化特指消费主义文化。消费主义文化在创造一个物质丰盛的时代的同时,也导致了人精神的迷失和心灵的无寄托感。对消费文化的哲学批判应伴随着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私有制的批判而展开,以促进人的发展和实现文化自觉为目的。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生、节制、怡情的特点,我们可以对消费主义文化的弊端进行整合和矫正,以实现人类消费文化心理从盲从到自觉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喻厚伟 《求实》2016,(10):46-53
供给侧改革是生产力、生产关系以及供给、需求的联动改革,其实质是一场生产方式的转型与升级。生产方式决定消费文化,生产方式的否定之否定发展必然会引起消费文化的螺旋式上升。运用供给侧改革理论来研究消费文化是充分尊重和运用生产方式和消费文化辩证关系的体现。当前中国社会需要充分利用供给侧改革,通过鼓励创新、"去产能"、培育新兴产业和增加公共产品供给等措施,消解当下消费文化中异化的部分,实现对消费文化的辩证扬弃。  相似文献   

11.
中国消费文化的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与广大群众发展最贴切的部分。该文通过对中国消费文化畸变状况和成因的深刻剖析和研究,提出了如何弘扬主弦律,发挥主体文化导向功能,在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基础上,既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又按照文化艺术的规律办事、积极引导中国消费文化健康发展的对策。文章具有极强的改革意义。  相似文献   

12.
快乐,是人生的佐料,是心灵的调味品,没有快乐的人生,是幽暗的人生,没有快乐的人生,是苟安苍白的人生。我所说的快乐,绝非寻欢作乐,逢场作戏,强颜欢笑,借酒凑乐,而是欣逢知己的开心,克难而进的收获,不断进取的满意,战胜自我的攀升,皆为发自心底的喜悦,是一种全身心的快乐!真正的快乐既非易得,收藏快乐就更难了。大凡我们庸常之辈,虽庸而不俗,却总是  相似文献   

13.
打造消费天堂,营造消费环境是保障。所谓“消费环境”是指人们在消费过程中赖以存在的环境集合,包括基础设施、自然空间、服务意识、文明素质、诚信体系、安全保障、维权通道等相关构件。与打造消费天堂的要求相比,重庆的这些构件都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堵塞了环境通道,制约了市民的消费欲望。因此,要打造消费天堂,必须疏通这些障碍物,构建和谐消费、快乐消费环境。  相似文献   

14.
怎样让我们的德育工作更加符合时代的需要和学生的需要?怎样为学生健康人生实现坚实的起步?这是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需要致力于探索和解决的问题。宜昌市东山小学在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中,创造性地成立了精卫银行,为孩子们搭建了一个放飞理想,快乐成长的舞台。  相似文献   

15.
消费知识化与消费文化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消费知识化是当代消费文化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引起了消费文化内部结构的变化,在消费知识化及其共享性、参与性和增殖性推动下,消费文化的发展呈现出全球化与多元化并有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最近,我们对文化消费现状进行了问卷式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农村文化消费现状不容乐观。文化消费受制的原因是:1、文化消费意识不强。一部分村民对文化消费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文化消费是一种可有可无的事情,调查251人中,认为从事文化消费的目的在于好玩和消磨时间的88人,占35.1%。2、文化素质较低直接影响着文化消费。被调查的72名农民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达46人,占  相似文献   

17.
表达性消费侧重消费者的主体呈现。通过以辽宁省某农村的住房消费实践,本文例证表达性消费研究路径的可行性。内化村庄住房消费惯例的村民,在过孩子与过房子的人生导向下,运用建材商品和消费政策,在住房消费过程中,建构着举债建房、稳中求新、兼重实用与美观的消费认知与消费实践,进行着利他性的住房消费。表达性消费或成为透视乡村社会消费变迁的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18.
建国六十年来,我国居民的吃、穿、用、行、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消费需求显著提升:从消费需求的历史变迁透视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结论和启示是:战后发展中国家都经历了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在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中成就与问题并存;经济发展战略的终极目标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相似文献   

19.
两型社会消费指的是两型社会建设中的人们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对符合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要求与标准的各种资源及其产品与劳务的使用、消耗过程。两型社会消费蕴涵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两型社会消费是两型社会中最基本的经济活动,是高层次消费活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是对两型社会消费的综合要求,两型社会消费对社会经济发展会产生重要影响,是现代消费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20.
《城市党报研究》2009,(4):18-18
由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主办的《特别关注》杂志,单期发行量已突破300万份,在我国现有的9821种杂志中,发行量仅次于《读者》,位居全国第二。《特别关注》以激扬人生智慧、抚慰读者心灵为办刊宗旨,以引人入胜、发人深省、动人心弦为编辑特色。目前,《特别关注》已成为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主要的经济支柱之一,年创利税3000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