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关注失地农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进入新世纪之后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失地农民问题日益突出起来,成为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关注和解决失地农民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农民最基本的生存基础。改革开放后,各地在日益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以及新建扩建铁路、公路、高速公路、水利设施等,大量的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大量农民不得不离开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变成了失地农民。现行的征地安置补偿标准过低而且形式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相当一部分失地农民转化为城市贫民。妥善安置失地农民,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已成为各级政府必须切实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一、现阶段失地农民的现状及问题失地农民对过低的补偿安置费用强烈不满。一是补偿标…  相似文献   

3.
切实关注失地农民的生活和生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农村人口仍占全国总人口的65%左右,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要求,对土地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大,伴随着这一发展必然出现的现象,是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将呈现随之递减变化趋势.与这一发展变化相对应的就是农村人口中的一部分人群,首先将失去土地而融入到城市化发展体系之中.特别在经济相对比较发达地区和城市,失地农民的总人口量近些年来在快速增长.这个发展过程意味着农民长期以往的生存方式的一种改变,这种改变的物质基础条件就是农民失去了长期赖以生存的土地之后,他们将面对什么样的生活经济来源.他们在失去土地后的生活水平及生产条件与过去相比,生活富裕程度和文明进步了多少?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失地农民问题现状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失地农民问题是事关海峡西岸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福建的一个重要问题。在福建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中,失地农民是支持者和贡献者,但其在生产生活、社会保障等方面遇到的困难,以及诱发的社会问题却没有得到妥善解决。文章详细分析失地农民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解决失地农民问题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无地无业农民的激增,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因素。妥善安置失地失业农民,是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面对和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鉴于此,政府在具体政策安排上,要兼顾各方利益,尤其是要妥善安排好失地农民的未来出路,并将能否妥善安置失地农民纳入各级政府官员政绩考核的范畴。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速度加快.失去土地的农民越来越多,于是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失地农民。  相似文献   

7.
龚卫东 《探索》2007,(1):185-189
和谐社区是和谐社会的基本单元。无论从人权保障角度,还是从国际发展趋势看,把罪犯与社会隔离开来,完全由国家机构进行改造的传统形式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社区应充分发挥社区矫正功能。通过对罪犯分子适用社区矫正,消除他们继续犯罪的条件,使罪犯永久性地放弃犯罪意识,消除犯罪心理,有效地防止其重新犯罪,将其改造为守法公民。同时为了预防犯罪,用非监禁刑罚执行的严肃性和惩罚性威慑社会上的不安定分子及潜在的犯罪人,防止他们走上犯罪之路。实践证明这不仅可以及时消除隐患,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提高司法的公信度,增强社会稳定,而且可以促使广大的市民对矫正对象的关心与支持,自觉营建起一种参与管理、文明向上的社会氛围,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赖以生存的土地虽然被征用,但失地不失业,而且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少有所学,贫有所帮,乌当区高新街道办事处建立了一套维护失地农民长远生计的保障机制,切实让失地农民享受到了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我国失地农民补偿制度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有失地补偿制度存在种种缺陷,表现为补偿标准低,补偿方式单一,且费用的分配不合理.而失去土地农民得到收益的唯一途径就是获得补偿,因此必须改革和完善补偿制度,应按市场的要求确定土地的价格,采用多种补偿方式,明确国家政府的土地收益比例.  相似文献   

10.
“三农“问题是由一系列历史原因造成的,如统购统销、人民公社制度、城乡隔绝的二元户籍制度等.由于产权制度、财政制度、金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土地制度等方面的制度缺失,使得“三农“问题越来越严重.解决的办法是实行工农业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方针,采取取消城乡隔绝的二元户籍制度,把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固定给使用者以及扶持农业产业化等举措.  相似文献   

11.
国家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政治权力的有效发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建设和谐国家,重点是加强权力控制制度建设。从国家内部来看,权力控制制度的构建应当着眼于两点:一是量上的控制,是指国家权力要分化;二是质上的控制,是指国家权力之间要相互制衡。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两者的平衡也应当着眼于两点:在量上,权力不能太多太密;在质上,权力不能太大太强。社会内部的和谐是社会和谐构建的立足点。其构建同样要考虑两大制度设计;在量上要考虑权利与权利之间的对应;在质上要考虑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权利救济力度。  相似文献   

12.
张小勇 《世纪桥》2007,(7):26-27
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据此,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必须加强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建设,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基本方略,各级官员道德水准的高低,对这一治国方略的推行起到关键作用;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按照面临的历史任务的要求,建立起反映时代精神的官德规范;应当积极探索官德建设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正确处理新世纪新阶段的民族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民族工作,要客观分析国内外民族问题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切实做好各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5.
制度转轨从根本上说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调整,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产生一系列社会不和谐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则是社会转轨过程中摆在我们面前的突出任务。实现对社会诸多环节和方面的整合对构建和谐社会就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16.
构建新时期失地农民利益表达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失地农民现象逐步演化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社会性问题。而建立失地农民的利益表达机制则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实现公平正义的现实选择、达成公共参与的重要途径和保障政治稳定的疏通渠道。通过构建有效的失地农民利益表达机制,使其能够拥有平等的利益表达权利,自主、自由和充分地进行利益表达,是促进失地农民走出困境的一种有效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7.
权利贫困视野下的失地农民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失地农民是伴随工业化、城市化而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具有必然性。我国的失地农民问题从制度层面上看牵涉到农地产权制度、农地征用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制度因素,但从本质上看却是农民的权利贫困问题。失地农民问题的根本解决要靠消除农民的权利贫困,要从全面提高社会生活的民主化程度、普遍提升农民的权利意识水平以及完善、规范农地征收程序逐步解决。  相似文献   

18.
解决失地农民权益保护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鉴于现阶段农民土地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应以为失地农民提供长期稳定的生活保障为核心,完善土地立法和征用制度,拓展就业渠道,建立“土地换保障”的新机制,加强政府引导,形成对失地农民权益保护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9.
"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而教育公平正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和起点,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教育公平直接反映和影响着社会公平.因此,促进教育公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公共服务体系具有重要地位。从构成要素看,公共服务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环节;从发展动力看。公共服务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努力实现公共服务体系公平公正,惠及全民,水平适度,持续发展。与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相一致,要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坚持和谐发展,把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方式;坚持改革创新,把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