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关于商周土地所有制问题,学术界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商周时期土地所有制形式,主要为农村公社土地所有制;有人则主张商周时期为土地国有制;也有人认为,商代为奴隶制社会,而西周开始进入封建社会,因此西周是封建土地所有制。我个人同意商周土地国有制的意见。不过我认为,商周时期的土地国有制是属于古代东方奴隶制类型的土地国有制。中国古代的奴隶制度,不同于西方希腊罗马古典奴隶制,它属于古代东方奴隶制类型,  相似文献   

2.
胡灿 《求索》2010,(4):168-170
关于《文心雕龙》书名中"雕龙"二字的解释,众说纷纭。刘勰在《序志》里为书名做解说时提及"雕龙奭"的典故。但他究竟是在肯定还是在否定意义上使用这个典故,对此问题有不同回答。现有研究大致分为两派。一派认为刘勰重视雕饰、注重文采,是在肯定意义上使用这个典故。周勋初先生的观点与这一派略同;另一派观点与前者恰恰相反。如果认为刘勰是在否定意义上使用的这个典故,那么书名中"雕龙"二字有何意义,刘勰使用它们又有何意图?对此,现有研究并未作进一步探究。笔者也持与后一派相同的观点,并认为,刘勰在解说为何要用"雕龙"二字作书名上,自己也语焉不详,似乎有点欲说还休。本文联系《文心雕龙》的写作背景,并在前辈学者启发下,试图为书名中的"雕龙"二字寻求新的可能解释。  相似文献   

3.
西周在我国法制史当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封建法律制度和法律思想整体上奠基于此,而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法制史一直以礼法合治为特点,因此对西周的礼与刑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非常重要。从西周的社会和政治环境出发对西周的礼刑关系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西周时期的礼并非是单纯的道德规范,它和刑互相依附,互为表里,但在具体的作用和适用范围存在一些不同。西周对礼与刑的运用表现出了古人较高的政治智慧,这也是礼治经久不衰的秘密所在。  相似文献   

4.
科学精神与东西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近百年来科学的收获如此其丰富 :我们不是鸟 ,也可以腾空 ;不是鱼 ,也可以入水 ;不是神仙 ,也可以和几百千里外的人答话……诸如此类 ,哪一件不是受科学之赐 ?任凭怎么顽固的人 ,谅来“科学无用”这句话 ,再不会出诸口了。然而中国为什么直到今日还得不着科学的好处 ?直到今日依然成为“非科学的国民”呢 ?我想 ,中国人对于科学的态度 ,有根本不对的两点 :其一 ,把科学看太低了 ,太粗了。我们几千年来的信条 ,都说的“形而上者谓之道 ,形而下者谓之器” ,“德成而上 ,艺成而下”这一类话。多数人以为 :科学无论如何如何高深 ,总不过属于艺…  相似文献   

5.
以德化人     
德,是立身处世的宝中宝。德,是世间一种无形的、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力量。何为德?古代先贤有许多关于德的论述。《礼记》说:“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意思是说道德、品德是一个人立身于世的根本,而财富不是什么重要的东西。不仅作为身外之物的财富不能与“德”相比,而且,在精神世界中的其他方面也不能与“德”相比,古人认为:“才而无德谓之奸,勇而无德谓之暴,辩而无德谓之怠,智而无德谓之谲。”吕尚在《文韬》中说:“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归之。”在今天,一心为人民服务,诚心解他人之难,即为大德也。…  相似文献   

6.
王瑞英 《求索》2010,(1):227-229
西周时期属于我国早期国家形态,各种机构和制度处于开创时期。对于西周的社会性质历来有奴隶社会说、封建社会说和封建领主社会说等不同的观点。西周铜器铭文显示在土地制度、统治机构、意识形态等不同领域内部都与前代已产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后世封建制的许多特征已经萌芽。西周奴隶制社会内部孕育着封建制的因子,西周社会处于奴隶制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  相似文献   

7.
《新东方》2017,(1)
周礼在中国古代制度文明史上是一次伟大创举。自周初周公旦制礼作乐,周礼在西周社会得到大力推行。周礼规范下的婚姻家庭生活呈现一派和谐与完满。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周礼慢慢由兴转衰,具体表现为:民间大量男女自由相恋对礼教的突破,特别是统治者内部自身的腐化,破坏周礼的行为日趋严重。《诗经》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便生动地反映了周礼这一由盛到衰的历史过程。其中,婚恋诗由于自身的地位,在反映这一历史状况时又具有其特殊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面授是党校函授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为确保函授教学质量,必须提高面授效率,而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教师必须力求克服影响教学效果的六种不良施教方法(简言谓之"六戒"):  相似文献   

9.
(一)西周时期“以德配天”、“敬天保民”思想商朝的暴虐,是殷商走向灭亡的重要原因。西周统治者从殷商灭亡的教训和西周崛起的经验中意识到,殷商之所以灭亡,是因为他们“无德”,没有得到民心;而西周之所以崛起,是因为他们“敬德”,得到了民心。因此,西周统治者提出了“以德配天”、“敬天保民”的思想。这一思想突出地体现在周公旦的思想中。周公旦认为,“天”、“帝”是存在的,而且“天命靡常”,天命是以德为转移的,所以他指出,纣王“诞淫厥沃,罔顾于天显民祗,惟时上帝不保,降若兹大丧。”意思是说,纣王淫法失德,上帝不再保佑他,所以降下…  相似文献   

10.
王瑞英 《求索》2008,(6):215-217
学界一般认为商代妇女地位崇高而西周妇女地位低下,完全沦为男性的附庸。商代与西周截然不同的妇女价值观是源自两种不同的文化观念。本文通过甲骨文、金文并结合古代文献指出商周文化存在内在的传承性。试图分析妇女地位变化的原因及其演变的连续性,认为对商朝“牝鸡之晨”现象的借鉴是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陈荣军 《求索》2007,(9):207-209
本文是对西周金文“贶”、“遘于”、“亡尤”、“大采”、“昧爽”等一组词汇的研究,主要从两方面进行讨论:一是西周早期金文词汇与甲骨文、晚商金文词汇的互证,明确这些词汇的传承与来源;二是金文材料与传世文献的互证,有助于对传世文献中这些词汇的理解。同时这些词汇的断代研究,对金文的断代也有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2.
陈抗行 《小康》2009,(4):90-90
正是出于对权力平衡的考虑:一个跛足而弱势的执政,更符合西周王朝的政治现状。谁是“共和行政”后面的主导者,学界说法并不统一。《史记》认为,周厉王被驱逐之后,由王室成员召公和周公共同执政;而现在比较一致的观点则认为是共伯替代执政。共是西周一个诸侯国,国君是共伯,封地在今天的河南辉县一带,春秋时期被卫国吞并。  相似文献   

13.
萧禺 《群众》2010,(3):49-49
<正>新材料,是指新近发展的或正在研发的、性能超群的一些材料,具有比传统材料更为优异的性能和特殊功能;或采用新技术(工艺、装备),使传统材料性能有明显提高或产生新功能的材料;一般认为满足高技术产业发展需要的一些关键材料也属于新材料的范畴。"新材料产业",包括新材料及其相关产品和技术装备,具体涵盖  相似文献   

14.
<正>季羡林先生走了,他的一句诙谐语:"真话不全说,假话全不说"却成了名言,在我们这个社会流行,时髦得很。汉语中,不说真话谓之"瞒",编造假话谓之"欺",后者比前者更受道德的谴责,盖因有的隐瞒在人伦中也许是出于某些可以谅解的原因,而造假则属于主动使坏,是不可原谅的。虽然,瞒  相似文献   

15.
“鸡有五德”随想尹常纪儿时,听大人们说过“鸡有五德,故谓之德禽”,而并不深解其意。近日夜读,见《韩诗外传》里有记载:“头戴冠者,文也;足傅钜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时者,信也”。“文、武、勇、仁和信,是谓五德”。诚然,...  相似文献   

16.
为了了解到真实的情况,亲自到县城进行实地考察,谓之调查。依据自己或他人通过调查获得的材料,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考虑与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意见与举措,谓之研究。实地观  相似文献   

17.
开创于三千多年前的西周王朝,居于夏、商两朝之后,是我国奴隶制社会中比较发达的时期。统治西周王朝的周族,兴起于今陕西省渭水流域。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许多周朝成立前后的历史遗迹。但是如果说游历如此悠远的西周宫殿,人们也许会觉得太离奇了,其实,这并不离奇,现在只要来到陕西省岐山县岐山脚下的周原,从历史文化遗存中,就能够领略到当年西周宫室的风貌。“凤鸣岐山”  相似文献   

18.
早在1923年,鲁迅于《中国小说史略》即指出:“昔者初民,见天地万物,变异不常,其诸现象,又出于人力所能以上,则自造众说以解释之:凡所解释,今谓之神话。”此说与马克思的神话观相类。马克思认为,神话产生于“人类童年时代”,“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之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两种说法比较地读,马克思的当然更科学、更完整,但二者精神实质大抵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9.
急诊室效应     
《时事报告》2013,(2):55-55
当一位危重病人被送到急诊室时,医生们往往会形成两派意见:一派认为,必须马上给病人做手术,因为病情太严重了,如果不动手术这个病人就会死亡;另一派的意见却恰恰相反,他们认为病人太虚弱、抵抗力太差,不能动大手术,一动手术他肯定活不了。动手术会死、不动手术也会死,两派不同的观点在病人的最终结果上却达成了共识。第一派我们叫激进派医生,第二派叫保守派医生。尽管两种意见都不错,却是一对悖论。激进派和保守派都抓住了问题的本质,但都无法解决问题。这才是真正的困境,被称作“急诊室效应”。  相似文献   

20.
曹芳  张懋镕 《求索》2013,(6):64-66
周文化与商文化有承继关系。但亦有其自身独特的面貌。周公“制礼作乐”之时是西周文化模式确立的时期,这种变化也推动着西周青铜艺术新风格的形成.其主要特征在西周中期逐渐显露,其特点有四:列鼎制度形成、器物造型趋于简洁典雅、装饰题材与风格的抽象化与几何化、金文大兴。这些方面也反映出西周中期文化的世俗化、理性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