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美国国务卿舒尔茨五月十日到十三日访问中东,分别同以色列总理佩雷斯、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和约旦国王侯赛因等,主要就目前中东出现的探索和谈的新势头以及美国如何在这一和平进程中发挥作用的问题举行了会谈。这是舒尔茨从一九八三年以来第一次涉足中东地区。在这之前,美国负责中东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墨菲曾在中东七国之间往返穿梭达半月之久,进行了试探摸底。美国这种频繁的外交活动表明,  相似文献   

2.
美国国务卿赖斯1月中旬对中东地区进行了今年的第一轮闪电访问。短短四天时间里,赖斯先后访问以色列、巴勒斯坦、埃及、约旦、沙特和科威特等国家,并在科威特同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以及埃及和约旦八国外长举行了联席会议。赖斯的此次中东之行恰在美国公布对伊拉克政策调整几天之后,因此颇令世人关注。  相似文献   

3.
丁文 《瞭望》1988,(13)
开罗专电 为了促进中东和平进程,埃及总统穆巴拉克自今年1月9日至2月6日两次共走访了17个国家,并以书信和电话的方式同一些国家领导人频繁联系,协调立场。因此,外交和新闻界把埃及说成是促进中东和平进程和支持美国和平计划最积极的阿拉伯国家。 1月上、中旬,穆巴拉克访问了8个海湾和阿拉伯国家,同这些国家的领导人就中东形势交换意见,  相似文献   

4.
美国总统布什11月6日在华盛顿“全国民主基金会”成立20周年大会上发表演讲时宣布,美国将对过去实行的中东政策进行调整,决心在整个中东地区推行“迈向民主自由”的中东新战略。布什强调,美国能否在伊拉克建立“民主”,对推动整个地区的“民主化”进程利害攸关,因此,美国在伊拉克作出的“牺牲”是值得的。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布什在演讲中公开敦促美国的传统盟友沙特和埃及推进民主改革,并对约旦、科威特、巴林、卡塔尔、阿曼  相似文献   

5.
开罗专电埃及总统穆巴拉克3月7日结束对美国的访问前往巴黎作短暂停留后回到开罗。穆巴拉克在离开华盛顿前的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他和美国总统克林顿都坚信,中断了3个多月的阿以中东和谈可望4月20日在华盛顿如期举行。穆巴拉克访美前曾访问了德国和英国。这次欧美之行是在中东和平进程面临严重危机的情况下进行的。自1991年10月马德里中东和会召开以来,阿以和  相似文献   

6.
在目前的中东地区,仇恨、对立、分裂成为政治和社会的主要矛盾,地区局势的未来走向充满变数。第一大变数:美国与伊朗的关系是中东未来局势走向的关键受持续动荡的影响,近来中东和平进程停滞不前。同时,地区激进势力渐趋活跃,反美力量日益壮大。黎巴嫩真主党、巴勒斯坦“哈马斯”、埃及“穆斯林兄弟会”、  相似文献   

7.
开罗专电 今年4月第一周,可谓是中东和平进程的谈判周。在这一周内,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和以色列总理沙米尔相继去华盛顿,同美国总统布什举行了以巴勒斯坦问题为中心的会谈。  相似文献   

8.
积累政治遗产和孤立伊朗美国总统布什1月8日离开华盏顿,前往以色列、巴勒斯坦、科威特、巴林、阿联酋、沙特阿拉伯和埃及访问,拉开了布什2008年频繁外交活动的序幕。白宫发言人说,布什总统这次长达9天的中东之行,目的是为巩固安纳波利斯中东和会的成果,继续推进巴以和平进程。分析人士认为,布什此次中东之行  相似文献   

9.
开罗专电 最近,中东舞台上突然发生了一连串戏剧性的变化,其高潮是美国政府于12月14日宣布同意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进行直接的和实质性的对话。两天后,双方在巴解总部所在地——突尼斯举行了首轮正式会谈,从而打破了13年来美国一直拒绝同巴解直接接触的僵持局面,给停滞不前的中东和平进程带来了新的转机。 美国的决定和美巴对话立即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欢迎。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称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苏联也赞扬美国此举是对中东和平的贡献。埃及认为里根总统的决定将会改善美国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加强巴解温和派的地位,并希望这是美国理  相似文献   

10.
法美磨擦年     
回首即将过去的1996年,人们在风云多变、色彩纷呈的国际舞台上发现法国同美国之间的磨擦与纠纷此起彼伏、不断加剧。这一趋势构成了今年国际关系发展中一个显著特点。 中东是法美两国今年角逐的第一个战场。年初,法国总统希拉克出访黎巴嫩和埃及,显示了法国“重返中东”的决心。不久,爆发了以黎冲突,法国抢先于美国采取行动,德沙雷特外长在中东几个有关国家之间进行了连续半个月的穿梭斡旋,在以黎双方最终达成停火协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法国同美国一起作为调停者参加了停火监督委员会。这次协调行动提高了法国在中东事务中的地位,美国自海湾战争以来在这个地区的垄断地位受到了挑战。以色列右翼利库德集团上台执政后,阿以和谈陷入僵局,中东和平进程遇到了挫折,  相似文献   

11.
美国政府是世界上最大的军火商,同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做生意。下面是1998年五角大楼最大的客户。1.沙特阿拉伯:23亿美元。2.埃及:10亿美元。五角大楼不仅向埃及出售各种昂贵的武器,而且每年向埃及提供13亿美元的军援。美国的施舍有助于保证美国能进入苏伊士运河和加强埃及在中东地区的稳定作用。3.以色列:6.28亿美元。在美国的补贴下,以色列过去6年采购的军火总额达100亿美元。4.希腊:5.31亿美元。从土耳其1974年入侵塞浦路斯以来,希腊一直在为同土耳其的战争作准备。5.台湾地区:4.41亿美元。…  相似文献   

12.
伦敦专电 在中东地区外交上相对平静的九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了埃及和约旦。这是她首次出访中东,也是英国首相自二次大战期间丘吉尔访埃以来第一次正式访问埃及和首次访问约旦。 今年二月,约旦国王侯赛因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主席阿拉法特达成了约巴协议,提出了公正和平  相似文献   

13.
开罗专电 一九八六年,美国同苏联在中东的争夺有增无已。美国要继续保持住已占有的上风,而苏联则改变了过去的僵化的外交,转而采取灵活策略,力图摆脱被动局面。 美国的主要做法是:以反对恐怖主义为由打击苏联支持的利比亚和叙利亚等激进国家,同时拉住埃及、约旦、摩洛哥温和派国家,鼓励他们同以色列发展关系,保持美国垄断中东和平进程的地位,排斥苏联;在海湾地区采取两面手法,在明处支持阿拉伯国家对付伊朗扩大战争的威胁,暗中与伊朗来往,提供武器,企图寻找可以同美合作  相似文献   

14.
开罗专电 美国副总统乔治·布什于七月二十七日到八月五日先后访问了以色列、约旦和埃及,未获任何成果。 布什是在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与以色列总理佩雷斯会谈以后开始他的中东之行的。在美国看来,哈桑二世为约旦直接与以色列谈判创造了条件。在此之前,约旦宣布关闭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主要成员法塔赫在安曼的办事处,赶走了巴解武装部队副总司令阿布·杰哈德。美国认为,约旦的行动是撇开巴解走向直接同以色列谈判的一个步骤。此外,埃及与以色列为解决位于红海岸面积约一平方公里的塔巴地区的纠纷的谈  相似文献   

15.
严锋 《瞭望》2004,(16)
美国总统布什于4月12日在得克萨斯州克劳福德的私人农场会晤了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两天后在白宫又与以色列总理沙龙举行了会谈,并将于4月21日会晤约旦国王阿卜杜拉。在不到10天的时间里,白宫安排埃以约三位“主要中东领导人”接踵访美,引起国际舆论的关注。 中东国家领导人接踵访美,与当前中东地区复杂的形势密切相  相似文献   

16.
邵杰 《瞭望》2001,(28)
美国国务卿鲍威尔于6月底访问了埃及、以色列、 巴勒斯坦和约旦,同4国元首举行了会谈,并在 返回华盛顿的途中在巴黎同沙特王储阿卜杜拉举行了会晤。促成巴以双方就实施“米切尔报告”的时间表问题部分达成了一致,这是鲍威尔此次中东之行的最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17.
开罗专电 在中东舞台上,一九八六年将围绕中东问题的政治解决揭开新的一幕。如果说,一九八五年的一幕是约巴方案的序幕,今年新的一幕有可能是围绕着召开中东问题的国际会议而展开一场紧张激烈的外交斗争。 新年以来,各方的消息表明,埃及一九八六年还将继续为推动中东和平进程而努力。埃及、约旦、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不久将在开罗举行高级会  相似文献   

18.
克林顿政府上台之际,正是令人捉摸不定的中东政治气候再次阴云密布之时。以色列于去年底驱逐了415名巴勒斯坦人,致使中东和平进程陷于停顿,原定于2月份在华盛顿召开第九轮阿以双边和谈的计划告吹。如何重新启动停滞不前的中东和平车轮,这是克林顿政府在中东所面临的第一个严峻的挑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开始了他上台后的第一次中东之行,同时也是他的第一次对外访问。克里斯托弗从2月18日至25日先后访问了埃及、约旦、叙利亚、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黎巴嫩和以色列。按他的话说,他此行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情况”,表明美国准备为中东和平“尽力而为”,同时也为了“估价各方是否也准备尽力而为”。但各有  相似文献   

19.
埃及的作用     
邵杰 《瞭望》2001,(39)
去年9月28日,巴以冲突突然爆发了。冲突地区同埃及东部接壤,所以立即引起埃及的关注和不安。埃及是公认的中东地区大国,也是已经同以色列建立外交关系的两个阿拉伯国家之一。在过去一年中,埃及在有关各方之间巧妙周旋,既发挥了一个地区大国在促进地区安全与稳定中的作用,同时也维护了自己的利益。  相似文献   

20.
东京专电 日本首相海部俊树从9月28日至10月9日对美国、埃及、约旦、土耳其、沙特阿拉伯和阿曼进行了访问。海部这次出访重点是中东五国,是日本首相12年来对这个地区的首次出访,也是海湾危机爆发以来西方七个工业化国家中第一位高级领导人对中东五国的访问。海部此次出访立足中东,面向全球,透露出日本外交随着国际局势的急剧变动以及自身经济实力的迅猛增强,将采取“不仅出钱,而且出人员、物资和智慧”的新方针。这是日本外交政策一个新的重要动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