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感恩教育的涵义 感恩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感恩的思想贯穿于人生的始终,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羊羔跪乳、义鸦反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得随意割舍,点击之恩当涌泉相报等等俯首皆是.  相似文献   

2.
传统孝道扎根于中国的文化土壤、立足于家庭和谐、着眼于生命教育,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说服力。因此,高校应吸取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精华,增强孝道文化的时代内涵,创设孝道教育的载体,构建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3.
传统孝道扎根于中国的文化土壤、立足于家庭和谐、着眼于生命教育,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说服力。因此,高校应吸取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精华,增强孝道文化的时代内涵,创设孝道教育的载体,构建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4.
尚艳霞 《湘潮》2013,(1):184
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在语文教学中,挖掘教材中的感恩主题;学生学习中体会感恩之心;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开展感恩教育。语文学科担负着感恩教育的重要任务,教学时适时渗透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5.
正感恩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诗经》有"投桃报李"之说,文人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之句,百姓有"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之语,世间有永怀感恩之心的"结草衔环"的感人故事。在现实生活中,感恩是一种品格,一种情怀,也是一种思想境界。一个人如果有感恩之心,可以稀释心中的狭隘和蛮横,可以沉淀思想中的浮躁和不安,可以消融意识中的不满与怨气,还可以原谅曾和自己结怨甚至触及自己心灵痛处的那些人,从而使自己已有的人生资源变得更加深  相似文献   

6.
感恩是道德价值形成的起点,是人与人相处的良好黏合剂,是和谐社会之圭臬。大学生的感恩状况不仅关系其自身的发展,同时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中国梦的实现。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是高校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高校应从观念的转变、主渠道作用的发挥、丰富感恩教育的内容、营造良好的感恩氛围和开展感恩实践等方面构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7.
<正>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弘扬包括孝文化合理价值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发展传统孝文化,必须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中与时俱进。一、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孝文化源远流长,从自然现象"羊有跪乳之恩,牛有舐犊之情"等先天的动物本能意识开始,到人类社会在家族、群落的日常生活中形成感恩  相似文献   

8.
感恩教育理论有着完整的理论发展脉络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支持。本文从马克思主义、东西方宗教教义、西方一些学说、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和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五个方面梳理感恩教育的理论及其实践,并提出当代中国感恩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教育的应有之义,其中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培育又是关键的一环.当前,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呈现出结构软化、功能弱化的特点,这是由市场经济等社会变革的负面效应、高校感恩教育理念的偏差、家庭教育中的执傲教育观和不妥的教育方式、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失衡、感恩文化的断层、大众传媒的消极影响等因素交互影响而导致的.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教育的应有之义,其中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培育又是关键的一环。当前,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呈现出结构软化、功能弱化的特点,这是由市场经济等社会变革的负面效应、高校感恩教育理念的偏差、家庭教育中的执傲教育观和不妥的教育方式、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失衡、感恩文化的断层、大众传媒的消极影响等因素交互影响而导致的。  相似文献   

11.
调查显示,"90"后大学生感恩意识匮乏。这种状况产生的原因不仅在于家庭教育观念的错位和学生独立意识的缺乏,而且在于应试教育的模式化、转型社会的功利化、传统道德的淡薄化与国外思想文化的多元化漠视、弱化了感恩教育。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高度重视感恩教育,传授感恩道理,培养感恩意识,强化感恩实践,实现道德内化。  相似文献   

12.
感恩是人的基本道德修养,是一种追求高尚品德的精神境界,是人与人之间形成一种凝聚力的内核,它体现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某种准则。知恩图报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从感恩的萌发为起点,探索感恩心理的三元素及其关系,由此探究感恩教育对感恩心理形成的作用机制及干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挖掘并发挥我国传统孝文化在大学生感恩教育中的时代价值,关键要做好传统孝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科学理性的态度看待传统孝文化,以文化自觉的意识创新传统孝文化,以富有青春气息的表达弘扬传统孝文化。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和理念,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中国传统文化是一门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资源学科。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学生具有激励的积极作用,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和民族意识,可以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我们要"去取精华、去其糟粕",积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其丰富的文化内容构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用之不竭的重要资源。但受时代的影响,传统文化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的局限性,如封建等级制度、三纲五常体系等。因而要想在大学生群体中,有效地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就必须对传统文化重新进行评价和批判地继承,即必须在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指导下,弃传统文化之糟粕,取传统文化之精华,充分发挥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功能。因而,在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指导下,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充分发挥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作用,越来越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研究和讨论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6.
孝是一种伦理道德要求,其内容既强调在物质上对父母的供养,又强调在精神上或心中对父母的感恩和恭敬。儒家孝道思想在孔子提出后,经战国曾子、孟子、荀子等儒家后学的补充,逐渐成中国传统文化重要内容。面对近代社会的浮躁之风,敬养父母的思想凸显了其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陈茹香 《世纪桥》2016,(7):90-91
当前在我国的家庭教育中,多数家长重视的是成绩的提高,这一桎梏不仅没有摆脱,甚至愈演愈烈,从某种方面而言,家长是越来越重视教育了,可问题少年却越来越多,有的甚至不懂孝亲、感恩、诚信、友善、谦卑。究其根本原因是家庭教育的缺失所致,是当代家庭教育中缺失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推行感恩教育,是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形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要把民族精神教育与时代精神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汲取营养,培养爱国情  相似文献   

19.
<正>桶井土家族乡是贵州全省20个极贫乡之一,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841人,贫困发生率39.51%。自2016年全省极贫乡攻坚战打响以来,桶井乡在开展扶贫扶志行动方面进行了诸多可贵的探索,在培育感恩之情、激发奋进之心、厚植自信之根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一、培育感恩之情2016年以来,桶井乡着力抓好感恩教育,由感恩教育形成脱贫攻坚合力,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志气,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20.
龚静 《理论学刊》2005,1(9):103-105
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还是一位造诣颇深的教育家。与“五四”时代的诸多文化巨人一样,毛泽东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他在弃其糟粕的同时积极粹取其精华,于继承、扬弃中创新了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引导和影响了中国教育的历史走向。本文拟从毛泽东教育思想的渊源来分析其教育思想的形成过程,阐明在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形成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浸染是深厚的,并在其教育思想的形成期起主导作用。一多年来,论者们围绕毛泽东教育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与中国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