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的历史时代的“忠魂曲”──影片《孔繁森》观后感傅伯言去年,在学习了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同志的动人事迹之后,情感激荡之中,我写了一首《赞孔繁森》的诗,登在内部出版的《江西党校报》上。诗中写道:一腔热血一腔情,为党前驱不回程。珠穆朗玛高万丈,化作丰碑...  相似文献   

2.
胡耀邦同志一生很少写诗。而在其留世的屈指可数的诗词里,有一着破口“骂娘”的“粗口诗”,意味深长。 据耀邦同志的长子胡德平回忆:1988年8月,胡耀邦在烟台休息期间,根据李白的咏酒名篇《月下独酌》(其二),即兴作了一酋《饮酒歌》:“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相似文献   

3.
黄志刚同志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了,每当想到他,不由得就会想到那首著名的诗《有的人》、他就属于那种“还活着的人”。  相似文献   

4.
“反修防修”是毛泽东50年代末60年代初为诗为文的基本主题。1962年初他在一信中说:“近作咏梅词一首,是反对修正主义的,寄上请一阅。”1963年12月5日,他给参加编辑《毛主席诗词》的秘书田家英写信:“……‘小小寰球’一词,似可加入集中,亦请同志们一议。其余反修诗词,除个别外,都宜缓发。”他的反修诗有的已公开刊行,如《卜算子·咏梅》、《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七律·冬云》、《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念奴娇·鸟儿问答》等。另一些或因时机不宜,或因艺术粗糙等原因,他嘱田缓发,只在小范围内传阅。探究这些作品的…  相似文献   

5.
“卅四年前喜识君,夜阑杯酒共论文。春风紫塞张家口,结伴还乡哈尔滨”。这是1979年9月5日,中共北京市委为邓拓同志举行追悼会时,著名作家肖军写的挽邓拓诗。这首诗既抒发了肖老的胸臆,也道出了邓拓与张家口的关系。 邓拓,原名邓子健,笔名马南邨。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七七”事变后,邓拓同志受党组织派遣到晋察冀边区工作。先后担任《抗敌报》编辑部主任、《晋察冀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1945年抗战胜利后,邓拓率领报社的同志从阜平来到晋察冀边区首府张家口。同年9月,新华社晋察冀总分社在  相似文献   

6.
去年3月15日 ,《人民日报》发表了江泽民同志的两首七绝诗。诗虽作于1998年3月19日 ,但内容的跨度 ,却包括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九十年代以来 ,各族人民在党中央领导下 ,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整整八年的伟大实践 ,显示着一个团结奋斗、务实兴邦的重大主题。作者在前小序云 :二首七绝系“忆旧”、“思念”之作。第一首为《忆旧》 :寒江雪柳日新晴 ,玉树琼花满目春。历尽天华成此景 ,人间万事出艰辛。《忆旧》写的是作者在1991年1月去吉林省的考察活动。那年1月7日至13日的一个星期里 ,江泽民同志在吉林省和沈阳…  相似文献   

7.
<正>为官者当为民造福,但求事功,不事张扬。包拯在一首诗中写道:“铁面无私丹心忠,做官不可念叨功。操劳本是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包拯一生刚正不阿,为民办案,从不念及自己功劳,但其功业泽被后世,被誉为“包青天”。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为官者有没有功劳,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东汉大将冯异,  相似文献   

8.
误区 遗憾     
去年3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江泽民同志的两首七绝诗。诗虽作于1998年3月19日,但内容的跨度,却包括了我国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各族人民在党中央领导下,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整整8年的伟大实践,显示着一个团结奋斗、务实兴邦的重大主题。作者在诗前小序云:二首七绝系“忆旧”、“思今”之作。  相似文献   

9.
张兴德 《党史博采》2023,(12):25-28
<正>(一)在毛泽东的诸多诗词中,有两首是看了照片,乘兴而写的“题照诗”,一首是1961年2月的《七绝·为女民兵题照》:另一首是1961年9月9日的《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在照片上题诗或为照片题诗,俗称题照诗,源于中国古代传统的“题画诗”。这是一种诗画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在中国画的空白处,由画家本人或他人题上一首诗,诗的内容或咏叹画面的意境或借机抒发作者的情感。  相似文献   

10.
古往今来,有不少清廉官吏,曾赋诗拒贿,取信于民,传为美谈。包拯60岁寿辰时,他吩咐家人,一概不收寿礼,不料第一个送来寿礼的,竟是皇帝。皇宫派来送礼的太监听包拯的家人说寿礼一概不收,便索来红纸一张,写道:“德高望重一品卿,日夜操劳似魏征,今日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礼不通。”包拯看后,挥笔回道:“铁面无私丹心忠,作官最忌念叨功;操劳本是份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太监看后,为包拯的人格所感动,就带着礼回宫去了。明代李汰到福建任主考,有人暗中送他黄金以通关节,李汰断然拒绝,并当场答诗一首:“义利源头识颇真…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文论中.围绕“才”和“法”两个范畴产生了一系列讨论.文学创作主体之才和创作法度之间.孰轻孰重.文论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严羽《沧浪诗话》体大思精,其《诗辩》、《诗体》、《诗法》、《诗评》和《诗证》五部分构成严密的理论体系.是宋代最负盛名的诗学著作.严羽一方面针对南宋诗学重格法趋势.特别是在江西诗派“以文为诗”、  相似文献   

12.
反腐倡廉以来,报刊登载了不少处科级干部拒礼拒贿的优秀事迹。诸如某副县长一年拒礼拒贿一万几千元,某教育局长“上任三个月,拒贿六千元”,等等。乍一看,似乎反腐倡廉已大见成效,但稍一琢磨,且不说“公仆”拒贿该不该表扬,光从反腐败角度,就有诸多忧虑:  相似文献   

13.
名人名言     
<正>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诚廉》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棉。惭愧士民相饯送,马前洒泪注如泉。——况钟《拒礼诗》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曹雪芹《红楼梦》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受民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张伯行《禁止馈送檄》见小利,不能立大功;存私心,不能谋公事。——王永彬《围炉夜话》  相似文献   

14.
1986年,为纪念毛泽东主席逝世10周年,胡乔木同志主持编辑、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毛泽东诗词选》。这部简注本中的许多注释条文由胡乔木亲自撰写。《七律·冬云》的题解特意指明作诗日期12月26日是“作者的生日”。写诗的日期恰是作者的七十初度,这并非纯然的巧合。在我看来,《七律·冬云》正是毛泽东的自寿诗。自寿诗作为我国古代诗歌诸多门类中的一种,有着悠久的历史。在熟悉古典诗词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中,不乏这类作品。一部《董必武诗选》.自寿诗不下10篇,而成为绝笔的竟是作者去世前一个月所作的《九十初度》。“遵从马列…  相似文献   

15.
《支部生活》2010,(4):40-40
春秋时期的《国语·晋语四》说:“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后汉书·刘陶传》曰:“所与交友.必也同志。”《礼记》云:“同窗为朋,同志为友。”孙中山也在其著名的《总理遗嘱》中呼吁:“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相似文献   

16.
从“跪拒礼金”说起景志强报载。江苏响水县中学校长卜曙的70岁老父病故,消息传开,学校的同事,县教育局的领导,县里有关部门的干部和学生家长,纷纷带着礼品到卜家吊唁:当他们来到卜家时,只见卜校长披麻戴孝地跪在一位同志的面前,流着眼泪说:“你不把礼金收回去...  相似文献   

17.
今天,中共福建省委在这里召开纪念邓老110周年座谈会,党史研究室出版发行《邓子恢画传》,我想这些都是对他最好的纪念。在这时刻,我想起董必武同志赠给邓子恢同志的一首诗:“崛起闽西有俊声,肯挑重担任批评,忠于革命忠于党,应是毛公好学生。”我认为,这首诗是对邓子恢同志光辉一生的真实写照。70多年前,我就认识邓子恢同志。在艰苦卓绝的闽西南三年游击战争期间,我就在他身边工作。抗日战争时期,他带领我们转战苏皖前线,打击日本鬼子。  相似文献   

18.
曹正泰拒礼受称赞○黄欣郝庆军甘肃省电力局物资公司一职工,多次要求调换工作岗位未能如愿。去年春节,他借拜年之名,给该公司副经理曹正泰同志送去现金2000元和一条“中华”牌香烟。春节后上班第一天,曹正泰就将现金和礼品上交了公司纪检监察机关。此举受到电力物...  相似文献   

19.
关于毛泽东写作《吊罗荣桓同志》一诗的经过(一九七八年八月二十八日)吴旭君关于毛主席《吊罗荣桓同志》一诗的写作时间,遵照您的指示,我认真仔细地回忆过。罗荣桓同志于1963年12月16日逝世,毛主席到北京医院去向遗体告别。在这之后几天中,主席讲话很少,像...  相似文献   

20.
十年前,郭沫若同志写了一部研究古典文学的专著《李白与杜甫》,其中对杜诗“三吏”、“三别”进行了评价。郭老认为。这六首诗是杜甫的“刻意之作,基本上是写实,具有独创的风格”,“颇能关心民间疾苦,把安史之乱时靠近前线的真实面貌,留下了一些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