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自(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四个民主(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村民自治的精神和灵魂。但在实践过程中,农民常常对包括土地权益在内的矛盾纠纷选择阻断交通、围攻政府机关等非理性的诉求表达方式,强烈地向社会传递着农民信“访”不信“法”的信息。这也成为一些人判定“农民素质低”,反对实行村民自治的理由之一。农民能不能进行民主实践的争论,不禁使人想起中国共产党二十世纪初农民能不能革命的争论。本文试从我国村民自治制度的运行实践简要分析现实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颁布实施,是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标志着我国农民自己创造的村民委员会的建设,步入了法律化和制度化的轨道,标志着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一、充分认识贯彻落实《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重大政治意义。贯彻落实《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是实现"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依法实行村民自治,让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农民当家作主的体现。贯彻落实《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法律保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农村村民自治经历了自治组织体系化、基层民主规范化、民主建设纵深化、乡村治理现代化等四个发展阶段,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村民自治组织体系和法律体系,保障了亿万农民直接行使民主的权利,探索了一条中国特色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道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推动基层民主法制化建设,突出农民主体地位,顺应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要求,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推动农村基层民主制度改革创新,是我国村民自治历史发展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形式是把代表制民主与基层直接民主相结合。《村委会组织法》是保障广大农民民主政治权利、在农村推行直接民主的一部法制。村民直选村委会成员、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必须提交村民会议讨论通过后方可实施等,都充分体现了村民参与的广泛性和直接性。把握好这一立法宗旨,并据此把村务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交给广大村民,而不是由村两委少数人掌握,或为乡镇所干预,各种势力、派别争夺的“标的”就会消失,能够缓解家族矛盾,融洽村两委干部之间、干群之间的关系。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怎么使农民行使权力…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不断完善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基本内容的村民自治制度,着力推进村级民主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重要政治保障。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的村民自治制度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为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这种制度中民主选任机制、民主商议机制、村务公开机制和权力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6.
村民自治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 ,促进了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但是 ,我们对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成绩不能估计过高 ,村民自治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1.对实行村民自治的意义认识不足。一些同志认为村民素质差 ,不能实行自治 ;有的民主意识不强 ,认为村官民选 ,村财民理 ,村事民管 ,会削弱基层党组织的领导 ;有的把宗教、家庭、派性问题对村民自治的影响看得过重 ,怕出乱子 ,影响经济发展 ;个别人思想偏激 ,认为“自治”就是“自由”,片面强调民主就是老百姓说了算 ,不要集中 ,不要法纪。2 .民主选举还不规范…  相似文献   

7.
1998年11月4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5次会议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下简称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是一部加强农村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保障9亿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法律。它标志着我国农民自己创造的村民自治这种组织形式步入了法制化的轨道,标志着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修订后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贯彻实施,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全面推开,使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对于推进农村各项事业发展,改善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稳定,起到重要作用。但在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正确认识并认真解决好这些问题,对于促进全面正确的贯彻实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唐秀玲  杨川 《传承》2006,(7):10-1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不断完善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基本内容的村民自治制度,着力推进村级民主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重要政治保障.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的村民自治制度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为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这种制度中民主选任机制、民主商议机制、村务公开机制和权力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9.
浅析乡镇行政管理与村民自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政村治是降低国家对农村管理成本和调动农民自主性的农村基层治理模式。目前由于法律的不完善、行政体制关系未理顺及管理主体素质不高等原因,致使乡镇行政管理和村民自治之间难以实现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因此,必须从建立和完善法律制度、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观念、改进工作方法、培养村民的民主意识、加强村民自治组织建设等方面入手,促进乡镇行政管理与村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0.
农民主体地位的确立和培育是落实村民自治,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在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的进程中,农民主体地位不仅表现在经济生活中能够自主经营,而且还应当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表现为能够依法独立地行使民主权利,运用民主权利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为此,在指导农村村民自治中应当立足于农村实际,通过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来促进农村群众民主意识的提高,自我行使民主权利的能力不断增强,从而使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真正成为亿万农民的自觉行动,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一、充分认识实行村民自治的重大意义 ,切实增强开展村民自治示范活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扩大农村基层民主 ,实行村民自治 ,是党领导亿万农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在农村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四个民主制度 ,对于维护农村的稳定 ,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实行村民自治 ,有利于加强村委会建设 ,确保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农村基层的贯彻落实。村委会是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础 ,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是其他任何组织不可替代的村级组织…  相似文献   

12.
在村民自治活动中,村民代表会的作用不可低估。现就如何发挥它的作用,谈几点看法。一、村民代表会存在的必要性。法律规定,村民会议是讨论和决定村中事务的最高权力机构,但是村中的大小事务都由村民会议讨论决定是很不现实,并很难做到的。这是因为,有些村委人多;有些居住分散;有的常年在外;自主经营又淡化了人们的集体主义观念;更重要的是大部分农民文化素质低,民主意识不强,习惯于受制于人,认为开会不过是形式、过场。这就为召开村民会议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那些村民自治活动开展不深入、经济不发达、领导不到位、农民素质低…  相似文献   

13.
村民自治与乡镇政治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民自治是农民群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全新民主实践 ,是新时期中国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成果。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村民自治与乡村政治变迁的过程和意义 :村民自治发展的内源动力与法律基础 ;村民自治实践中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调整 ;村民自治对乡镇民主政治发展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是适应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把代表制和村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相结合,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一个重要内容和实现途径。村民自治的意义还在于,它既形成了中国最广泛、最基层的民主氛围,又在实践中培养了农民的民主意识,提高了农民的民主能力,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创造了广泛的主体条件,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一、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增强领导干部的政策观念和领导意识。党的领导靠路线、方针、政策来体现,而政策要通过广大基层干部最终落实。干部认识上的差异,会造成政策落实的…  相似文献   

15.
村民代表会议是在村民会议难以召开的情况下,代行村民会议基本职权的村民民主决策的组织形式。它的职能是讨论决定村中重要事务。行使村民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力。它是一种有效的自治组织形式,是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基层民主的有效途径,是村民参与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好办法。 但在专题调研中我们发现,我们县村民代表会议存在的问题,也应引起高度的警醒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曹茂 《思想战线》2004,30(3):14-17
20世纪末,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开始了村民自治的实践,而云南是全国最后一个推行村民自治的省份。在实践中,村民自治对于维护农村社区治安,合理利用社区资源,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增强农民的民主意识和民主能力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村民自治工作在云南来说还是新事物,在工作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要实现真正的"村民自治",还需积极创造民主的政治文化条件。  相似文献   

17.
村民自治的经济制约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村民自治作为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有效形式,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但我国农村经济尤其是农村集体经济的相对落后严重制约了村民自治的发展。为推进村民自治的稳步健康发展,必须维护农民的经济权益,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相似文献   

18.
农村自治中的民主监督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自治中的民主监督问题黄百炼村民自治是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它起源于村民对本村事务和个人利益的关心,它发展于市场经济的形成和村民民主意识的不断增强。在今天,村民自治远不是十几年前村民的自发性政治行为,而是为法律所保障的民主政治建设。去年11月,第...  相似文献   

19.
地处鄂西北武当山南麓的谷城县,是海拔100o米左右的山区。山区的春天总要比平原来得迟缓,但村组织法掀起的民主春风却早早地吹绿了这山、这水、这人的心灵。就在1988年6月村组织法试行后的一个多月,谷城农民就迅速抓住了民主这把打开心灵智慧、致富大门的钥匙,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的指导下开展村民自治。1993年,初尝民主甜头的谷城县借村委会首次换届选举的东风,在全县399个村全面开展村民自治活动。已经觉醒的广大农民,把社会主义民主大旗举得更高,把村民自治的宗旨记得更牢,把民主意愿表达得更好。我们带着钦佩和敬意,听村民…  相似文献   

20.
郑志琴  蒙夺 《传承》2013,(3):68-69
从选举式参与、决策式参与、管理式参与、监督式参与对农民政治参与进行分析,探讨在村民自治条件下的农民政治参与的机制以及启示,有序扩大农民政治参与,有利于增强农民的民主意识,有利于促进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