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都市农业的基本内涵都市农业在20世纪上半叶率先出现于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它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出现的。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和现代化都市的崛起,都市区域内的农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它们正在由城郊农业的低级阶段向都市型现代农业转变。都市农业立足于生产、生活、生态的结合,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等环境资源并借助于现  相似文献   

2.
王晶晶 《法制与社会》2010,(9):275-275,277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内容,而且对世界历史所产生的二重性影响也做了前瞻性的预见,他的世界历史理论与当代全球化有着本质的相同,其对于我们观察当今全球化现象,解读全球化问题,认识全球化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内容,其基本内容包括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它针对中国工业化可能引发的一切问题提出了独特而先进的解决方案,既是达到时代空前思想高度的经济纲领,也是孙中山对中国近代经济思想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张申 《法制与社会》2012,(5):191-192
孙中山先生"政在养民"的管理观作为国家管理情境下的元理念,是如何看待"民"与"国"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在建国、治国过程中体现"政在养民"治国基点的?孙中山先生这一以"民生"为导向的建国方针是否真的适合中国国情,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社会的"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5.
1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按湘西风俗,这一天家家要做蒿菜粑,以祭奠亲人的亡灵。一大早,地处雪峰山脉东部的均坪镇长坪村炊烟袅袅。女人们推磨的推磨,洗蒿菜的洗蒿菜,一片忙碌。此刻,在村头一栋低矮的瓦屋里,两位年过八旬的老人正坐在门槛上发呆,那旋转的磨盘似乎勾起了他们遥远的回忆。突然,随着一群细伢子的嘻笑声,一个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的人趔趔趄趄地直奔二老跟前。他怔怔地看了老人一会儿,便“扑通”一声跪倒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公布的全国人大常委会2008年立法工作计划明确提出,"要组织开展对现行法律的清理工作。抓紧时间研究提出对现行法律进行清理的方案并组织实施"。对此,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工作委员会负责人专门作了如下阐述——"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发展很快,法律往往滞后于社会的发展,要提高立法质量,需要  相似文献   

7.
崔永东 《北方法学》2009,3(6):124-128
中国司法传统的主流体现了一种朴素的人道精神,也蕴含着“和为贵”的价值取向。而目前在西方兴起的“恢复性司法”运动,在价值理念上与儒家的和谐思想和调解制度有诸多近似之处,而这也正是中西法律文化可以汇通的地方。它们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均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沿着历史长河回溯,可以一眼看出贪腐成了中国历朝历代难以根治的沉疴宿疾。刑法史学者蔡墩铭先生曾有言:“一部中国二十四史是相砍史,从另一个角度看,它又是一部贪污史。”大风有坠,贪人败类,贪官蠹国害民,为历朝历代所痛恨,故也可以说中国的反腐工程自夏朝时代就已开始破土动工。据《左传·昭公十四年》记载,夏朝的邢侯与雍子争夺土地,错在雍子,雍子为了胜诉便将女儿嫁给判官叔鱼,叔鱼便宣判邢侯有罪,邢侯一怒之下便当场杀死了雍子和叔鱼。  相似文献   

9.
1994年4月,李登辉与日本右翼作家司马辽太郎有一次“剖白心迹”的谈话。两人“推心置腹”地谈了台湾的历史、台湾与日本的关系以及李登辉当政后的台湾政局等问题。谈话内容重点之一是,司马辽太郎讲“台湾自17世纪以来是由海上难民成立的无主之地。”对此,李登辉不仅不予驳斥,而且还附和说,当时清政府视台湾为“可有可无的化外之地”。  相似文献   

10.
李展怀  Liao  Zhenyun 《中国法律》2006,(1):33-34,96-98
2005年台湾“三合一”选举在蓝绿双方白热化的竞争中,终于于12月3日落幕。选举结果,泛蓝县市长、县市议员、乡镇市长都赢得过半的席次。特别是县市长选举中泛蓝在16个县市当选,获得大胜,泛绿只保住厂6个县市,遭到空前惨败。民进党全党震撼,陈水扁声望再创新低,只剩21%,不满意率攀升至62%新高。  相似文献   

11.
这一系列演讲将会探讨英国法治发展的历史条件;我们会特别关注权力分立和司法独立这两个主题;我们还会在英国法治和美国非常不同的制度安排之间进行比较;同时,我们也会讨论法治模式的局限和弱点。一、历史的偶然———为什么情况会不同?事实就是这样,联合王国(十九世纪她才获得这一称呼)不是特别或者“受到上帝的眷顾”。英国这种法制安排是以欧洲十六、十七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为背景,由一系列的巧合促成的。[1]这可以看作是对天主教会、教皇权威及信徒和上帝之间中保守角色的长期反抗。对新教徒(反抗者的称呼)来说,上帝的救赎不应该依靠宗…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华民族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优秀的历史遗产,从来就是一个伟大的勇敢的勤劳的民族,曾经创造了发达的农业、手工业和灿烂的文化,对人类作出了伟大贡献,长期走在世界的前列。只是在近代,由于外国帝国主义的侵入,勾结中国地主、买办资产阶级,残酷地统治中国,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阻碍中国社会前进,使中国落伍了。这种落伍,完全是国内外反动势力压迫和剥削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一)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最早是在1906年《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的演讲中正式提出的,1924年在一次演讲中又作过专题论述。此外,他多次在谈话和著作中又不断阐述和丰富了这一思想,并把它作为建设理想共和国的指南。孙先生五权宪法的一个基调,就是“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他认为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必须符合自己的国情,外国的制度只能借鉴,不能照搬。他说:我们的革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国家统一既包括两岸法律形式上的统一,也包括统一后的有效管治及融合。“一国两制”香港经验主要表现为我国将长期与祖国隔绝的香港重新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后,在香港地方治理实践中取得的独特成果。其核心在于,以“地方行政区域”为基础,以“地方治理”为主轴。“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成功实践,丰富和发展了国家治理理论,为我们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重要镜鉴。因此,借鉴“一国两制”香港经验,探索“两制”台湾方案,必须明确台湾是我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应确保爱国者在“地方事权”范畴内主导台湾治理,并以“一国”为前提构建统一后治理台湾的基本制度。  相似文献   

15.
"民权主义"是孙中山法治思想的核心,是其在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理念的基础上融合中国传统的"民本主义"思想形成的。对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中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进行分析,可以为当代中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宁波市“摇头丸”违法犯罪活动现状富男靓女——涉案人员结构的特异性涉案人员多为本地男性青少年,以家境较好的无业人员和个体工商户为主,且文化程度较高。女性则多为歌舞厅“三陪”女或公关小姐。与吸食海洛因不同的是,服食“摇头丸”人员大多经济条件较好,有的个人资产甚至上百万。健体强身——服食“摇头丸”的欺骗性宁波的迪厅原来流行服用药店有售的“联邦止咳露”以追求“摇头”效果,其后,“摇头丸”将其取代。由于“摇头丸”以心理成瘾为主,而且短时间内对身体危害不明显,再加上贩卖者欺骗性宣传说“摇头丸”可以“壮阳、减肥、提高酒量、不会成瘾”,有些服食者没有将其当作毒品。群体封闭——服食“摇头丸”群体性特点服食“摇头丸”的群体大多人员比较熟悉而且固定,一般  相似文献   

17.
禹作敏案发之前早已有“大邱庄出了人命案”等种种传言,说者的神秘似乎想给人们造成一个印象:仿佛大邱庄事件受到了“上面”的庇护,权势人物可以不受法律约束。好在不久就真相大白,中央领导明确批示:“依法办事”(《北京青年报》1993年4月20日),禹作敏受到应得的法律制裁。不过,细读禹作敏犯罪经过的报道,掩“报”深思,也不禁令人生出几许忧虑。早在1990年禹作敏就已暴露出“小国之君”的专横暴戾。他怂恿亲属随便打死村民,凶手虽未能逃脱法律制裁,但此后禹作敏便公然对抗执法,肆意报复被害人家属,多人被剥夺工作权利或被迫…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实践和文化实践而形成的系统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坚持、丰富和发展。关于“第二个结合”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与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  相似文献   

19.
舆论监督是党的新闻事业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任何一个新闻媒体的批评揭露性报道,都是对社会不良现象实施舆论监督。“焦点访谈”报道了大量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我们对于错误现象批评的目的,是为了唤醒人们正确的观念。舆论监督的标准是中央的方针、政策和法令,而各级政府的职能就是贯彻执行党的方针和政策。当一些地方的工作背离了这些原则时,它的上级或有关部门有责任予以纠正。舆论监督的介人,不过是为了帮助各级政府及早发现问题并尽快加以解决。就是说各级政府工作的国标和舆论监督的目标是一致的。这是中国舆论功能所独具的…  相似文献   

20.
“潜规则”是吴思先生发明的一个词,它随着《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血酬定律——中国历史中的生存游戏》这两本书在这几年的流行开始迅速流行起来。之所以流行,原因大概在于它是对一种大家并不陌生的社会现象的提示,这个词唤醒了各种各样的个人知识,启发了更多人的深入思考。今天,人们在各种不同的场合高频率地使用着这个词,不同领域的人对“潜规则”有各自不同的解读。本文试图从法律的视角,运用法学的思维来阅读这种“不登台面”的、无文字形态的但却在现实生活中很有力量的、在很多时候发挥着实际的支配作用的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