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民政部门是救灾捐赠工作的指导部门,同时又是代表政府接收救灾捐赠的部门。在工作中,经常有一些捐赠单位问:自己捐赠了救灾物资,为什么税务局还要征税,《公益事业捐赠法》不是说救灾捐赠企业可以享受税收优惠吗。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就要了解国家税收的实质和特征。税收是国家为了行使其职能,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我国现行有增值税等23个税种,其中与救灾捐赠有密切关系的有增值税和所得税。一、救灾捐赠中的增值税问题依据《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增值税是对销…  相似文献   

2.
王东明 《中国减灾》2012,(11):43-43
从本质上看,救灾捐赠和公益慈善捐赠都是出于爱心的无私利他行为,但救灾捐赠有不同于一般公益慈善捐赠的某些特征。救灾捐赠因其公众参与面广,爆发非常集中,对捐赠接收机构的紧急应对能力提出很高要求。  相似文献   

3.
从本质上看,救灾捐赠和公益慈善捐赠都是出于爱心的无私利他行为,但救灾捐赠有不同于一般公益慈善捐赠的某些特征。救灾捐赠因其公众参与面广,爆发非常集中,对捐赠接收机构的紧急应对能力提出很高要求。捐赠资金使用要求比较明确,主要用于受灾群众救助和灾后恢复重建,社会关注度高,资金管理使用中的任何纰漏都可能引起轩然大波。救灾捐赠源于爱心,捐赠款物的管理使用过程应是爱心传递和兑现的  相似文献   

4.
王华 《中国民政》2012,(3):61-61
为规范救灾捐赠活动,加强救灾捐赠款物管理,海南省民政厅结合国家相关法规政策,征求有关省直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出台《海南省救灾捐赠管理办法》。《办法》主要明确具备救灾募捐资格的救灾募捐组织才能进行救灾募捐、救灾捐赠受赠人的界定以及救灾捐赠款物的使用范围等。重点是明确组织捐赠与开展募捐活动的条件和要求,不具备救灾宗旨的社会组织不得以救灾名义进行募捐。  相似文献   

5.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救灾捐赠活动,加强救灾捐赠款物的管理,保护捐赠人、救灾捐赠受赠人和灾区受益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人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在发生自然灾害时,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救灾捐赠受赠人捐赠财产,用于支援灾区、帮助灾民的,适用本办法。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救灾捐赠受赠人包括:(-)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二)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认定具有救灾宗旨的公益性社会团体。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第四条救灾捐赠应当是自愿和无偿的,禁止强行摊派或者变相摊派,不得…  相似文献   

6.
信息窗     
新疆累计向地震灾区捐赠款物5.1亿多元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救灾捐赠办公室介绍:尽管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了3个多月,但新疆各族人民仍在向地震灾区捐款捐物,表达爱心。截至目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救灾捐赠办公室已收到捐赠款物5.1亿多元。其中,现金4.5亿多元,物资6000多万元。据自治区救灾捐赠办公室有关负  相似文献   

7.
地方政讯     
宗河 《中国民政》2006,(10):24-24
湖南省民政厅印发《关于加强捐赠款物管理使用工作的通知》(湘民办函[2006]48号),要求各级民政部门高度重视救灾捐赠款物的管理使用工作,管好、用好救灾捐赠款物。通知要求,分配救灾捐赠款物要严格按照援助者的意愿,要坚持专款专物专用、重点使用的原则。除定向捐赠外,所有捐款一律用于灾民生活安排和帮助灾民倒塌房屋的恢复重建。救灾捐赠款物的发放要做到统筹安排,重点使用,不得平均发放。要及时将救灾捐赠款物发放给灾民,  相似文献   

8.
汶川救灾,捐赠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捐赠规模空前.但捐赠过程中也存在诸多不和谐因素.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捐赠观,捐赠要以自愿、无功利、不攀比为原则,捐赠行为要合理合规.当下我国应鼓励各类民间慈善机构的发展.建立捐赠者和受赠者之间多层次、多面向的沟通桥梁,提高捐赠效率,提升捐赠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令第35号《救灾捐赠管理办法》已经2007年10月26日第二次部务会议原则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部长李学举二○○八年四月二十八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救灾捐赠活动,加强救灾捐赠款物的管理,保护捐赠人、救灾捐赠受赠人和灾区受益人的合法权  相似文献   

10.
哈尔滨市针对今年部分县(市)遭受自然灾害的情况,市委、市政府根据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救灾捐赠活动通知的精神,决定在全市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体工商户中开展救灾捐赠和对口救灾帮扶活动。救灾捐赠活动从8月24日起至9月30日结  相似文献   

11.
《人大论坛》2008,(6):44-44
记者近日从民政部获悉,根据公益事业捐赠法和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为适应救灾捐赠工作的新要求,进一步规范管理救灾捐赠工作,民政部对救灾捐赠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了修订,并于4月28日签发,正式向社会颁布实施救灾捐赠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减灾》2014,(6):32-32
4月23-25日、5月7-9日,民政部救灾司在北京举办了两期全国救灾捐赠业务培训会。民政部救灾司司长庞陈敏出席培训会并讲话。来自北京、天津、河北等22个省份的省级、多灾易灾地(市)和县(市)级的近300名救灾捐赠工作人员参加了培训。培训采取授课为主,交流互动为辅的方式进行,培训的内容包括救灾捐赠法规政策、捐赠导向机制建设、捐赠款物统计制度和信息系统操作等。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救灾捐赠体制也不断发展变化,逐步走向完善.30年间,救灾捐赠工作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从民间自发互助,到政府有组织有秩序地开展活动;从无章可循,到有法可依;从本地动员邻里互助,到跨省对口支援和国际援助.  相似文献   

14.
《广东民政》2008,(7):23-2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旧公益事业捐赠法》和《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为适应救灾捐赠工作的新要求、进一步规范管理救灾捐赠工作,民政部对《救灾捐赠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了修订。民政部部长李学举于2008年4月28日签发民政部第35号令,正式向社会公布实行《救灾捐赠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5.
2013年12月11—13日,民政部救灾司在北京成功举办了全国救灾捐赠业务培训会(第一期)。来自辽宁、吉林、黑龙江等12个省份多灾易灾地市和县区的136名救灾捐赠工作人员参加了培训。围绕救灾捐赠法规政策、导向机制建设、款物统计制度和信息系统操作等主题,开展了法律讲解、政策解读、经验交流、小组讨论、上机操作等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通过这次培训,地方民政救灾捐赠工作人员的政策掌握和系统操作水平得以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6.
聚焦     
《中国减灾》2015,(1):40-41
<正>北京:召开救灾捐赠导向机制建设座谈会2014年11月28日,由民政部救灾司组织的救灾捐赠导向机制建设座谈会在京召开。民政部救灾司司长、国家减灾中心主任庞陈敏出席会议并作了讲话。会议由国家减灾中心副主任孙浩荃主持,民政部救灾司、民间组织管理局、国家减灾中心有关人员,中华慈善总会、  相似文献   

17.
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7.0级地震发生以来,江苏省泰州市民政局按照江苏省民政厅部署,立即开展对地震灾区的定向捐款和物资接收工作.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方式,泰州市民政局向社会公开了泰州市接收救灾捐赠办公室的接收捐赠方式,得到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注. 4月21日 上午,海陵区82岁高龄的离休干部顾泽彬向雅安地震灾区捐款2000元.这是芦山地震以来,泰州市接收救灾捐赠办公室收到的第一笔捐款.  相似文献   

18.
《政策》2008,(7):62-62
据民政部介绍,在救灾资金的监管方面,民政部近年来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配合审计检查。各级民政部门、其他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接收的救灾款物和救灾捐赠款物,均要接受审计部门的审计。二是配合监察监督。监察机关就救灾款物和救灾捐赠款物的监督作出了有关规定,对其分配、使用和发放等诸环节实行监察。三是民政、财政部门联合执法检查。  相似文献   

19.
<正>我国自然灾害多发频发高发,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灾害的发生也激发了国人凝心聚力、共克时艰的中国精神,救灾捐赠、赈灾救荒的优秀传统与慈善行为一代代传承。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对救灾捐赠如何法制化、规范化、高效化、社会化进行了诸多探索。进入新时代,如何更加充分地发挥应急管理的职能作用,推动救灾捐赠工作更加高效有序地开展,从而适应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也成为当前救灾捐赠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减灾》2012,(9):59
为贯彻落实第十三次全国民政会议和全国减灾救灾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做好今年汛期减灾救灾工作,2012年4月6-8日,全国救灾处长业务交流会在江西南昌召开。民政部救灾司有关同志介绍了今年救灾、减灾、备灾和救灾捐赠工作安排,并对救灾项目和补助标准、灾情发布和上报、减灾规划和人才规划、捐赠款物接收和发放等相关政策作了认真解读,对做好今年汛期减灾救灾工作提出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