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7 毫秒
1.
1974年的西沙对越自卫反击战,是我人民海军对外反侵略作战的第一次海战。我作为当时南海舰队司令部情报处的一名译电员,直接参与和亲身经历了西沙海战的全过程。紧急战备1974年元旦过后,我们情报部门连连获悉:南越西贡  相似文献   

2.
笔者曾撰文《我所经历的西沙海战》(见《党史博采》2009第7期),文中提到,1974年西沙海战中东海舰队三艘导弹护卫舰南下增援,通过台湾海峡的情况,引起关注。那么,当时客观实际又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3.
<正>1974年的西沙对越自卫反击战,是我人民海军对外反侵略作战的第一次海战,它作为我军海上作战的经典战例被载入史册。有幸的是,当年自己作为海军南海舰队司令部情报处一名译电员,亲身经历并直接参与了西沙海战的全过程。在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重新回忆那段难忘的历史,仍令人精神振奋。  相似文献   

4.
陈磊 《廉政瞭望》2012,(2):52-53
2011年11月30日,一则消息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一位60多岁的老人,因为患病家贫,已经在海口市某广场帮人看店好几年了。而这位老人竟然是赫赫有名的西沙海战功臣、曾任两届全国人大常委的吴先锋。 上世纪70年代曾经大名鼎鼎、红遍全国的“西沙英雄”,连续两届的全国人大常委,何以现在成为了一家企业无足轻重的看门人?老人的人生经历了怎样的沉浮和变迁?  相似文献   

5.
1974年1月19日,中国与南越在南海爆发的西沙海战,是70年代中叶在南海发生的重大事件。这场海战的规模虽然不大,但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重要的一次海战,对中国在南中国海的战略势态影响深远。越南南北双方签订停战协议后,南越政府便趁着陆战局势的相对稳定,积极展开了在南海抢占战  相似文献   

6.
1974年1月,南越的阮文绍政权,趁中国"文化大革命"混乱之机,袭扰我国在西沙海域作业的渔轮,进行入侵活动。1月11日,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严厉谴责南越当局肆意侵犯我国领土。而南越当局不顾中国警告,加派军舰,强占中国珊瑚、甘泉、金银三岛,公然取下中国国旗。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陆军、空军和民兵被迫奋起自卫反击,打了一场漂亮的西沙海战,一举收回  相似文献   

7.
一 1974年1月17日,人民解放军对入侵西沙永乐群岛的南越军队进行自卫反击,到1月20日下午,人民解放军海军配合陆军登岛分队先后收复甘泉、珊瑚、金银三岛,英勇保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一场海战,规模虽然不大,但这是我人民海军第一次与外国海军作战,加上持续时间较长,战斗形式复杂多样,是一场以海战为主的陆、海、空军和渔民、民兵共同参加的协同作战。情况突然,变化很大。战斗打响后,参战部队英勇顽强,参战指挥员机动灵活,以己之长击敌之短,很快压住了敌人,控制了战场的主动权,赢得了战斗的胜利,成为以劣胜优的海战范例,1月23日,中央军委、国务院颁发嘉奖令,表彰参加西沙群岛自卫反击战的全体军民。此次战斗的经验总结由中央军委批准转发全军,成为指导我军建设和作战的一个  相似文献   

8.
四十四年前,新中国第一海战一一八’六海战在祖国东南海域的福建东山岛东南方向的28海里处发生。我英勇的人民海军用几艘小艇击沉美制蒋舰“章江号”和“剑门号”,给气焰嚣张的蒋军以致命的打击,在我人民海军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十年前,本文作者深入海战故地,并采访了当年我军前线总指挥孔照年,功臣麦贤得、姜宜资、戴寿怀、许睦华、尤金山等30多名参战者,掌握了大量鲜为人知的第一手材料,并查阅有关档案资料,在此基础上,写出了长篇纪实《沧海英雄》一书,由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题写书名,由长征出版社出版。为纪念建国60周年,彰显人民海军保卫国防的丰功伟绩,本刊特从本期开始,选载该书的《八·六海战》一章(标题为编者所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赵巍巍  乔瑞 《世纪桥》2009,(21):33-34
中法马尾海战和中日甲午海战是中国近代史上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两起重要的海战,很多中华儿女为保卫祖国而英勇献身。这其中就有一部分是我国早期由清政府派遣留学美国、欧洲的青年知识分子。他们是随着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而产生的新式知识分子,代表着当时中国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他们的参战大大地增加了当时中国海军的战斗力。更重要的是在海战中,留学生们英勇战斗,不畏牺牲,表现出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作为近代中国新型的知识分子,在海战中表现出的战斗风貌、爱国精神,值得我们后世炎黄子孙永远学习和怀念。  相似文献   

10.
海战和陆战谁对战败影响更大 提起甲午战争,人们总是首先想到北洋水师,似乎这场战争就是败在海上的。事实上,清朝和日本在海上只发生过两次海战和一次舰队保卫战:丰岛海战是一次规模不大的遭遇战,黄海海战是一次惨烈的交锋.而其胜负学术界今日仍有争议,第三次则是北洋水师被围困在威海军港逐渐被消耗最终全军覆灭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赵巍巍  乔瑞 《世纪桥》2009,(23):33-34
中法马尾海战和中日甲午海战是中国近代史上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两起重要的海战,很多中华儿女为保卫祖国而英勇献身。这其中就有一部分是我国早期由清政府派遣留学美国、欧洲的青年知识分子。他们是随着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而产生的新式知识分子,代表着当时中国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他们的参战大大地增加了当时中国海军的战斗力。更重要的是在海战中,留学生们英勇战斗,不畏牺牲,表现出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作为近代中国新型的知识分子,在海战中表现出的战斗风貌、爱国精神,值得我们后世炎黄子孙永远学习和怀念。  相似文献   

12.
《党建文汇》2011,(12):40-40
中途岛海战,这是一场具有转折意义的海战,它遏止了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颓势,给日军造成了无法愈合的创伤,直到二战结束.这一痛苦的回忆使他们都无法对战局作出正确的判断:也许原因有很多。但日本人之所以在中途岛海战中输得惨不忍睹.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们被美军成功截获了机密情报。  相似文献   

13.
从1922年12月27日世界上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旧日本海军“凤翔”号航母在横须贺海军工厂竣工算起,航母问世尚不足百年,但这种新型海战武器的问世已经彻底改变了海战的模式。航空母舰是远洋海军的核心力量、漂浮在海上的尊严、大国海军的标志。整整一个世纪,世界各发达国家的海军已相继从笨拙的铁甲舰跨进了高技术的航母时代,而蔚蓝色的海洋却始终未能让中国人圆那个强盛海军的世纪之梦。  相似文献   

14.
编者按:四十四年前,新中国第一海战--八·六海战在祖国东南海域的福建东山岛东南方向的28海里处发生.我英勇的人民海军用几艘小艇击沉美制蒋舰"章江号"和"剑门号",给气焰嚣张的蒋军以致命的打击,在我人民海军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十年前,本文作者深入海战故地,并采访了当年我军前线总指挥孔照年,功臣麦贤得、姜宜资.戴寿怀、许睦华,尤金山等30多名参战者,掌握了大量鲜为人知的第一手材料,并查阅有关档案资料,在此基础上,写出了长篇纪实<沧海英雄>一书,由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题写书名,由长征出版社出版.为纪念建国60周年,彰显人民海军保卫国防的丰功伟绩,本刊特从本期开始,选载该书的<八·六海战>一章(标题为编者所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该旅党委开展了以“比思想、看团结,比训练、看士气,比管理、看作风,比氛固、看风气,比学习、看成才”为主要内容的“五比五看”竞赛活动。他们通过颁发“火蓝匕首”等激励措施,引导党员干部在执行博鳌论坛安保、第十六批护航、马航失联客机搜救和西沙驻训等重大任务中叫响“看我的、  相似文献   

16.
鞍海战役(1946.5.23—6.3)是我东北民主联军在解放战争东北战场战略防御阶段,为牵制国民党军进攻和策应我军四平大撤退,在辽南一带进行的一场战役.鞍海战役就其战役规模和激烈程度来说,不是很大,因此一直不为人们所关注,但鞍海战役对改变我军四平之战后极其不利的态势和对以后东北战局的潜在影响是非常深刻的,也揭开了几十年来党史、军史学界一直关注的四平之战后国民党为什么没有攻过松花江之谜.  相似文献   

17.
本期导读     
西沙群岛自卫反击战内幕 1974年1月,南越当局派兵侵入我国的西沙永乐群岛海域,并侵占我甘泉、金银两岛。面对着日益临近的战争威胁,我最高军事统帅部是如何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而处于战争中心、面临敌强我弱形势的我海军编队指挥员,又是如何应对敌舰的步步紧逼?  相似文献   

18.
1965年8月6日,在福建省东山岛东南沿海的兄弟屿海面,人民解放军海军一举击沉台湾国民党海军大型猎潜舰“剑门”号和小型猎潜舰“漳江”号,这是人民海军海战史上唯一的一次在海战中同时击沉敌两艘作战舰只,因此,影响深远,意义重大。60年代初,中国大陆连续遭受自然灾害,加之工作指导发生失误,经济出现暂时困难。国际上,中苏关系破裂,苏联片面撕毁协议,大批撤走专家;中印边界冲突,印度当局不断在边境制造流血事件,直至爆发边境战争。台湾当局以为有机可乘,进一步加紧战争动员和军事部署,成立了“反攻行动委员会”,并把对大陆…  相似文献   

19.
苗生 《党史文汇》2002,(1):25-28
发生在东南中国海的海战,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而截止于1965年,但也正是在1965年达到了最高峰.发生在这一年中的两次海战,无论从规模上,还是从激烈的程度上都是空前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标准抗结核治疗方案加用莫西沙星是否能缩短肺结核病人痰培养阴转的时间。方法:成年肺结核病人根据他们的选择被分成2个治疗组:标准方案(HRZE组)和标准方案在治疗的最初2个月加莫西沙星400 mg 1次/d(莫西沙星组)。在治疗开始的前8周,每周收集痰标本3次。通过计算倾向评分来估计进入莫西沙星组的条件概率。影响培养阴转时间的因素通过倾向评分分层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进行研究。结果:62例病人入选莫西沙星组,88例入选HRZE组,分别有51例和72例完成此项研究。2组分别有6例(12%)和12例(16%;P=0.47)在痰培养阴转前因不良反应更改治疗方案。莫西沙星组痰培养阴转时间缩短(HR 2.1,95%可信区间1.4~3.2)。治疗6周后的痰培养阴转率为82%和61%(P=0.011,&lt;0.05/4,采用改良Bonferroni方法计算)。结论:标准抗结核方案在最初的2个月加用莫西沙星与缩短痰培养阴转时间、提高治疗6周的痰培养阴转率及降低肺结核的传播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