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市民社会的失范与浪漫主义的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诸多“市民社会话语”中,市民社会往往被赋予具有消解国家与社会紧张关系的建构功能,德国早期浪漫主义则第一次揭示了市民社会的解构功能,批判了市民社会的原子主义、异化与失范,认为市民社会该为文化的式微、物欲的鼓胀和利己主义的盛行负责。为了消弭市民社会中个人与共同体的分裂,德国早期浪漫主义试图建构一种有机国家,以大量的中间社团和自治组织来确保个人自由与共同体归属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2.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诸多领域的协同推进,创新型国家的社会基础是创新型国家建成和运转的土壤,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具有基础性作用.突破束缚创新产生和发展的现有的体制制度、组织形式、落后观念等障碍,从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实现社会阶层结构优化、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制定系统合理的社会政策,实现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以及构建社会创新系统等方面培育创新型国家的社会基础,以实现金社会创新资源的高效配置、创新活力的迸发,从而助推创新型国家建设.  相似文献   

3.
赵志勇 《理论探讨》2012,(3):155-158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市民社会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向,“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又是“十二五”规划纲要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当代市民社会的理论内涵进一步明确,对资本主义发展历史上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进行历史检视,得出中国必须借鉴和超越西方市民社会构建的经验和教训,避免国家和市民社会关系出现大起大伏的波动,并根据中国国情,借助国家的力量推动中国市民社会的构建,实现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良性互动,这是中国市民社会构建的必由之路.同时,也对中国市民社会理论研究价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正确选择;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有坚强的人才保障,关键在于培养造就大批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揭示了市民社会经济关系的本质及其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关系.在对近代市民社会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市民社会的最终归宿,其对我国当前"四位一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人才是先进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创新型创业人才是指具有较高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具备较强技术研发能力和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以拥有技术、携带项目、投入资金等形式创办科技型生产企业或现代服务业企业的创业人才,通常包括科技创新型创业人才、文化创意型创业人才、金融创新型创业人才、高层管理型创业人才等等.创新型创业人才是将科技第一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载体,是社会文明进步、人民富裕幸福、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推动力量.引进和培育创新型创业人才是我国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重大举措,也是上海促进科技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的关键所在,是上海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7.
西方的市民社会理论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首先是市民社会与野蛮社会的分离,其次是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分离,最后是市民社会与经济社会的分离。马克思的市民社会观处于第二个阶段,他剖析了现代市民社会的产生和内在矛盾,揭示了市民社会的本质和发展方向。中国的“社会”正处于西方市民社会发展的第二阶段。而其历史背景却处于西方第二和第三阶段交错的现代性背景中。根据历史的经验与中国的现实,中国目前的社会建设首先要健全市场经济体制,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其次要加强以改善民生为主的社会建设,培育公民社会;最后要促进社会与国家的良性互动,克服市民社会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8.
安娜 《学理论》2013,(14):383-384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所在,是企业、事业单位等社会组织的迫切需求,是学生成长成才的迫切需要。校园文化对于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人格、创新精神、创新潜力、创新能力等都有重要影响。培养创新型人才要求高校坚持以大学精神和校训凝聚校园文化,建立与创新型人才个性发展相适应的校园文化机制,加强学风、教风和校风建设,充分发挥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提高校园文化的学术层次,努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9.
《党政论坛》2014,(3):4-7
党的十八大与时俱进地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创新型政党命题的提出,在党的建设发展史上尚属首次,是对党建理论和党建实践要求的重大突破.建设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的根本要求,是对政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在面临“四大挑战”、“四大危险”形势下破解难题并巩固党长期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7,(12)
"建设创新型国家"理论是党立足国情做出的重大战略,通过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充分发挥科技进步的力量和创新作用,促进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调整,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而奋斗。创新能力的发展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进行的,离开了适合并且能够积极推动创新活动的文化环境,自主创新能力就难以实现。为了更好地建设当代创新型国家,我们必须要重视新时期科技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切实将科技文化建设融入到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伟大征程中,不断开创科技文化建设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